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插座,包括外壳、插头和插孔单元,外壳背面设有一个插头,外壳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单元,所述的外壳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外壳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与插孔单元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插头和插孔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人们离开时容易忘记关闭一些家用电器,费电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人靠近能自动通电、人离开能自动断电的感应插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感应插座。
技术介绍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产品的方便性与智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的插座板一般只有拓展、转换插孔的功能,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如专利授权公告号0吧0197560即,授权公告日是2011年09月14日,技术的名称是插座,包括电源线、插座本体和设置在插座本体上且与电源线电连接的多个插孔组;所述插座本体为半球形,所述的插孔组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插座本体的外表面上。上述技术从形状上对插座进行了改进,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但是它仍然不够智能化。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如电扇,台灯等)随处可见,人们常常会因为马虎,离开时忘记关闭,这不但浪费电,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人们离开时容易忘记关闭一些家用电器,费电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人靠近能自动通电、人离开能自动断电的感应插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感应插座,包括外壳、插头和插孔单兀,外壳背面设有一个插头,外壳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单元,所述的外壳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外壳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与插孔单元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插头和插孔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将本技术的插头插到带电的插孔内,感应插座开始工作,由于在外壳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当人靠近本技术时,红外感应器件感应并发送信号给外壳内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处理信号,并控制插头与插孔单元之间连通,使得本技术上的插孔单元也带电;当人离开时,红外感应器件感应并发送信号给外壳内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处理信号,并控制插头与插孔单元之间电流断开,使得本技术上的插孔单元不带电。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背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个插头,插头与外壳转动连接。使得本技术的插头可以旋转收起在外壳的凹槽内,可以起到保护插头的作用,也方便携带本技术。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包括后壳、前壳与前盖,前壳与后壳之间螺栓连接,前壳与前盖之间卡扣连接。前壳与后壳之间螺栓连接,使得前壳与后壳之间不能轻易拆卸,使得内部的电路结构不易受损坏;前壳与前盖之间卡扣连接,方便前盖的拆卸,便于检修本技术,也方便更换部分零件。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自动通电、断电,智能性强;(2)省电,保障生活安全;(3)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分解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I :外壳;2 :红外感应器件;3 :前盖;4 :前壳;5 :插孔单兀;6 :后壳;7 :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种感应插座,参见图I—3,包括外壳I、插头7和插孔单兀5,外壳I背面设有插 头7,外壳I表面上设有一个插孔单兀5,所述的外壳I正面设有用于感应插座周围是否有人靠近的红外感应器件2,外壳I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2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7与插孔单元5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2、插头7和插孔单元5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将本技术的插头7插到带电的插孔内,感应插座开始工作,由于在外壳I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2,当人靠近本技术时,红外感应器件2感应并发送信号给外壳I内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处理信号,并控制插头7与插孔单元5之间连通,使得本技术上的插孔单元5也带电;当人离开时,红外感应器件2感应并发送信号给外壳I内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处理信号,并控制插头7与插孔单元5之间电流断开,使得本技术上的插孔单元5不带电。所述的外壳I背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个插头7,插头7与外壳I转动连接。使得本技术的插头7可以旋转收起在外壳I的凹槽内,可以起到保护插头7的作用,也方便携带本技术。所述的外壳I包括后壳6、前壳4与前盖3,前壳4与后壳6之间螺栓连接,前壳4与前盖3之间卡扣连接。前壳4与后壳6之间螺栓连接,使得前壳4与后壳6之间不能轻易拆卸,使得内部的电路结构不易受损坏;前壳4与前盖3之间卡扣连接,方便前盖3的拆卸,便于检修本技术,也方便更换部分零件。当人们通过本技术使用电扇时,只需将本技术的插头7插到带电的插座上,再将电扇的插头7插到本技术的插孔单元5上即可。人位于感应插座能感应到的位置,打开电扇开关,电扇正常工作。当人有事离开,感应插座感应不到人,自动断电,电扇停止工作;当人回来时,感应插座再次感应,恢复通电,电扇恢复正常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感应插座,包括外壳(I)、插头(7)和插孔单兀(5),外壳(I)背面设有一个插头(7),外壳(I)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2 ),外壳(I)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2 )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7 )与插孔单元(5)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2)、插头(7)和插孔单元(5)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感应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背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个插头(7 ),插头(7 )与外壳(I)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感应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包括后壳(6)、前壳(4)与前盖(3),前壳(4)与后壳(6)之间螺栓连接,前壳(4)与前盖(3)之间卡扣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插座,包括外壳、插头和插孔单元,外壳背面设有一个插头,外壳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单元,所述的外壳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外壳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与插孔单元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插头和插孔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本技术为了解决人们离开时容易忘记关闭一些家用电器,费电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人靠近能自动通电、人离开能自动断电的感应插座。文档编号H01R13/70GK202695876SQ20122038453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晶晶, 汪颖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插座,包括外壳(1)、插头(7)和插孔单元(5),外壳(1)背面设有一个插头(7),外壳(1)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正面设有红外感应器件(2),外壳(1)内部设有接收红外感应器件(2)的感应信号、处理并控制插头(7)与插孔单元(5)之间是否连通的控制电路模块,红外感应器件(2)、插头(7)和插孔单元(5)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晶,汪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