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537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9:31
一种电动装置,该电动装置具有:外壳本体(1),外壳本体(1)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以及位于本体(1)中的马达(2)。外壳(11、12)沿着一个方向(A)分割开。该电动装置包括第一环(6)和第二环(7),第一环(6)和第二环(7)分别附接至外壳(11和12)的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便将外壳(11和12)彼此组合在一起。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分别与马达(2)的轴线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小型电动装置,并且更特别地涉及这样的一种小型电动装置即,该小型电动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细管状外壳本体中的马达。
技术介绍
存在有小型电动装置,如鼻毛修剪器、眉毛修剪器或电动牙刷,这些小型电动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有设置在细管状外壳本体中的圆柱形马达(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告No. 2011-62447)。例如,外壳本体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且马达放置在该外壳本体中,其中,该外壳本体包括沿着该一个方向分割开的两个外壳(外壳半部)。所述两个外壳在内部被放置有马达之后彼此组合在一起。通过将两个外壳中的一个外壳中的挂钩与两个外壳中的另一外壳中的另一挂钩接合或者通过使用螺钉来组合所述两个外壳。在该情况下,必须在外壳本体的内周表面与马达的外周表面之间准备用于挂钩的空间或螺钉的插入区域,因而,与马达的外径相比,使外壳本体的外径变大了。此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外壳本体 的内周表面与马达的外周表面之间存在有间隙,则马达会产生谐振音,该谐振音会引起很大的噪音。如果将挂钩或插入区域设置成远离马达区域,则能够减小外壳本体的外径,但必须在前述一个方向上将该外壳本体的总长加长。另外,当使用挂钩时,因为挂钩的强度被增大以便防止挂钩因受碰撞而松脱,所以存在外壳本体变得难以拆卸的问题,这导致棘手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一种电动装置S卩,该电动装置能够使内部设置有马达的外壳本体变细以及变短;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以及拆卸外壳本体。本专利技术为这样的一种电动装置即,该电动装置包括外壳本体I和马达2。外壳本体I沿一个方向A延伸,并且包括沿着该一个方向A分割开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马达2位于外壳本体I中。该电动装置还包括至少第一环6和第二环7,第一环6和第二环7分别附接至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将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彼此组合在一起。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分别与马达2的轴线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相对应。在实施方式中,该电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构件50和第二构件4,第一构件50和第二构件4分别通过卡口式联接而在所述一个方向A上附接至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便保持以及固定第一环6和第二环7。在实施方式中,马达2的外周表面与外壳本体I的内周表面在马达2与外壳本体I之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接触。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环6和第二环7中的至少一个为具有特征外观的装饰环。在实施方式中,该电动装置还包括开关手柄8,开关手柄8设置在第一环6和第二环7中的一个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能够沿所述一个方向A滑动;以及帽3,帽3在所述方向A上以可拆除的方式附接至外壳本体I的外周。当帽3附接至外壳本体I时,帽3通过以帽3的端部边缘按压开关手柄8而将开关手柄8保持在“关”位置处。在本专利技术中,相比于通过挂钩、螺钉或类似物将分割开的两个外壳彼此组合在一起,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组合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并且不需要在外壳本体中准备用于挂钩或者螺钉的空间,从而与马达的外径相比,使外壳本体的外径减小,同时使在前述一个方向上的尺寸缩短。能够仅通过拆除第一环和第二环来拆卸该外壳本体,因而便于拆卸过程并且提供了优良的维护性能。附图说明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A、图IB和图I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小型电动装置,并且图1A、图IB和图IC分别为该装置的正视图、侧视图和纵向截面图; 图2为该装置的分解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该装置的组装顺序;图4A为围绕该装置的马达的部分的纵向截面图,而图4B为围绕该马达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图;图5为围绕该装置的开关的部分的纵向截面图;以及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了装备有帽的该装置,并且图6A、图6B和图6C分别为该装置的正视图、侧视图和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所示出的电动装置例如为鼻毛修剪器,并且该电动装置包括成形为类似圆筒的外壳本体I;成形为类似圆柱并且设置在外壳本体I中的细长型马达2;以及设置在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处的刃块(刀具)5。在该实施方式中,夕卜壳本体I沿一个方向(A)延伸,并且在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处分别具有圆筒部分和半圆筒部分。如图6A至图6C所示,该电动装置还包括成形为类似具有基部(例如,上基部)的圆筒的帽3,帽3以可拆除的方式附接至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侦h以及成形为类似具有基部(例如,下基部)的圆筒的电池盖4(第二构件),电池盖4覆盖在外壳本体I的第二端部侧上。外壳本体I由沿着方向(A)分割开的第一外壳(外壳半部)11和第二外壳(外壳半部)12形成。第一外壳11具有电池腔室13并且比第二外壳12长电池腔室13。如图2所示,除了马达2之外,该电动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87 ;在马达2的两个极(端子)与印刷电路板87之间进行连接的金属部件91、93 ;在电池腔室13中的电池的两个电极与印刷电路板87之间进行连接的金属部件90、92 ;具有接触弹簧86的滑板85 ;以及设置在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之间的其他部件。在图2中,95为设置在电池腔室13中的缓冲材料,96为印制有电池定向的标记件,而97为电池接触弹簧。刃块5附接至由外壳11和外壳12形成的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刃块5包括具有外刃51的外刃框50 (第一构件)以及具有内刃53的内刃框52。内刃框52通过连接件21联接至马达2的输出轴。外刃框50具有形成于框50的内面上的一个凸出部(或者多个凸出部)55,而外壳本体I具有形成在本体I的第一端部的外周表面上的一个卡槽(或者多个卡槽)17。凸出部55通过卡口式联接与卡槽17组合在一起,由此将外刃框50与外壳本体I组合在一起。沿着方向(A)分割开的外壳11和外壳12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环6和第二环7彼此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外壳本体I。S卩,第一环6和第二环7分别附接至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将外壳11和外壳12彼此组合在一起。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分别与马达(2)的轴线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相对应,并且第一端侧与马达2的输出轴对应。第一环6具有与外壳本体I的大直径部分相同的外径,而外壳本体I (外壳11和外壳12)在本体I的第一端部侧处具有由第一环6覆盖的第一细状部分。外壳本体I (外壳11及外壳12)在本体I的中间部分(位于电池腔室13与内置有马达2的马达腔室之间)处还具有由第二环7覆盖的第二细状部分。简言之,外壳本体I的圆筒部分在本体I的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处分别具有第一小直径部分和第二 小直径部分,并且外壳本体I还具有位于第一小直径部分与第二小直径部分之间的大直径部分。该大直径部分略大于第一小直径部分和第二小直径部,并且该大直径部包括马达腔室。第一环6的颜色与外壳本体I和外刃框50的颜色相同。第一环6存在于外壳本体I的大直径部分与通过卡口式联接而与外壳本体I的第一端部组合在一起的外刃框50之间。即,通过将外刃框50附接至外壳本体1,第一环6利用外刃框50得以保持以及固定。第二环7存在于电池盖4与外壳本体I的大直径部分之间。外壳本体I在本体I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卡槽18,并且电池盖4在盖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装置,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沿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分割开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本体中的马达,其中,所述电动装置还包括至少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分别附接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便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彼此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与所述马达的轴线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孝志小川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