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734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23:59
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本电路的有益效果为:本红外线感应线路能及时监测,通过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控制,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开门或关门;有电池过放电保护,当电压低于3.6V时,降压芯片U2自动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红外感应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判断门开启或者关闭的红外线感应线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的各种配置也越来越先进,人们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大门作为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第一道安全保护线,为了提高安全性我们需要对门进行一个监控。而且为了更加安全便捷,具体为需要对使用者的开门、关门与否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对门的监测的问题,提供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本方案实现了主控芯片U1发射一个频率提供给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当红外线接收管PT接收到相同的频率时,主控芯片U1提供一个讯号供给场效应管Q1作为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红外线接收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红外线接收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其特征在于,降压电路为电源电压VCC与电容C1一端、电容C2的正极、降压芯片U2的输入端3脚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接地;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与电容C3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同时也输出降压后的电压+3.3V;电容C3另一端、降压芯片U2的公共端1脚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其特征在于,主控芯片U1的正电压端1脚接电压+3.3V,主控芯片U1的接地端8脚接地,主控芯片U1的7脚与电容C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7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6另一端分别接地,电阻R7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主控芯片U1的3脚与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与电压+3.3V、电阻R5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2脚与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外接一电阻R1,场效应管Q1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漏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玄德陈智隆陈文敬王爱华陆有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宙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