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6666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属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混凝沉淀处理区、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其中,混凝沉淀处理区依次与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反渗透处理区连接;超滤处理区的超滤浓水出水口回连至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反渗透处理区的出水口用于与回用装置连接。该系统各处理区相互配合,在混凝沉淀处理后,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全膜法工艺对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利用超滤去除混凝沉淀处理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其出水进入纳滤、反渗透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硬度和盐分,大大提高了出水水质,使处理后出水达到回用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后达到直接回用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回用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混凝沉淀法、高级氧化法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法。其中,混凝沉淀法是直接向难降解有机废水中投加高效絮凝剂,可以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但由于其只能去除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而无法去除水中的硬度和盐分,无法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且其运行费用较高,使其应用范围受限。高级氧化法是利用光催化氧化、超声波空化、湿式氧化或强氧化性物质如臭氧、二·氧化氯、双氧水等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去除,但由于其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高,无法在大工程上应用,且其只能去除有机物而无法去除硬度和盐分,无法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膜生物反应器(MBR)法是一种将膜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其利用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有效降解,但由于其膜污染比较严重,膜寿命较短,且其只能去除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而无法去除硬度和盐分,无法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从上述对现有技术中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的介绍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去除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硬度和盐分,无法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且运行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可以解决目前的废水处理系统无法去除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硬度和盐分,无法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且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处理区、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其中,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依次与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反渗透处理区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区的超滤浓水出水口回连至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所述反渗透处理区的出水口用于与回用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所处理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从二沉池的出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砂滤处理区进行砂滤处理,通过砂滤去除水中大的颗粒物;砂滤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超滤处理区进行超滤处理,通过超滤膜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超滤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纳滤处理区进行纳滤处理,通过分离纳滤膜去除水中有机物、硬度和盐分;纳滤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反渗透处理区进行反渗透处理,去除水中剩余盐分后,出水作为回用水;上述处理中,砂滤处理区的砂滤反洗水、超滤处理区得到的超滤浓水及反洗水回流至混凝沉淀处理区中,经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再进入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进行处理。 由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由混凝沉淀处理区、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相互配合,在混凝沉淀处理后,采用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全膜法工艺对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利用超滤去除混凝沉淀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其出水进入纳滤、反渗透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硬度和盐分,大大提高了出水水质,将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系统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方法流程图;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为1、混凝反应池;2、混凝沉淀池;3、砂滤给水泵;4、砂滤器;5、中间水池;6、超滤给水泵;7、超滤设备;8、超滤产水池;9、纳滤给水泵;10、保安过滤器;11、高压泵;12、纳滤设备;13、第二高压泵;14、反渗透设备;15、回用水池;16、回用水泵;17、超滤浓水回流管路;A、难降解有机废水二沉池出水;B、超滤浓水;C、纳滤浓水;D、回用水;E、混沉池污泥(去离心脱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可以在去除难降解废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同时,去除废水中的硬度和盐分,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达到使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循环冷却水或锅炉补给水的用水标准,如图I所示,该方法包括混凝沉淀处理区、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其中,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依次与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反渗透处理区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区的超滤浓水出水口回连至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所述反渗透处理区的出水口用于与回用装置连接。上述处理系统中,连接在混凝沉淀处理区与超滤处理区之间的砂滤处理区,可以保护超滤处理区中的超滤膜。上述处理系统中,混凝沉淀处理区混凝反应池I与混凝沉淀池2顺次连接而成。上述处理系统中,砂滤处理区由砂滤给水泵3、砂滤器4和中间水池5顺次连接而 成。上述处理系统中,超滤处理区由超滤给水泵6、超滤设备7和超滤产水池8顺次连接而成。上述处理系统中,超滤处理区的超滤设备7的超滤浓水出口通过超滤浓水回流管路17回连至混凝沉淀处理区的进水口,可以回连至混凝沉淀处理区的混凝反应池的进水□。上述处理系统中,纳滤处理区由纳滤给水泵9、保安过滤器10、高压泵11和纳滤设备12顺次连接而成。其中,纳滤处理中的纳滤膜可以采用表面光滑的三层复合膜,并且采用较宽的平行浓水流道设计。这种纳滤膜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纳滤设备也可以采用浓水回流的方式,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且也大大减轻了膜的污染。上述处理系统中,反渗透处理区由第二高压泵13和反渗透设备14顺次连接而成。上述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反渗透处理区的出水口连接的回用装置,所述回用装置由回用水池15和回用水泵16顺次连接而成。上述处理系统的各处理区连接后形成如图I所示的处理系统,即形成混凝反应池I与混凝沉淀池2、砂滤给水泵3、砂滤器4、中间水池5、超滤给水泵6、超滤设备7、超滤产水池8、纳滤给水泵9、保安过滤器10、高压泵11、纳滤设备12、反渗透高压泵13和反渗透设备14顺次连接的处理系统,并且其中超滤设备7的超滤浓水出口通过超滤浓水回流管路17回连至混凝沉淀处理区的混凝反应池I的进水口上。上述形成的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设备14的出水口直接与由回用水池15和回用水泵16连接形成回用装置连接。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一给出的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将所处理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二沉池出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进入砂滤处理区进行砂滤处理,通过砂滤去除水中大的颗粒物后进入砂滤处理区的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出水经砂滤处理区的超滤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沉淀处理区、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和反渗透处理区;其中,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依次与砂滤处理区、超滤处理区、纳滤处理区、反渗透处理区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区的超滤浓水出水口回连至所述混凝沉淀处理区,所述反渗透处理区的出水口用于与回用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泰王凯文一波陈长松于金良左青仝延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