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包括有金属外壳、用于导电的端子、用于固定外壳和端子的塑胶体、连接端子的引脚,塑胶体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后端,引脚设置在塑胶体后端,塑胶体前端的中部向前延伸出有用于承载和保护端子的舌片,舌片的上下两端面各设置至少一排端子,舌片上下两端面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了供插头的插芯插入的插槽空间,使插头从正反任一方向插入插座均能有效电连接,使用方便,不会出现方向插错的现象,有效保护插座,简化对插时所带来的不便,提高操作效率,并且舌片的两面均有电连接功能的端子构造,可同时双面进行电连接,提高数据传输和充电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技术背景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当今用于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的外设接口中,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无疑是在计算机及周边电子消费品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之一。计算机周边外设绝大多通过USB连接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如鼠标、键盘,U盘、打印机,手机、相机等等。那么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USB插座,在计算机周边外部设备上安装插头,连接时插头插入插座,使两者产生电连接。由于插头插座本身设计电连接点是一一对应的,插错了会造成无效甚至将设备烧坏等重大危险。为了防止人们在使用USB接口对接时插错,USB接口特意进行了防呆设计,即当插头、插座都是同一方向的时候,插头才能顺利的插入插座。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查看插座是哪一方向的,再将插头调整到同一方向再插入,或者一插不对换个方向再插,有时换来换去还会因为硬插用力过猛把插头或插座给插坏了,造成很大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供插头从正反任意方向插入实现电连接的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它包括有金属外壳、用于导电的端子、用于固定外壳和端子的塑胶体、连接端子的引脚,塑胶体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后端,引脚设置在塑胶体后端,塑胶体前端的中部向前延伸出有用于承载和保护端子的舌片,舌片的上下两端面各设置至少一排端子。所述舌片上下两端面的端子的前端之间相互错开。所述舌片上端面的端子与下端面的端子的排列顺序反向。所述舌片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相同接点的端子共同连接在同一根引脚上。所述端子的后端与引脚之间通过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舌片上下两端面均为斜面,舌片的厚度由后端向前端递减。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边缘分别向内弯卷形成卷边,且卷边的自由端向外翻折。也可以是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边缘分别向内弯卷形成卷边,卷边的自由端贴近外壳的内侧面。所述外壳四周各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弯折的弹片。所述外壳的上下端面分别向内冲压成型有至少一肋。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包括有金属外壳、用于导电的端子、用于固定外壳和端子的塑胶体、连接端子的引脚,塑胶体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后端,引脚设置在塑胶体后端,塑胶体前端的中部向前延伸出有用于承载和保护端子的舌片,舌片的上下两端面各设置至少一排端子,舌片上下两端面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了供插头的插芯插入的插槽空间,使插头从正反任一方向插入插座均能有效电连接,使用方便,不会出现方向插错的现象,有效保护插座,简化对插时所带来的不便,提高操作效率,并且舌片的两面均有电连接功能的端子构造,可同时双面进行电连接,提高数据传输和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示图。 图4是本技术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引脚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引脚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插头正方向插入插座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插头反方向插入插座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示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横向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I 8所示,本技术的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以USB 2. O版A型插座为例,包括有金属外壳I、用于导电的端子2、用于固定外壳I和端子2的塑胶体3、连接端子2的引脚4,塑胶体3固定在外壳I内部的后端,外壳I的形状、尺寸与标准USB插座一致,可直接代替在电子设备上安装使用。引脚4设置在塑胶体3后端,塑胶体3前端的中部向前延伸出有用于承载和保护端子2的舌片31,舌片31的上下两端面各设置一排端子2,形成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2。端子2的后端由塑胶体3固定,并有一定的弹性,保证插头6插入时与插头6端子2相应位置一一对应实现可靠电连接。本技术舌片31上下两端面与外壳I之间分别形成了供插头6的插芯插入的插槽空间,插头6由此插入插座并与舌片31上的上下任一排端子2有序可靠的电连接,使插头6从正反任一方向插入插座均能有效电连接,使用方便,不会出现方向插错的现象,有效保护插座,简化对插时所带来的不便,提高操作效率,并且舌片31的两面均有电连接功能的端子2构造,可同时双面进行电连接,提高数据传输和充电效率。端子2接触面设置符合标准的宽度,舌片31上下两端面的端子2的前端之间相互错开,在插头6插入时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2的前端之间会相互错开,保证端子2下压时有足够的摆动空间,更是保证端子2不同电连接脚位之间电子绝缘,防止两端子2接触产生电连接上的错误导致无效或危险产生,也更防止两端子2碰撞破坏端子2原有的机模结构。舌片31上端面的端子2与下端面的端子2的排列顺序反向,即下排端子2与上排端子2排列顺序相反,保证插头6正反两面插入插座都能使插头6与插座进行有效连接。为实现这一目的,有以下三种方案I、见图4所示,舌片31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相同接点的端子2共同连接在同一根引脚4上,即上排左边开始第I个端子2连接下排右边开始第I个端子2,上排左边开始第2个端子2连接下排右边开始第2个端子2,上排左边开始第3个端子2连接下排右边开始第3个端子2,上排左边开始第4个端子2连接下排右边开始第4个端子2,方便安装在设备上的时候不用对设备进行任何改变,直接应用,方便安装与使用。2、见图5所示,每个端子2的后端分别连接一根引脚4,即在插座是上排端子2与下排端子2的引脚4独立引出,在设备安装插座的位置上的电路板上印制电路,使上排端子2与下排端子2上相同接点的端子2相连接。3、见图6所示,端子2的后端与引脚4之间通过印刷电路板5连接,使用一块独 立的印刷电路板5焊接在上下排端子2独立的引脚4上,在印刷电路板5上联接上排端子2与下排端子2的相应接点,并把印制电路板安装在插座上,以使插座能在不改变设备电路板的情况下即可安装使用。舌片31上下两端面均为斜面形成楔形结构,舌片31的厚度由后端向前端递减,即舌片31连着塑胶体3的一端较厚,位于插槽口的一端较薄,有利于在有限的插槽口空间插入插头6,由于舌片31前端薄后端厚的缘故,插头6在标准的槽口尺寸限制下能轻易插入,并且对插头6插入插槽后导引插头6插向正确的位置。外壳I前端的上下边缘分别先行向内弯卷形成卷边11,且卷边11的自由端再向外翻折,先行内弯卷是为达到标准的开口尺寸,以利于和标准槽口大小一致,再行外翻是考虑到在插座安装在设备上时与设备面板配合相一致,其可以中间切开成两段或若干断,使卷边11具有一定弹性,克服制造工艺带来的尺寸公差。外壳I四周各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弯折的弹片12,在插头6插入插座时至少有三面弹片12夹持住插头6外壳I,使插头6不能轻易拔出,以保证插头6处于工作状态时有最大的保持力。外壳I的上下端面分别向内冲压成型有至少一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包括有金属外壳(1)、用于导电的端子(2)、用于固定外壳(1)和端子(2)的塑胶体(3)、连接端子(2)的引脚(4),塑胶体(3)固定在外壳(1)内部的后端,引脚(4)设置在塑胶体(3)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体(3)前端的中部向前延伸出有用于承载和保护端子(2)的舌片(31),舌片(31)的上下两端面各设置至少一排端子(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禄,
申请(专利权)人:潘成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