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产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衔项目之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目前全球光伏 装机量已经达到60GW以上。然而,由于光伏应用仍然受到各国政策驱动,已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绝大部分都是以直接并入电网,并向电网卖电的方式运行。随着各国持续削减光伏补贴,向电网卖电这种光伏应用方式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光伏安装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效应也会日益显现出来。在此情况下,开发一种分布式安装、同时自带储能设备而且并网的光伏产品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这样的产品符合光伏应用的发展方向,欧洲各国光伏上网电价大幅削减,普通电价却在不断增力口,带有储能装备的光伏应用产品可谓商机乍现;对于中国市场,国家规划在2015年光伏安装量将达到21GW,其中分布式发电就占到IOGW ;因此,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产品未来在光伏市场会有极大的应用推广前景。常规的带储能的光伏系统产品通常采用不并网的方式,用户的用电完全通过光伏发电获得,同时产品也不具备智能控制等功能。国际上可以并网的光伏系统产品目前正在开发 ...
【技术保护点】
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光伏发电模块(1)、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双向变流控制模块(3)和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4);所述双向变流控制模块(3)采用直流?交流双母线结构,所述智能光伏发电模块(1)、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直流负载以及辅助电源均联接在直流母线上,而交流母线则与交流负载(5)以及电网(7)相连,交流母线通过并网控制器(6)接至电网(7),直流母线与交流母线之间通过双向变流器相连接;双向变流器在并网和孤岛模式下采用相同的拓扑结构,即均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器结构,但控制策略不同;在并网模式下,逆变器采用PQ控制,控制器跟踪的是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光伏发电模块(I)、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双向变流控制模块(3)和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4); 所述双向变流控制模块(3)采用直流-交流双母线结构,所述智能光伏发电模块(I)、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直流负载以及辅助电源均联接在直流母线上,而交流母线则与交流负载(5)以及电网(7)相连,交流母线通过并网控制器(6)接至电网(7),直流母线与交流母线之间通过双向变流器相连接; 双向变流器在并网和孤岛模式下采用相同的拓扑结构,即均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器结构,但控制策略不同;在并网模式下,逆变器采用PQ控制,控制器跟踪的是电流参考量,此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为电压源型电流逆变;在孤岛模式下,逆变器采用Vf控制,控制器跟踪的是电压参考信号,此时逆变器工作状态电压源型电压逆变;在并网模式下通过升压变压器与电网相联,而在离网模式下断开隔离开关,进行孤岛保护; 所述智能光伏发电模块(I)、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双向变流控制模块(3)、直流负载、交流负载(5)和并网控制器(6)都与所述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4)连接,所述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4)采用微控机采集和存储与之连接的各模块发送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调控各模块的工作状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化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模块(2)通过一个Boost-Buck电路(8)与所述直流母线相连,使用直流斩波和稳压电路来充当直流辅助电源,直接从直流母线上获取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4)所需的工作电压。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机为51系列单片机或ARM系列单片机。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生,于振瑞,纪明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丰光伏有限公司,江苏万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