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基板的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该传输装置包括传输通道和校正机构。其中,传输通道用于装载并进行传输;校正机构紧邻传输通道设置,且校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驱动模块。第一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一侧;第二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另一侧;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作相向或远离运动,以在传输时通过夹持或松开的动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玻璃基板在传输时发生偏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输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基本部件,众所周知,玻璃基板的质量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等重要指标有直接的影响。显然,确保玻璃基板的产品良率是保证或提高液晶显示装置整体质量的必要条件。 不过,对于现有的制造流程来说,在玻璃基板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玻璃基板偏位的现象,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玻璃基板发生破片,造成玻璃基板的产品良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玻璃基板在传输时发生偏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基板的传输装置,包括传输通道和校正机构。其中,传输通道用于装载并进行传输;校正机构紧邻传输通道设置,且校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驱动模块。第一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一侧;第二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另一侧;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作相向或远离运动,以在传输时通过夹持或松开的动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其中,传输通道包括连接设置且依序传输的第一模式传输通道和第二模式传输通道,校正机构设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与第二模式传输通道相连接的衔接处。其中,第一模式传输通道为滚轮式传输通道,第二模式传输通道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的模式相异。其中,驱动模块包括传送带、以及间隔设置的驱动轮和转动轮,驱动轮和转动轮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传送带往第一方向运动的部分与第一定位柱相连接且传送带往第二方向运动的部分与第二定位柱相连接。其中,驱动轮采用伺服马达驱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一定位柱与传送带之间通过凸齿哨合,第二定位柱与传送带之间通过凸齿啮合。其中,第一定位柱上还设有第一导向块,第二定位柱上还设有第二导向块,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贯穿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使得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沿第一导向柱运动。其中,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三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一侧并与第一定位柱固定连接,且第三定位柱包括第三导向块;第四定位柱设于传输通道的另一侧并与第二定位柱固定连接,且第四定位柱包括第四导向块;第二导向柱贯穿第三导向块和第四导向块使得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沿第二导向柱运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基板的传输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的传输装置,该方法具体包括利用传输通道装载玻璃基板并进行传输;在传输时通过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夹持或松开的动作以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其中,传输通道包括连接设置且依序传输的第一模式传输通道和第二模式传输通道,在传输时通过校正机构动态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的步骤具体包括在传输到第一模式传输通道与第二模式传输通道相连接的衔接处时,通过校正机构动态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传输装置中设置校正机构,以在玻璃基板发生偏位时动态地校正玻璃基板在传输通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因玻璃基板在传输时发生偏位而导致的破片问题,并进一步的提闻了玻璃基板的广品良率。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传输装置一具体应用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传输通道包括第一模式传输通道和第二模式传输通道;以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不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阅图I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装置可以用于玻璃基板的传输,该玻璃基板具体可以为单片的玻璃,当然也可以为由玻璃经过制程而形成的彩膜基板、有源阵列基板或液晶盒等,而该传输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传输通道10和校正机构20。其中,传输通道10用于装载并进行传输;校正机构20紧邻传输通道10设置,用于在传输时动态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由于玻璃基板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位,因此,通过该校正机构20在传输时动态地对玻璃基板进行校正,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偏位而导致的破片问题,从而提高玻璃基板的产品良率。下面详细介绍该传输装置中的具体结构。传输通道10包括但不限于连接设置且依序传输的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和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为滚轮式传输通道,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的模式相异。具体来说,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可以是采用带有吸嘴14的机器手臂13进行搬运传输的“通道”,由于利用机器手臂13去吸附并搬运玻璃基板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内容,故这里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如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处装载并继续搬运玻璃基板的传送车等,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显然,在不同的传输通道10之间进行转换时,若玻璃基板有偏位的现象,则很容易由于碰撞等原因而导致玻璃基板出现破片等问题,从而影响玻璃基板的产品良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校正机构20可以具体地设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与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相连接的衔接处(当然也可以具体设于第二模式传输通道12与第一模式传输通道11相连接的衔接处),以在转换传输通道10的不同模式时对玻璃基板进行校正。当然,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传输通道10的上、下、左、右等指定位置设置校正机构20以对玻璃基板进行校正,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校正机构2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定位柱21、第二定位柱22、驱动模块200以及第一导向柱26。其中,驱动模块200包括传送带23、以及间隔设置的驱动轮24和转动轮25。下面将一一介绍校正机构20中的具体组成部分。其中,第一定位柱21设于传输通道10的一侧,且第一定位柱21与传送带23之间通过凸齿哨合。另外,第一定位柱21上还设有第一导向块210。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定位柱21与传送带23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譬 如凸起与凹槽的配合等,只要传送带23能够带动第一定位柱21运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所想到的其它连接方式,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于第一定位柱21在校正时会与玻璃基板相接触,因此,为了防止第一定位柱21划伤玻璃基板,第一定位柱21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比如橡胶等,或者也可以在其他材料制得的定位柱21与玻璃基板接触的面上设置缓冲件等,在此不作限定。第二定位柱22设于传输通道10的另一侧,且第二定位柱22与传送带23之间通过凸齿啮合。类似的,第二定位柱22上还设有第二导向块220。很容易理解,第二定位柱22与第一定位柱21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等特征,故结合前文中关于第一定位柱21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第二定位柱22的相关特征。在进行校正时,传送带23带动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分别抵接玻璃基板的不同侧面,从而将玻璃基板推动和/或定位在预设的位置上以实现校正。驱动模块200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作相向或远离运动,以动态地实现夹持或松开的校正动作。在本实施例的驱动模块200中,驱动轮24和转动轮25之间通过传送带23相连接,而驱动轮2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玻璃基板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通道,用于装载并进行传输;校正机构,紧邻所述传输通道设置,所述校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传输通道的一侧;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传输通道的另一侧;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作相向或远离运动,以在传输时通过夹持或松开的动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华,吴俊豪,林昆贤,汪永强,杨卫兵,蒋运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