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铰接的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第一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和连接在第一竖边与横梯,第二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和连接在第一竖边与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之间的横梯,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的下端的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一支点,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二支点,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三支点,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四支点,第一支点和第三支点位于折叠梯的一侧,第二支点和第四支点位于折叠梯的另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折叠的梯子,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梯。
技术介绍
梯子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常用的一种工具。目前,市场上通常使用的折叠梯分为铰接在一起的两片梯子,使用时,两片铰接的梯子打开,整个折叠梯呈人字形支撑在地面上,人可以站在梯子或梯子上的踏板上工作,不工作时,可以将两片梯子合在一起,所以这种梯子也叫人字梯。虽然折叠梯呈人字形支撑在地面上,能够防止折叠梯在人字形平面内向前后方向倾倒,但是折叠梯是通过四点或两条平行线支撑在地面上,折叠梯容易向垂直人字形平面的方向倾倒,即沿着平行铰轴的方向向外倾倒,这样对人的操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串·■/Qi、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向垂直人字形平面的方向倒掉的折叠梯,以解决现有的折叠梯支撑不稳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通过合页铰轴铰接的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第一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和连接在第一竖边11与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之间的横梯,第二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和连接在第一竖边21与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之间的横梯,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的下端的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一支点,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二支点,所述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三支点,所述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四支点,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三支点位于折叠梯的一侧,第二支点和第四支点位于折叠梯的另一侧,所述折叠梯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合页铰轴上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位于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和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所形成的平面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腿位于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和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所形成的平面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腿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腿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三支点形成第一多边形支撑平面,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点和第四支点形成第二多边形支撑平面,所述第一多边形支撑平面和第二多边形支撑平面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均为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为支撑点,所述第一多边形支撑平面和第二多边形支撑平面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点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点的距离,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点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在合页铰轴上,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合页铰轴上的支撑腿轴套和径向穿过所述支撑腿轴套的支撑腿连接轴,所述支撑腿连接轴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腿轴套的轴线,所述支撑腿通过支撑腿连接轴铰接在支撑腿轴套上,所述支撑腿通过所述支撑腿轴套铰接在所述合页铰轴上,或者,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能转动的穿设在所述合页铰轴中的支撑腿连接轴,所述支撑腿连接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合页铰轴。进一步地,所述合页铰轴的端部设有限位凸台,所述轴套的一端设有装配孔,所述轴套通过装配孔套设在所述合页铰轴上,并且所述限位凸台的径向尺寸大于装配孔的孔径,挡住所述轴套从合页铰轴的端部滑出,所述轴套的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支撑腿连接轴垂直穿过开口槽的开口,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设有与所述支撑腿连接轴铰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槽中。·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之间能折叠的踏板,所述踏板包括通过踏板铰链铰接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踏板铰链包括第一链节、踏板铰轴和第二链节,所述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通过踏板铰轴铰接,所述第一链节包括第一挤压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连接的侧耳,所述侧耳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链节包括第二挤压接触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挤压接触部上的第二轴孔,所述踏板铰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踏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的顶部,所述第二踏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挤压接触部相互抵压在接触处上,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包括第一挤压接触线,所述第二挤压接触部包括第二挤压接触线,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和所述第二挤压接触线相互面对并抵压在接触处的法线上,所述侧耳从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的侧向伸出并经过所述接触处的法线向所述第二挤压接触部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以及踏板铰轴对齐,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包括上端的第一触点al和下端的第一触点bl,所述第二挤压接触线包括上端的第二触点a2和下端的第二触点b2,所述上端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距离dl小于所述下端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距离d2,所述上端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的距离d3大于所述下端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的距离d4。所述踏板张开并处于无负载状态下,所述上端的第一触点al和上端的第二触点a2相抵压,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和第二挤压接触线通过点接触抵压在一起;所述踏板张开并处于负载状态下,所述上端的第一触点al和上端的第二触点a2相抵压,所述下端的第一触点bl和下端的第二触点b2相抵压,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和第二挤压接触线通过线接触抵压在一起。进一步地,从上端至下端,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上的各点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和第二挤压接触线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和第二挤压接触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挤压接触部具有经过第一触点al的第一水平表面(519),第一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表面上,第二挤压接触部具有经过第二触点a2的第二水平表面(539),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表面上,所述第一触点al与所述第一水平表面(519)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轴孔(513)与所述水平表面(519)的距离,第二触点a2与第二水平表面(539)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轴孔(533)与所述第二水平表面(539)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接触线为直线或光滑曲线,上端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距离dl小于下端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距离d2的数值为O. 05至O. 30_。此外,所述两个支撑腿、所述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都是可伸缩的。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所述第二片梯子、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的连杆6,所述连杆位于踏板之下,所述连杆包括中间杆60,平行合页铰轴并位于所述合页铰轴之下,中间杆60设置在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之间的正中位置;·铰接在所述中间杆与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之间的第一节杆611 ;铰接在所述中间杆与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之间的第二节杆612 ;铰接在所述中间杆与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之间的第三节杆621 ;铰接在所述中间杆与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之间的第四节杆622 ;铰接在所述中间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腿41之间的第五节杆641 ;铰接在所述中间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腿42之间的第六节杆6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杆611、所述第三节杆621、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与所述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共面并均垂直所述中间杆60 ;所述第二节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通过合页铰轴铰接的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和连接在第一竖边(11)与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之间的横梯,第二片梯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边缘的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和连接在第一竖边(21)与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之间的横梯,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的下端的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一支点,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二支点,所述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三支点,所述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具有支撑在工作面上的第四支点,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三支点位于折叠梯的一侧,第二支点和第四支点位于折叠梯的另一侧,所述折叠梯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合页铰轴上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位于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和第二片梯子的第一竖边(21)所形成的平面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腿位于第一片梯子的第二竖边(12)和第二片梯子的第二竖边(22)所形成的平面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崇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