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同步对中的双钳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10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自动同步对中的双钳拔管装置,它由拔管车、拔管钳、铸型和同步控制回路装置连接构成;拔管钳装于拔管车上,同步控制回路装置通过控制信号管线与拔管钳相连接;拔管钳由钳臂、固紧螺母、调节螺钉、转轴、托架、油缸、螺栓、轴耳、销轴、拉杆、合金片、上、下钳爪、链片共同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双管钳实现自动同步对中,使双钳拔管一次成功率达95%以上,使拔管成功率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自动同步对中的双钳拔管装置,属离心铸造设备。目前国内外单工位或多工位离心铸造机的拔管装置一般采用一把两爪钳、三爪钳或多爪钳,对于小口径(Φ50mm~Φ200mm)的离心铸铁件,常采用一把两爪钳或三爪钳,并且,通常在设备安装时就已经将拔管钳与铸型调整到同一个中心,生产同一种规格的产品时,这一中心始终不用再作调整,只有在变换不同规格的产品时才会将两者中心重新对中一次。与上述机型不同的是,我们的双铸型离心铸造机拥有两根铸型,拔管装置必须配两副拔管钳,并且,在正常生产时两副拔管钳必须同时动作。如果采用现有上述拔管装置,每次拔管均要求两副拔管钳同时分别对准两根铸型的中心就会比较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常有下列几种情况出现①两钳中心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铸型中心重合时,通常拔管顺利,一次拔管成功率可达100%;②两钳中心均比对应的铸型中心偏高或偏低时,拔管不顺利,这种情况的一次拔管成功率几乎为零;③当其中一副钳的中心比对应的铸型中心偏高或偏低,另一副钳的中心比对应的铸型中心偏低或偏高或重合时,这五种状态的一次拔管成功率约为50%;以上几种情况的一次拔管成功率平均约为30~35%,可见,一次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同步对中的双钳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拔管车(1)、管钳(2)、(3)、铸型(4)、(5)以及同步控制回路装置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管钳(2)、(3)分别安装于拔管车(1)上面,同步控制回路装置通过控制信号管线(24)、(25)与管钳(2)、(3)相连接;其中:管钳(2)或(3)由钳臂(6)、固紧螺母(7)、调节螺钉(8)、转轴(9)、托架(10)、油缸(11)或(35)、螺栓组件(12)、轴耳(13)、销轴组件(14)、(16)、(19)、(20)、拉杆(15)、硬质合金片(17)、上钳爪板(18)、链片(21)、下钳爪板(22)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钳臂(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隆有姚锡凡陈生隘张城生古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