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壁内铸水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80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壁内铸水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上、下砂箱以及穿设其上的水管;所述的上砂箱内表面间隔排列设置第一撑头,该第一撑头设有凹槽;所述的下砂箱内表面间隔排列设置第二撑头,该第二撑头设有凹槽,该撑头与上砂箱中的第一撑头交错布置,形成供浇注铁水流通的流通通道;所述的水管设置于上、下砂箱撑头形成的交错卡合凹槽中。撑头采用与冷却壁基体同质的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撑头行列方阵,使水管在浇注过程中不会上下浮沉、左右漂移;并且浇注的铁水会使撑头外部产生熔融而在随后的凝固过程中实现与冷却壁基体铁水的无缝结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炉设备,特别涉及高炉冷却壁制作技术。
技术介绍
在国内外高炉上大量使用的冷却壁材质中,目前仍以传统球墨铸铁冷却壁为主。在该铸铁冷却壁制作的过程中,为防止铁水浇注时内铸水管的漂移,往往设计有各种钢质撑头来固定水管以及保持管与管之间的距离。通常采用的是隔一段距离两两临近管用管夹(一种撑头)套紧,边部水管则利用垫撑夹(另一种撑头)和砂型壁面保持一定距离的方法,图1给出一种示意图。还有的是在砂型中布置大量螺杆撑头,之后把水管每隔一段距离用垫片和螺母撑头配件锁紧的方式。现行冷却壁铸造技术中固定水管用的异质撑头,因为一块冷却壁内通常要布置数根水管,而冷却壁尺寸又很大,所以采用上述方法就需要大量撑头来实现上面的要求,而撑头又多采用钢质标准件,由于钢的熔化温度区间比铸铁的熔化温度区间高约200~300℃,所以,铸铁液在浇注时不能与钢质撑头形成有效的熔合,在铸铁壁凝固后,这些异质撑头就留在了铸铁基体中。于是,铸铁冷却壁在高炉炉役后期,往往就在这些大量撑头处出现裂纹,严重的还会使冷却壁产生断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撑头与基体铸铁不同质,浇铸后两者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结合界面,结合力不如单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壁内铸水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上、下砂箱以及穿设其上的水管;其特征是,    所述的上砂箱内表面间隔排列设置第一撑头,该第一撑头设有凹槽;    所述的下砂箱内表面间隔排列设置第二撑头,该第二撑头设有凹槽,该撑头与上砂箱中的第一撑头交错布置,形成供浇注铁水流通的流通通道;    所述的水管设置于上、下砂箱撑头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运泽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