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注式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2511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注式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动力装置、肥量调节装置、缸体托架、活塞缸和肥料桶;动力装置、肥量调节装置、缸体托架、活塞缸设置在底座上;肥量调节装置包括刻度曲柄、行程调节螺钉、连杆螺栓、连杆和连杆器,刻度曲柄连接动力装置输出端,行程调节螺钉和连杆螺栓螺纹啮合,且均设置在刻度曲柄上;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螺栓和连杆器,连杆器设置在缸体托架的圆筒体内,活塞缸的缸体也设置在圆筒体内;柱塞一端连接连杆器,另一端设置在缸体内,与缸体形成配合并往复运动,用以吸入和排出肥液;缸体上设置有肥液进口和肥液出口,肥液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肥料桶,肥液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注肥喷嘴。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作为施(注)肥专用装置应用于圆形喷灌机等农业灌溉设备或灌溉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肥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圆形喷灌机喷灌施肥作业的泵注式施肥装置,属现代农业节水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就是灌溉施肥一体化技术,它已成为现代集约化灌溉农业的重要特征。应用喷微灌系统实现灌溉施肥耦合作业可以精确控制施肥时间、施肥量、肥液浓度和营养元素间的比例,提高水肥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传统的化肥施撒方式,施肥精度低,其化肥利用效率只有25% 30%,不仅造成化肥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圆形喷灌机的保有量超过7000余套,灌溉面积约350万亩,由于缺乏与圆形喷灌机配套的专用施肥装置和相关施肥技术,因此我国圆形喷灌机很少实现喷灌施肥一体化作业,因此非常需要开发适合于圆形喷灌机的喷灌施肥装置。施肥装置是灌溉施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灌溉施肥质量。目前常用的施肥装置主要有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压差式施肥罐、自压式施肥桶等。它们按照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施肥总量控制,包括压差式施肥罐和自压式注肥桶等;另一类是按施肥比例控制,包括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等。圆形喷灌机在喷灌施肥时,机组处于行走状态,这就要求机组保持均匀的喷洒肥液浓度。对于施肥总量控制的施肥装置来说,其喷洒肥液的养分浓度在施肥过程中逐渐减少,因此这种施肥装置不适用于圆形喷灌机。而对于施肥比例控制的施肥装置来说,如文丘里施肥器,尽管其施肥浓度相对较稳定,但其注肥流量受工作水压波动较大,且工作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阻力损失,往往需要较高的工作压力,一般适用于灌溉面积不大的固定式喷灌系统,也不适用于控制面积大、低压工作的圆形喷灌机。注肥泵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水力驱动和其他动力驱动。水力驱动注肥泵,如比例施肥泵,价格相对较高,且注肥流量受工作压力影响,适用工作范围有限,主要应用于连栋温室等喷微灌工程;而其他动力驱动方式的注肥泵目前还没有用到圆形喷灌机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肥浓度较稳定,受工作水压波动小,适用于控制面积大、低压工作的圆形喷灌机的泵注式施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泵注式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动力装置、肥量调节装置、缸体托架、活塞缸和肥料桶;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肥量调节装置;所述肥量调节装置包括刻度曲柄、行程调节螺钉、连杆螺栓、连杆和连杆器;所述刻度曲柄为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竖向侧壁,第二竖向侧壁、第三竖向侧壁和第四竖向侧壁;所述第一竖向侧壁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端连接;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向所述第一竖向侧壁的方向设置一横向的凹槽;所述第四竖向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向所述凹槽的圆柱形通孔,所述第三竖向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向所述第一竖向侧壁的圆柱销孔;所述圆柱销孔穿过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上边缘;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头部位于所述刻度曲柄的第四竖向侧壁的外侧,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第四竖向侧壁的圆柱形通孔,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头部和尾部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圆柱形通孔内,所述圆柱销孔内设置有一圆柱销,所述圆柱销的中间一段位于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卡槽内;所述连杆螺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内沿轴向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刻度曲柄的凹槽内,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尾部插入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螺纹孔内,与所述第一圆柱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杆螺栓的第二圆柱体伸出所述刻度曲柄的凹槽位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的外侧;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螺栓的第二圆柱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器;所述缸体托架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通过连接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圆筒体内的一端设置所述连杆器;所述圆筒体内的另一端设置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包括缸体和柱塞;所述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缸体托架的圆筒体内,且从所述圆筒体远离所述连杆器的端部伸出;所述缸体靠近所述连杆器的一端设置有填料压盖,所述填料压盖上设置有中间孔;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弃液口,所述弃液口处设置有弃液口堵塞;所述柱塞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器,另一端通过所述填料压盖上的中间·孔插入所述缸体内;所述缸体内靠近所述填料压盖的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柱塞的外径,所述柱塞外周设置有若干组密封圈;所述缸体内的另一段的内径与所述柱塞的外径相当;所述缸体上靠近所述弃液口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垂直于中心轴的径向通孔,分别为肥液进口和肥液出口,所述肥液进口处设置进口单向阀;所述肥液出口处设置有出口单向阀;所述进口单向阀连接进肥管的一端,所述进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肥料桶;所述出口单向阀连接出肥管的一端,所述出肥管的另一端连接注肥喷嘴。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动力机和减速器,所述动力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所述肥量调节装置中的所述刻度曲柄。所述肥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刻度牌和用以指示所述刻度牌上数值的刻度指针;所述刻度牌设置在所述刻度曲柄的第三竖向侧壁上、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刻度指针设置在连杆螺栓的第二圆柱体端部,该端部位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外侧。所述缸体托架的圆筒体上设置有注油嘴,该所述注油嘴位于所述连杆器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缸体托架的圆筒体端部设置有条形孔,该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缸体所对应的位置;所述柱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柱塞上设置两组密封圈,所述两组密封圈之间设置有液封环,所述液封环所对应位置的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位置与所述圆筒体上设置的所述条形孔对应。所述肥料桶的顶部开有肥料添加口 ;所述肥料桶的上部倾斜设置有一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插入所述肥料桶内,所述搅拌轴下部连接有搅拌桨;所述肥料桶的侧壁底部开有出肥口所述,出肥口与所述进肥管连接。所述动力机为电机驱动、汽油机驱动、皮带轮驱动、太阳能驱动、液压马达驱动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减速器输出轴采用双向输出形式,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两端均连接一套所述肥量调节装置,即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套所述肥量调节装置、缸体托架和活塞缸。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中部设置两个减速器键槽,所述减速器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速器键槽连接所述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刻度曲柄键槽,两个所述刻度曲柄键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减速器输出轴通过两所述刻度曲柄键槽分别连接一套所述肥量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装置通过肥量调节装置连接活塞缸,肥量调节装置中包括行程调节螺钉和连杆螺栓,能够通过螺纹调节连杆螺栓的移动,进而调节柱塞的行程,达到改变缸体注肥流量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肥液的注射流量。2、本专利技术肥量调节装置中的连杆螺栓连接连杆,连杆连接连杆器,连杆器连接柱塞,肥量调节装置中的刻度曲柄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进 而通过连杆和连杆器带动柱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曲柄连杆机构的柱塞缸体,与存储肥液的肥料桶和肥液注射装置整合为一套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3、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动驱动、汽油机驱动等驱动方式,注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注式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动力装置、肥量调节装置、缸体托架、活塞缸和肥料桶;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肥量调节装置;所述肥量调节装置包括刻度曲柄、行程调节螺钉、连杆螺栓、连杆和连杆器;所述刻度曲柄为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竖向侧壁,第二竖向侧壁、第三竖向侧壁和第四竖向侧壁;所述第一竖向侧壁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端连接;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向所述第一竖向侧壁的方向设置一横向的凹槽;所述第四竖向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向所述凹槽的圆柱形通孔,所述第三竖向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向所述第一竖向侧壁的圆柱销孔;所述圆柱销孔穿过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上边缘;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头部位于所述刻度曲柄的第四竖向侧壁的外侧,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第四竖向侧壁的圆柱形通孔,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头部和尾部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圆柱形通孔内,所述圆柱销孔内设置有一圆柱销,所述圆柱销的中间一段位于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卡槽内;所述连杆螺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内沿轴向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刻度曲柄的凹槽内,所述行程调节螺钉的尾部插入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螺纹孔内,与所述第一圆柱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杆螺栓的第二圆柱体伸出所述刻度曲柄的凹槽位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的外侧;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螺栓的第二圆柱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器;所述缸体托架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通过连接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圆筒体内的一端设置所述连杆器;所述圆筒体内的另一端设置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包括缸体和柱塞;所述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缸体托架的圆筒体内,且从所述圆筒体远离所述连杆器的端部伸出;所述缸体靠近所述连杆器的一端设置有填料压盖,所述填料压盖上设置有中间孔;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弃液口,所述弃液口处设置有弃液口堵塞;所述柱塞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器,另一端通过所述填料压盖上的中间孔插入所述缸体内;所述缸体内靠近所述填料压盖的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柱塞的外径,所述柱塞外周设置有若干组密封圈;所述缸体内的另一段的内径与所述柱塞的外径相当;所述缸体上靠近所述弃液口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垂直于中心轴的径向通孔,分别为肥液进口和肥液出口,所述肥液进口处设置进口单向阀;所述肥液出口处设置有出口单向阀;所述进口单向阀连接进肥管的一端,所述进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肥料桶;所述出口单向阀连接出肥管的一端,所述出肥管的另一端连接注肥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海军马开王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