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加林专利>正文

一种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引线方法及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852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引线方法及引线装置。所述方法是,采用一引线装置,在横编织机的侧面设置若干引线孔,所述引线装置置于引线孔对应一侧,编织线自引线装置引出并由引线孔无弯折引入所述横编织机的纱嘴中。所述装置是,包括纱架、挑线器和导纱器,所述挑线器按不同高度排列成数行,每一行若干挑线器并列平行连接于纱架,形成纵向行,所述导纱器以与挑线器相对应的纵向行数及对应行相对应的个数排列连接于纱架。纱线间不会相互搓揉而产生毛绒,因而不会因毛绒而使纱线粘接在一起,使纱线因不能被正常拉动而拉断的现象,从而保证横编织机引线过程稳定,不断线,使编织机的编织质量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脑横编织机,尤其涉及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引线方法及引线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现有的引塔夏横编织机,不同色彩的纱线105从机架107上方的挑线架101--引入对应的管状纱嘴102中,这些纱嘴插接在纱嘴寄存 架103上平行并列排列的的插槽105中,请见图8、图9,在纱嘴寄存架103上的纱嘴是不参与编织的。进行嵌花编织时,根据电脑编织程式,纱嘴送入机构将纱嘴寄存架103对应位置上的纱嘴102传送到纱嘴携带送出机构上,使纱嘴102位于前针板内对应织针的前侧并随机头移动给对应织针喂纱,在完成对应的一段编织后,纱嘴送入机构将该纱嘴102从纱嘴携带送出机构上推送到纱嘴寄存架103上,同时再从纱嘴寄存架上将另一纱嘴传送到纱嘴携带送出机构上,接着继续上述的喂纱编织过程。前、后纱嘴交换时,对应的两纱线需交叉,后纱线随机头向前运动而被拉动,其拉动方向与引入方向不一致,使得前、后两纱线在交叉处折弯(见图9)并相互搓揉,而两纱线在相互搓揉中会产生毛绒,毛绒常常将两纱线粘接在一起,使纱线不能被正常的拉拽,最终纱线被拉断,影响正常编织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两交叉纱线不会因交叉而出现折弯的一种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引线方法及引线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引线方法是采用一引线装置,在横编织机的侧面设置若干引线孔,所述引线装置置于引线孔对应一侧,编织线自引线装置引出并由引线孔无弯折引入所述横编织机的纱嘴中。在上述引线方法中,所述引线孔位置高于纱嘴。在上述引线方法中,所述引线孔设置在所述横编织机的侧面罩板上。上述引线方法中的引线装置包括纱架、挑线器和导纱器,所述挑线器按不同高度排列成数行,每一行若干挑线器并列平行连接于纱架,形成纵向行,所述导纱器以与挑线器相对应的纵向行数及对应行相对应的个数排列连接于纱架。上述引线装置中纱架是由型材连接的框架,该框架下方设有两层纱线放置平面,该框架上方设有一垂直的框平面,不同高度的数行挑线器和导纱器分别连接在该垂直框平面的各一侧。上述纱架中的纱线放置平面由若干根平行且两端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型材组成,或是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平板。上述纱架中的纱线放置平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纱线团定位的定位架。上述的引线装置中的挑线器或导纱器在横向的位置上相互错开,相邻行的挑线器或导纱器在纵向位置上相互错开,所述横向和纵向是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本专利技术在引塔夏横编织机的机架侧面设置若干引线孔,并在引线孔一侧置有引线装置,纱线团置于该引线装置上,其上纱线通过引线装置上的挑线架和引线孔引入纱嘴,若干根纱线穿过引线孔呈射线汇聚到对应纱嘴,使纱线的引入方向与机头运动时对纱线的拉拽方向一致,这样无论纱线间怎样交叉,都不会出现因交叉而折弯的状况,由此产生如下的有益效果纱线间不会相互搓揉而产生毛绒,因而不会因毛绒而使纱线粘接在一起,使纱线因不能被正常拉动而拉断的现象,从而保证横编织机引线过程稳定,不断线,使编织机的编织质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引线装置与所对应的引塔夏横编织机相配合形成的引线方式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引线装置与所对应的引塔夏横编织机的俯视图。图3是图I所示引塔夏横编织机的A向视图。图4是图I所示引线装置C方向上的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I所示引线装置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I所示引线装置B方向上的导纱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I所示引线装置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现有引塔夏横编织机中纱线引至纱嘴的引线方式示意图。图9是图8是所示引塔夏横编织机中F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是所示引塔夏横编织机中G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图I、图2,在引塔夏横编织机50的左侧边设置引线装置1,对应该引线装置的横编织机50的侧面罩板51上设置若干引线孔51a,引线孔51a呈数行数列的矩阵分布,请参见图3。若干纱线团X1、X2、…引出的对应纱线L1、L2、…经导纱器30 (参见图6)引导到挑线器20上,再由挑线器20引导至引塔夏横编织机50的左侧罩板51上的对应引线孔51a中,自引线孔51a引出的若干纱线,无弯折引入到对应的纱嘴52中,若干个纱嘴52并列插接在纱嘴寄存架53上,所有引线孔51a的位置高于纱嘴52。引线装置I主要由纱架10、挑线器20和导纱器30组成。纱架10是由型材杆件连接的框架,该框架下方通过型材杆件构建了两层用于放置纱线团的放置平面P1、P2,放置平面的层数可根据需要设置,并不局限于两层。放置平面主要由4根沿纵向放置、相互平行且两端连接于所述框架的方管型材杆件15组成(如上层平面Pl)或是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平板(如下层平面P2)。在上层平面Pl上设置若干个用于线团(例如线团X5)定位的定位架40,该定位架40的结构见图4,主要由定位杆41、弹簧43、卡簧44和托盘42组成。定位杆41 一端设有螺纹,该螺纹上方设有卡簧槽44a,定位杆41通过螺母45固定在方形型材杆件15上,托盘42和弹簧43按上下位置依次穿套在定位杆41上,卡簧44卡接在卡簧槽44a中并抵压在托盘42上方,使弹簧43上端得到限位。当然下层平面P2的平板上也可使用定位架40,只是分布应与上层的定位架相间排列。放置平面Pl还包括与型材杆件15相间平行排列的矩形槽型材杆件14,型材杆件14沿纵向均布若干个引导磁圈60,用以对下层平面P2上所放置纱线的向上引导,参见图5。所述框架上方设有一垂直框架平面P3,不同高度的数行挑线器20和导纱器30分别通过型材杆件17和型材杆件12连接在该垂直框平面的各一侦U。不同高度的型材杆件17和型材杆件12分别连接在垂直的框架平面P3 —侧不同高度的型材杆件11上,形成对应的水平框架平面P4、P5、P6、P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纱架10还可做成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垂直框架平面P3可做成数个,不同高度的数行挑线器20和导纱器30连接在不同的垂直框架平面P3上,本专利技术的纱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挑线器20安装在纱架型材杆件17上,型材杆件17按不同高度排列成数行,每一行的若干挑线器20并列平行排列,形成纵向一行的挑线器20。导纱器30安装在不同高度型材杆件12上,也形成纵向一行的导纱器30,每行的导纱器30的数量与该对应行挑线器20相对应。即导纱器30以与挑线器20相对应的纵向行数及对应行相对应的个数排列连接于纱架上。处于不同高度行的挑线器或导纱器在横向的位置上相互错开,相邻行的挑线器或导纱器在纵向位置上相互错开,所述横向是相对于纸面的方向,纵向垂直纸面的方向。挑线器20采用如图7所示结构的挑线器,其前端有由钢丝绕制的两引导圈21和一磁环22,磁环22位于两引导圈21上方的中间位置,并由弹性钢丝23连接固定于挑线器 本体上,纱线经两引导圈21和一磁环22形成折弯,使引出的线具有一定的张力。导纱器30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的活动导纱器,纱线LI通过弹性片32引入设有缺口的钩环31中。编织前将纱线团一一置于放置平面P2上和放置平面Pl的定位架40上。纱线团由纱线缠绕在纱线架上而形成,一般纱线架内侧设有锥孔,托盘42上的锥面与该锥孔的锥面相对应。置于定位架40上的纱线团通过纱线团自重和由该自重引起弹簧43的反弹作用使上述两锥面紧密配合,从而使纱线团稳定固定在定位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引线装置,在横编织机的侧面设置若干引线孔,所述引线装置置于引线孔对应一侧,编织线自引线装置引出并由引线孔无弯折引入所述横编织机的纱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