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溢洪道,即在河岸式溢洪道中设置“X”型或“Y”型宽尾墩而达到消能目的。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溢洪道通常包括控制段、泄槽和消力池。溢洪道采用的消能工一般有两种挑流消能和消力池消能。但是挑流消能因泄洪雾化及冲坑深对下游居民生产生活和边坡防护影响较大,而消力池消能却因消力池长度较长而造成开挖量大及开挖边坡高,施工难度及工程投资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减小对下游的泄洪雾化及冲坑深的问题,又能满足缩短消力池长度的河岸式溢洪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岸式溢洪道,包括控制段、泄槽和消力池,将控制段的闸墩向下游方向延长在泄槽中形成中墩,在中墩末端设置能使水流形成收缩射流的宽尾墩,所述宽尾墩使溢洪道下泄水流形成纵向拉开的片状射流,在空中分散、掺气后进入消力池形成三元水跃消能。所述宽尾墩为“X”型。所述宽尾墩为“Y”型。所述消力池的末端设置有消力池尾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溢洪道中设置“X”型或“Y”型宽尾墩,既能充分消能,减小泄洪雾化;又能缩短消力池长度,减小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且下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岸式溢洪道,包括控制段、泄槽和消力池,其特征在于:将控制段(2)的闸墩(3)向下游方向延长在泄槽(5)中形成中墩(8),在中墩(8)末端设置能使水流形成收缩射流的宽尾墩(4),所述宽尾墩(4)使溢洪道下泄水流形成纵向拉开的片状射流,在空中分散、掺气后进入消力池(6)形成三元水跃消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民,苏岩,张向前,张永红,王兆辉,韩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