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少琦专利>正文

一种水塔结构及其运输包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898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塔结构,包括:塔身件,呈圆筒结构具有一开口,塔身件自所述开口向内部凹设有一容置空间,在所述开口周侧设有一结合部;一盖件,与塔身件开口对合组成一水塔,所述盖件周缘设有一组合部与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对应组设。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水塔结构的运输包装方法包括:水塔成型步骤、水塔套迭步骤及水塔排列步骤;透过上述步骤,令塔身件依其开口内径之大小,将开口内径较大的塔身件套设于开口内径较小的塔身件外部,形成开口内径大的塔身件内部由大而小依序套迭开口内径小的塔身件,达到减积、增量便于运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塔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水塔运输体积增加运输数量的水塔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水塔结构的运输包装方法。
技术介绍
水塔的作用在于储水和供水,目前 市面上所贩卖的水塔多数为塔身与塔底、塔顶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体积为了容纳足够水量通常十分庞大,造成传统水塔的运输体积大,运输量少且运输成本高昂等缺点。此外,水塔的塔身由于中空而成为水塔整体结构强度较弱,因此在运送过程极容易因碰撞造成塔身凹陷损坏,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损失。为了解决上述一体成形水塔的运输问题,有相关业者开发出如图5所示的可收迭水塔结构,水塔90主要是由外径由小至大的一塔顶件91、一塔身件92及一塔座件93套迭组成,其中塔顶件91底部开口周缘凸设一环凸缘911,塔身件92顶部开口周缘向内形成一扣抵缘921,底部开口周缘则凸设有一环凸缘922,塔座件93底部封闭且顶部开口周缘向内形成一扣抵缘931 ;当水塔90拉伸展开呈使用状态时,塔顶91的环凸缘911与塔身件92的扣抵缘921贴合且具有一密封胶圈94设于两者之间,塔座件93的扣抵缘931与塔身件92的环凸缘922贴合且有另一密封胶圈94设于两者之间;如图6所示,当水塔90呈收迭状态时,塔顶件91容置于塔身件92内部,塔身件92容置于塔座件93内部。一般圆柱形结构在一定容积空间内的排列方式,由具有相同规格的圆柱形结构以横向陈设,依序并排向上呈错位堆栈,最能有效利用空间以容置较多的圆柱形结构,将圆柱形结构错位排列除了减少圆柱形结构之间的空隙达到减积目的,同时也能降低堆栈成落的圆柱形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因摇晃而松动不稳;因此,上述现有可收迭水塔90虽达到单个水塔运输减积之目的,但在多个水塔同时运输的实际过程中仍存在有下列问题I、如图6所示,现有水塔90收迭后若以横向错位堆栈排列,其塔顶件91及塔身件92皆会因其环凸缘911、922于塔座件93内呈现倾斜、松动状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摇动撞击而受损,其环凸缘911、922支持水塔90能够展开使用的关键结构之一,受损后将影响水塔的使用状态,具有增加成本的问题;2、一般水塔具有多种规格,在每次运输过程中不会只运送单一规格的水塔;当将不同规格的现有水塔90以前述横设错位堆栈排列时,水塔的直径随其规格而不同,在堆栈后大小不一的水塔之间会产生较大空隙也容易松动;若将现有水塔90以直立错位陈设再向上堆栈,虽能避免前述结构损坏的问题,但水塔高度不同同样造成运输时堆栈包装上的困难,难以减少堆栈后松动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水塔运输体积、增加运输数量且便于运输的水塔结构;本专利技术还要提供一种所述水塔结构的运输包装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水塔结构,其具有多个水塔,各所述水塔,包括呈圆筒状的塔身件及一与塔身件对合的盖件;所述塔身件具有一开口并自所述开口向内部凹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开口内径等于或趋近于所述容置空间直径,所述塔身件的开口周侧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盖件与所述塔身件开口对合组成水塔,所述盖件周缘设有一组合部与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对应组设;令所述多个水塔依其塔身件开口内径,定义为大规格塔身件与小规格塔身件,所述大规格塔身件的开口内径大于所述小规格塔身件的开口内径。。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与所述盖件的组合部之间具有一环形垫圈。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与所述盖件的组合部成形为对应的凸缘结构,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组合部开设有数量与位置相互对应的多个穿孔,多个螺锁件穿设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组合部的穿孔,锁固结合所述塔身件与所述盖件。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与所述盖件的组合部成形为对应之凸缘结构,令复数夹具夹合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组合部,所述塔身件与所述盖件对合固定。 所述水塔内部另设有一浮球式水位控制阀,水位控制阀限制水塔内部水位低于所述塔身件与所述盖件对合处。本专利技术的水塔运输包装方法,将多个水塔容置于一运输空间,各水塔具有一塔身件与一盖件对合组成,包括(a)水塔成型步骤,将呈中空圆筒结构且具有一开口的塔身件,自所述开口向内凹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开口内径等于或趋近于所述容置空间直径,令所述塔身件依其开口内径分别定义有大、中、小规格,且盖件对应之塔身件开口形成对应的规格尺寸;(b)水塔套迭步骤,将中规格塔身件容置于大规格塔身件的容置空间,将小规格塔身件容置于中规格塔身件的容置空间,将大、中、小规格塔身件套迭形成多个套迭运输结构,将具相同规格的盖件堆栈成落,形成大、中、小规格盖件的堆栈运输结构;(C)水塔排列步骤,接着将多个套迭运输结构及堆栈运轮结构排列容置于运输空间内,令具固定容积之运输空间的水塔运输数量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水塔结构能按大、中、小规格塔身件由大至小依序套迭形成多个套迭运输结构,达到减积、增量便于运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水塔运输包装方法,通过将水塔形成筒状塔身件以较大规格套设于较小规格外部,达到在运输上减积、增量的目的,以相同规格的塔身件进行排列堆栈,达到提供稳固的运输堆栈结构,避免多个套迭运输结构堆栈后,在运输过程中因摇晃产生松动等状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水塔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塔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水塔塔身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水塔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水塔结构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塔身件与盖件的另一种组合形态。图4a是本专利技术塔身件套迭运输结构示意图,显示塔身件呈横设错位排列和盖件的堆栈运输结构。图4b是本专利技术塔身件的套迭运输结构示意图,显示塔身件呈直立错位排列。图5 —种现有可收迭水塔结构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图6现有可收迭水塔结构的收迭状态剖视图。图中标记说明90是水塔91是塔顶件911是环凸缘92、10是塔身件921是扣抵缘922是环凸缘 93是塔座件931是扣抵缘94是密封胶圈11是开口12是容置空间13是结合部131是穿孔20是盖件21是组合部211是穿孔22是通孔30是环形垫圈31是穿孔40是螺锁件41是螺帽50是水位控制阀60是夹具A是套迭运输结构B是堆栈运输结构IOa是大规格塔身件 IOb是中规格塔身件IOc是小规格塔身件D是开口内径d是容置空间直径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和图3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塔结构一实施例,其具有多个水塔,各所述水塔,包括一塔身件10及一盖件20 ;塔身件10,呈圆筒结构具有一开口 11,塔身件10自开口 11向内部凹设有一容置空间12,所述开口内径D等于或趋近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径d,且所述塔身件10于开口 11周侧设有一结合部13 ;盖件20,呈片状结构并与塔身件10开口 11对合组成水塔,盖件20周缘设有一组合部21与塔身件10的结合部13对应组设;令所述多个水塔依其塔身件10开口内径D,定义为大规格塔身件IOa与小规格塔身件10c,且所述大规格塔身件IOa的开口内径D大于所述小规格塔身件IOc的开口内径D0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塔身件10的结合部13与盖件20的组合部21之间具有一环形垫圈30,防止水塔自塔身件10及盖件20对合处漏水或落入灰尘;塔身件10的结合部13与盖件20的组合部21成形为对应的凸缘结构,塔身件10结合部13、环形垫圈30及盖件20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塔结构,其具有多个水塔,各所述水塔,其特征是,包括:一塔身件,呈圆筒结构具有一开口,塔身件自所述开口向内部凹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开口内径等于或趋近于所述容置空间直径,在所述开口周侧设有一结合部;一盖件,与塔身件开口对合组成一水塔,所述盖件周缘设有一组合部与所述塔身件的结合部对应组设;令所述多个水塔依其塔身件开口内径,定义为大规格塔身件与小规格塔身件,所述大规格塔身件的开口内径大于所述小规格塔身件的开口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少琦
申请(专利权)人:洪少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