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腔体中的样品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31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样品台,置于密闭腔体中,包括:运动模块,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沿第二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有间隔;第一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并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相配合;第二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四导轨,并与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导轨与第二导轨相配合;所述导轨为交叉滚柱导轨,所述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置于密闭腔体外。该样品台为机械配合设计,保证密闭腔体的真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真空或超高真空的密闭腔体中的样品台
技术介绍
现代分析仪器越来越多的需要用到高真空或超高真空的工作环境,在高真空或超高真空的密闭腔体中,样品台承载样品进行定位后,在真空环境中对试样进行加工或分析等操作。典型的,具有真空环境的仪器如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其对样品的微区分析的要求是在超闻真空环境中进行的,闻精密的样品台承载样品在真空腔体中在二维空间中移 动,将待分析样品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同时,还在二次离子引出的方向上移动,以精确聚焦一次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的束斑斑点,以对样品进行轰击并对溅射出来的二次离子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在整个过程中,对真空环境的纯净度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有的质谱仪器的真空腔体中的样品台为真空步进电机驱动的样品台,该样品台的机械运动部分及电机驱动部分都置于真空腔体中,通过电真空插头将电源线和控制线连接到驱动电机。然而,步进电机对润滑油的要求较高,并且润滑油会对真空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也引入了其他的电气材料,在电机工作时由于电气材料放气及电机发热会造成真空度的波动而影响分析结果,而随着质谱仪器的不断发展,对真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现有的样品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密闭腔体中的样品台,保证更纯净的真空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样品台,置于密闭腔体中,包括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沿第二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有间隔;第一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并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相配合;第二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四导轨,并与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导轨与第二导轨相配合;其中,所述导轨为交叉滚柱导轨,所述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置于密闭腔体外,并分别连接位于密闭腔体外的驱动机构。可选地,还包括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具有限定第一导向模块沿第二方向的运动轨迹的第一端,以及具有限定第二导向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轨迹的第二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上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五导轨以及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六导轨,所述第一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七导轨,所述第二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八导轨,所述第五导轨与第七导轨相配合,所述第六导轨与第八导轨相配合,所述导轨为交叉滚柱导轨。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与驱动机构通过波纹管连接。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滚柱丝杠与波纹管连接。可选地,所述波纹管为小波纹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样品台,在整个真空腔内,为纯机械配合的设计,可以采用非润滑油的方式进行润滑,避免了电动装置对润滑油的高要求,提高了密闭腔体中的真空度,此外,通过传动杆将动力传入腔体内,而驱动装置不必置于腔体中,避免了电气原件在密闭腔体 中的使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密闭腔体内的真空度。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台的爆炸图;图2为图I中的运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运动模块与一导向模块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中的运动模块与第一和第二导向模块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的组装图;图6为图5中的样品台置于密闭腔体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考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样品台的爆炸图,该样品台包括运动模块100、第一导向模块200、第二导向模块300、限位模块600以及与第一导向模块200连接的第一传动杆400、与第二导向模块300连接的第二传动杆400。如图I和图2所示,运动模块100为多面体,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100-1,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103和第四表面104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轨100-2,第一导轨100-1沿第一方向110设置,第二导轨100-2沿与第一方向110正交的第二方向120设置,同时第一和第二导轨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间隔,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导轨在统一平面上时,并不会相交,当运动模块通过导轨运动时,在不同的方向上并不会发生干涉。参考图I所不,第一导向模块200为四方框的结构,其内表面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三导轨200-1,该第三导轨200-1与运动模块的第一导轨100-1为相配合的结构;同样地,第二导向模块300为四方框的结构,其内表面沿第二方向设置有第四导轨300-1,该第四导轨300-1与运动模块的第二导轨100-2为相配合的结构,本文中导轨之间的相配合能够完成二者的相对运动。本专利技术中的导轨都为交叉滚柱导轨,相配合的导轨之间为紧密的配合,这样使运动模块配合第一导向模块200的第三导轨200-1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而在第二方向上被限制住,同理,运动模块配合第二导向模块300的第四导轨300-2在第二方向上运动,而在第一方向上被限制住,如图3所示。此外,交叉滚柱导轨之间仅有滚动摩擦,而无滑动摩擦,对润滑的要求低,甚至不需要润滑材料,对真空环境的清洁度没有影响。参考图I和图4所不,在第一导向模块200上沿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传动杆400,也就是说,第一传动杆向第二方向传递动力,在第二导向模块300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传动杆500,也就是说,第二传动杆向第一方向传递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与导向模块为刚性连接,向导向模块传递线性运动的动力。如图4所示,在第一传动杆400被驱动时,滑动模块在第一方向上被第二导向模块300限制住,由第一导向模块200带动滑动模块100沿与其配合的第二导向模块300的第四导轨运动,从而完成第二方向的运动;同样地,在第二传动杆300被驱动时,滑动模块在第二方向上被第一导向模块限制住,由第二导向模块200带动滑动模块沿与其配合的第一导向模块200的第三导轨运动,从而完成第一方向的运动。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完全是利用了滑动模块与第一和第二导向模块的配合完成机 械方式的二维运动。参考图I和图5,为了更好地为滑动模块提供更为精准的移动轨迹,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限位模块600,用于限定第一 200和第二导向模块300的运动轨迹,所述限位模块600具有限定第一导向模块沿第二方向的运动轨迹的第一端601,以及具有限定第二导向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轨迹的第二端602,具体地,限位模块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围成的四方框结构,所述第一端601上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五导轨600-2以及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六导轨600-1,所述第一导向模块200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七导轨200-2,所述第二导向模块300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八导轨300-1,所述第五导轨600-2与第七导轨200-2相配合,所述第六导轨600-1与第八导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样品台,置于密闭腔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沿第二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有间隔;第一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并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相配合;第二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四导轨,并与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导轨与第二导轨相配合;其中,所述导轨为交叉滚柱导轨,所述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置于密闭腔体外,并分别连接位于密闭腔体外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品台,置于密闭腔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沿第二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有间隔; 第一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并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相配合; 第二导向模块,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四导轨,并与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导轨与第二导轨相配合; 其中,所述导轨为交叉滚柱导轨,所述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置于密闭腔体外,并分别连接位于密闭腔体外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样品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之青刘敦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