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祥瑞专利>正文

快速折叠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142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0:34
一种快速折叠梯,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杆、一相对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支撑杆,以及多个对应枢接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的一体式踏板。该快速折叠梯具有一展开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于该展开位置时,该一体式踏板垂直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使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间隔一距离;于该收合位置时,拉起该第二支撑杆枢转该一体式踏板并使该第二支撑杆与该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收合。利用该一体式踏板枢接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的方式而可达到快速收合及展开的优点,并藉此减少占用体积,以及具有高安全性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折叠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折叠梯。
技术介绍
不论在大楼清洗水塔或逃生使用的建筑物,皆必须设置固定的逃生安全梯,以因应紧急情况,但一般安全梯的设置体积较大,且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因而无法符合使用需求,并且在一般折合梯的使用中,体积过大亦为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85264号的折合铝梯的改良结构,其中揭露了一种可折合的铝梯,其踏脚板中间设定有枢转的机构,因而可将该前梯板以及后梯板相对的往中心收折,使该些踏脚板折叠,藉此达到收缩梯子体积的目的,避免梯子占用体积过大的问题。但该踏脚板的结构较为复杂,在收折时必须要逐一的松动该踏脚板的中心往上,才能方便的进行收折;除此之外,利用中心可弯折的踏脚板结构强度较为不足,易有安全上的顾虑。再者,于该案中,其更揭露支架的结构来加强稳固性,但结构复杂仍为其主要缺点之一,结构的复杂不仅造成制造困难度的增加,并且也会提高生产成本,实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梯子体积过大的问题,并且解决现有技术的折合梯的收合复杂且有安全上顾虑的状况。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折叠梯,其包括有:一第一支撑杆,包含有两第一侧板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一侧板的第一主板,该两第一侧板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支撑杆,包含有两第二侧板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二侧板的第二主板,该两第二侧板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枢接部;以及多个对应枢接于该多个第一枢接部以及该多个第二枢接部的一体式踏板;于一展开位置时,该一体式踏板垂直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间隔一距离;于一收合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杆及该一体式踏板利用枢转靠近收合该第一支撑杆相互。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该两第一侧板设置于该第一主板靠近于该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以形成一靠近于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开口,该两第二侧板设置于该第二主板靠近于该第一支撑杆的一侧,以形成一靠近于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开口,且该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开口。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该多个第一枢接部以及该第二枢接部皆为穿孔,多个枢接轴对应穿过该第一枢接部与该一体式踏板,以及穿过该第二枢接部与该一体式踏板,使该一体式踏板以该枢接轴为轴心枢转。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该第一支撑杆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两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强化固定部,该多个第一强化固定部于该展开位置时分别供该多个一体式踏板接触抵靠;该第二支撑杆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两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强化固定部,该多个第二强化固定部于该展开位置时分别供该多个一体式踏板接触抵靠。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该多个第一强化固定部设置于该两第一侧板远离该第一主板的位置;该多个第二强化固定部设置于该两第二侧板远离该第二主板的位置。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具有一相对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三支撑杆以及一相对该第二支撑杆的第四支撑杆,且该第三支撑杆及该第四支撑杆分别通过一侧连接件与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连接。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具有至少一与该第三支撑杆以及该第四支撑杆枢接的附属踏板。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具有一第一踏板以及一第二踏板,该第一踏板枢接于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该第二踏板枢接于该第三支撑杆与该第四支撑杆的顶端,该第一踏板与该第二踏板利用一枢接件相互枢接。上述的快速折叠梯,其中具有一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形成三角固定的第五支撑杆。本技术的快速折叠梯具有一展开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于该展开位置时,该一体式踏板垂直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间隔一距离;而于该收合位置时,拉起该第二支撑杆枢转该一体式踏板并使该第二支撑杆与该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收合。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新型具有下列特点:一、利用该一体式踏板枢接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的方式而可达到快速收合及展开的目的,并藉此达到减少占用体积的优点。二、由于一体式踏板的一体成形,踩踏时不易断裂或损毁,安全性较高。三、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具有低成本、重量轻及量产能力高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收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示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快速折叠梯,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杆10、一相对该第一支撑杆10的第二支撑杆20以及多个对应枢接于该第一支撑杆10以及该第二支撑杆20的一体式踏板30。该第一支撑杆10包含有两第一侧板11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一侧板11的第一主板12,该两第一侧板11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枢接部111。该第二支撑杆20包含有两第二侧板21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二侧板21的第二主板22,该两第二侧板21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枢接部211。该些一体式踏板30对应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111以及该第二枢接部211。于本实施例中,该两第一侧板11设置于该第一主板12靠近于该第二支撑杆20的一侧,以形成一靠近于该第二支撑杆20的第一开口 13,该两第二侧板21设置于该第二主板22靠近于该第一支撑杆10的一侧,以形成一靠近于该第一支撑杆10的第二开口 23,且该第一开口 13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开口 23,藉此,该第二支撑杆20可利用该第一开口 13而收入该第一支撑杆10内。而该些第一枢接部111以及该第二枢接部211皆为穿孔,多个枢接轴40对应穿过该第一枢接部111与该一体式踏板30,以及穿过该第二枢接部211与该一体式踏板30的另外一端,使该一体式踏板30以该枢接轴40为轴心枢转。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快速折叠梯具有一展开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于该展开位置时,该一体式踏板30垂直于该第一支撑杆10以及该第二支撑杆20,该第一支撑杆10与该第二支撑杆20间隔一距离,因此使用者可用手抓持该第一支撑杆10以及该第二支撑杆20的方式,并且脚踏该些一体式踏板30来进行使用。而于该收合位置时,拉起该第二支撑杆20枢转该一体式踏板30并使该第二支撑杆20与该第一支撑杆10相互靠近收合。并且由于该第一开口 13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支撑杆20,因此该第二支撑杆20可部分收入于该第一支撑杆10内。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固定,避免该快速折叠梯在脚踏使用时意外收合或因固定不佳而使该快速折叠梯收合的状况,该第一支撑杆10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两第一侧板11上的第一强化固定部14,该些第一强化固定部14于该展开位置时分别供该些一体式踏板30接触抵靠;而该第二支撑杆20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两第二侧板21上的第二强化固定部24,该些第二强化固定部24于该展开位置时分别供该些一体式踏板30接触抵靠。其中,该些第一强化固定部14贯穿并固定于该两第一侧板11较为远离该第一主板12的一端;该些第二强化固定部24贯穿并固定于该两第二侧板21较为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折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支撑杆,包含有两第一侧板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一侧板的第一主板,该两第一侧板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枢接部;一相对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支撑杆,包含有两第二侧板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两第二侧板的第二主板,该两第二侧板分别具有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枢接部;以及多个对应枢接于该多个第一枢接部以及该多个第二枢接部的一体式踏板;于一展开位置时,该一体式踏板垂直于该第一支撑杆以及该第二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间隔一距离;于一收合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杆及该一体式踏板利用枢转靠近收合该第一支撑杆相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瑞
申请(专利权)人:刘祥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