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包括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其包括: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微处理器电路模块,图像识别模块获得的视差数据如果不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图像识别模块则向微处理器电路模块发出信号,微处理器电路模块接收信号并向电动机驱动模块发出需要移动电动机的命令,电动机实现移动,以致使重新获得的视差数据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系统和方法。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系统及其方法采用副摄像机跟踪主摄像机智能控制连续性调节拍摄机位置,保障无论被拍摄物处于任何状态都能保障3D立体拍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3D立体拍摄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立体影像取得与还原要满足已知的关于立体视觉的机理,即双眼立体视觉的融像规律。按照视光学对立体视觉的认识,一般认为人眼的立体视觉是感觉融像的最高级能力。人类拥有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呈水平排列,间隔约为60mm 65mm。我们用双眼来看同一物体时,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是两幅有差别的图像。立体摄影就是根据人类双眼视觉差的原理,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个物体,然后将得到的照片在电脑上合成,当观看同步回放过程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三维立体效果图。在3D立体拍摄系统中,模拟人眼摄取立体 景物的王摄像机(王摄像机)及副摄像机(副摄像机)把拍摄图像聚焦在光电传感器芯片,芯片把图像分解转换后,再将这两组视角不同的,而具有同时性的图像信息送到微处理器中进行编码加工处理,便形成了一幅3D数码图像。以上过程循环往复连续进行,即成为活动的3D立体画面。由于人眼视神经的反应立体视觉的机理,同步回放过程与双眼立体视觉的融像规律相符时,人类眼睛视物及正常感观就会呈现在眼前的与真实景物相同(相似)的效果。保障视频拍摄符合3D的效果,除了对拍摄偶机的光电性能、基本参数、数据传输、外辅装置等一致性的要求,对于拍摄画面呈现于多人眼前时,由于被拍摄物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没有规律和固定路线的。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像)师全凭经验和对机器娴熟的操作来保证拍摄的立体效果。但是往往操作中准确的参数和双机机距、镜头主光轴夹角变化很难与被拍物体的运动的同步变化要求达到一致,所以尽管优秀的摄影(像)师对于高速、连续运动物体及场景表现时双机人工调节拍摄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3D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及其系统,解决了人工进行3D拍摄不精确、不可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与电动机相连,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包括供电单元,还包括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由各电路模块构成,所述的各电路模块包括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与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对比,获得视差数据;微处理器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电动机驱动模块的工作状态;电动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移动;其中,所述的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向所述的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发送同步数据信号,以使主摄像机参数与副摄像机参数保持同步关系,且,图像识别模块获得的视差数据如 果不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图像识别模块则向微处理器电路模块发出信号,微处理器电路模块接收信号并向电动机驱动模块发出需要移动电动机的命令,电动机实现移动,以致使重新获得的视差数据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中,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主摄像机的主光轴角度取值范围为6° 1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中,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当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及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被要求播放在全高清视频终端时,视差范围取值则为负视差< 240像素,且,正视差< 80像素。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系统,包括王摄像机、副摄像机、电动机,其中,主摄像机及副摄像机通过轨道活动连接,电动机与所述的副摄像机相连接,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的电动机及主摄像机之间的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具有上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系统中,所述的王摄像机、副摄像机连接有同步数据线。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SI.上电初始化;S2.分别获取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及第二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S3.将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与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对比,获得视差数据,如果不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进入步骤S4,如果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返回步骤S2 ;S4.接收所述的需要移动副摄像机的信号,并向所述的电动机驱动单元发出移位的命令;S5.驱动电动机的移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主摄像机的主光轴角度取值范围为6° 1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当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及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被要求播放在全高清视频终端时,视差范围取值则为负视差< 240像素,且,正视差< 80像素。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及第二画面图像信息保存于SD卡或移动硬盘中。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3D立体拍摄中采用副摄像机跟踪主摄像机智能控制连续性调节拍摄机位置,包括调间距和镜头主光轴夹角,保障无论被拍摄物处于任何状态都能保障3D立体拍摄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构造方框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图I中ab距离不变时的原理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图I中ab距离增大时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系统构造方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图2a及图2b,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1,与电动机10相连,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I包括供电单元11,还包括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12,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12由各电路模块构成,所述的各电路模块包括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121,用于获取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122,用于获取第二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图像识别模块123,用于将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与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对t匕,获得视差数据;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24,用于控制电动机驱动模块的工作状态;电动机驱动模块125,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移动;其中,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121向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122发送同步数据信号,以使主摄像机参数与副摄像机参数保持同步关系,且,图像识别模块获得的视差数据如果不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图像识别模块123则向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24发出信号,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24接收信号并向电动机驱动模块125发出需要移动电动机10的命令,电动机10实现移动,以致使重新获得的视差数据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主摄像机的主光轴角度取值范围为6°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预设的视差范围包括当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及第二画面图像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与电动机相连,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的装置包括供电单元,还包括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所述的3D立体拍摄智能控制单元由各电路模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电路模块包括: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画面图像信息并存储;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的第一画面图像信息与第二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对比,获得视差数据;微处理器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电动机驱动模块的工作状态;电动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移动;其中,所述的主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向所述的副摄像机参数获取模块发送同步数据信号,以使主摄像机参数与副摄像机参数保持同步关系,且,图像识别模块获得的视差数据如果不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图像识别模块则向微处理器电路模块发出信号,微处理器电路模块接收信号并向电动机驱动模块发出需要移动电动机的命令,电动机实现移动,以致使重新获得的视差数据在预设的视差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尚视界立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