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3321 阅读:159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31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在第一终端的画面输出上述生成的识别码;用第二终端拍摄上述输出的识别码;在第二终端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以使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配对(Pairing)。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从而若第二终端拍摄第一终端所生成的识别码,则通过分析上述第二终端所拍摄的识别码自动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配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尤其涉及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从而当第二终端拍摄第一终端所生成的识别码时,则通过分析上述第二终端所拍摄的识别码自动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配对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
技术介绍
近来,在与无线通信相关的
的开发方面,利用低费用、低功率的无线装置或无线链接的技术成为主要的关注对象,与无线通信相关的各种技术得到开发和实现。蓝牙(Bluetooth)是基于近距离无线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运行于2. 4GHz的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频带,可在半径IOm的距离内以最高IMbps的速度传输语音及数据,消耗功率很小,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尤其是,在移动通信终端中广泛采用蓝牙模块,而为了在包含蓝牙模块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或移动通信终端和其他蓝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需要进行配对(Pairing)。在此,上述配对可通过认证(Authentication)、Pin码、加密(Encryption)等过程完成,其中,认证(Authentication)是设置是否交换用于与其他蓝牙装置连接的PIN码(传送键)的过程;Pin码与一种密码相同,是在蓝牙装置之间统一 Pin码的过程;而加密是对在蓝牙装置之间交换的数据进行加密的过程。一般而言,在包含蓝牙模块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进行配对时,首先搜索(search)周边的装置并在交换PIN码之后进行连接。另外,若与非当前配对的蓝牙装置的其它蓝牙装置进行配对时,需要经过由用户输入PIN码的过程。 另外,若要在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进行蓝牙通信,则每次都需要由用户手动完成输入PIN码或密码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其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从而若第二终端拍摄第一终端所生成的识别码,则通过分析上述第二终端所拍摄的识别码自动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配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在第一终端的画面输出上述生成的识别码;用第二终端拍摄上述输出的识别码;在第二终端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以使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配对(Pairing)。在此,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设置用于生成上述固有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用于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另外,上述识别码由QR (Quick Response)码构成。在此,上述在QR码中包含相应终端的BD (Bluetooth Device)地址。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从而当第二终端拍摄第一终端所生成的识别码时,则通过分析上述第二终端所拍摄的识别码自动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配对。附图说明附图的目的在于配合上述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更 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但本专利技术下述附图事项的限制。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顺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用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术语不受词典中定义的限制,而在专利技术人可为以最佳方式说明自己的专利技术而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上,需解释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因此,记载于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及表示于附图中的结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非完全变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因此,在申请本专利技术时,可存在可替代的各种均等物和变形例。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顺序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SlO);在第一终端的画面输出上述生成的识别码(S20);用第二终端拍摄上述输出的识别码(S30);在第二终端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S40);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以使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配对(Pairing) (S50)。在此,为了简洁明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重点记载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一对一配对,但非限制,也可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一对一连接或一对多连接。首先,在第一终端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SIO )。在此,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中,可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而且,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可整合为一个应用程序或设计成个别的应用程序设置于相应终端。接着,在上述第一终端生成的识别码输出至第一终端的画面(S20)。在此,较佳地,上述识别码由快速反应(QR,Quick Response)码构成并在相应的终端生成及输出,但非限制,也可由表示终端固有的信息的各种模式的识别码构成。另外,上述在QR码中包含相应终端的蓝牙设备(BD,Bluetooth Device)地址以实现上述第一、第二终端的配对,但非限制,也可包括用于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的各种方式的地址系统、信息等。接着,用第二终端的摄像头拍摄输出至上述第一终端的画面的第一终端的识别码(S30)。接着,在第二终端分析所拍摄的第一终端的识别码(S40)。接着,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之后,利用上述信息以使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配对(Pairing) (S50)。在此,上述第二终端通过分析上述第一终端的识别码来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例如第一终端的BD地址,并利用上述BD地址自动尝试与第一终端的配对,从而在连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的配对。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设置生成固有识别码的应用程序和分析输出的识别码的应用程序,从而若第二终端拍摄第一终端所生成的识别码,则通过分析上述第二终端所拍摄的识别码自动完成上述第一、第二终端之间的配对。 因此,移动通信终端的配对方法容易实现,从而使不能熟练使用的女性、儿童、老人等人群通过简便的方法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在第一终端的画面输出上述生成的识别码;用第二终端拍摄上述输出的识别码;在第二终端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以使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配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5 KR 10-2011-0073707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第一终端的固有的识别码; 在第一终端的画面输出上述生成的识别码; 用第二终端拍摄上述输出的识别码; 在第二终端分析上述拍摄的识别码; 在上述第二终端提取包含于上述识别码内的信息,以使上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镕金桐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伊连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电信] 2015年03月13日 09:26
    对方的意思是指处于与行为主体相对地位的一方。比如:秦牧《艺海拾贝·<爱友·诤友>》:“他(高尔基)和托尔斯泰、契科夫同在一起,互相赏识对方的才能。”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