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791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光栅,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述液晶透镜光栅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的视差图像光线导向到预定的视场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立体显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子和液晶层,所述间隙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体显示装置能够减少间隙子对液晶分子对光产生不定向的散射、折射等作用形成漏光现象,提高了液晶透镜光栅的质量和立体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体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液晶透镜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人的左眼和右眼有间距,造成两眼的视角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样的差别会让左眼和右眼分别观察的景物有略微的视差,从而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立体图像。一般的立体显示装置在观看时,需要佩戴立体眼镜,使得本来就戴有眼镜(如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等)的观看者,为了获得清晰的观看效果,需要将两付眼镜重叠,使得立体显示观看较为不便。此外,由于立体眼镜的两镜脚之间的宽度通常是固定的,这可能使得不同脸型的观看者,在佩戴立体眼镜时不能获得较佳的体验。因此,不需要佩戴立体眼镜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液晶透镜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种典型应用为立体(3D)显示应用,液晶透镜光栅配合显示装置,将显示装置显示的视差画面分光导向用户的左右眼,从而使用户形成立体视觉。同时还可以实现平面/立体(2D/3D)画面的切换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为了形成液晶透镜光栅,需要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以及用于维持液晶层厚度的间隙子。一般的间隙子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球状颗粒,并通过喷洒装置随机的撒布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为了得到较小的焦距,液晶层的厚度一般较厚,甚至达到60微米,相应的间隙子的直径也达到60微米。大直径的间隙子影响其周围的液晶分子的排布,使其周围区域的液晶分子对光产生不定向的散射、折射等作用,形成漏光,影响液晶透镜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立体显示的视觉效果。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的液晶透镜光栅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光栅,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述液晶透镜光栅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的视差图像光线导向到预定的视场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立体显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子和液晶层,所述间隙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进一步包括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驱动电极和第一配向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公共电极和第二配向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条形驱动电极。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多个条形驱动电极的宽度相等。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任意相邻的条形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间隙子设置在所述黑矩阵的交叉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间隙子为球状或柱状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括能够产生红、绿、蓝、白、黄、青之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像素单元排按照条状排布或马赛克状排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的液晶透镜光栅的间隔子对应于显示面板中的黑矩阵的位置,从而减少间隔子对显示单元的光线的散射、折射、漏光等光学特性的影响,提高了液晶透镜光栅的质量和立体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技术立体显示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立体显示装置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立体显示装置100提供视差显示画面至空间特定方向,其包括光线导向面板I、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为用于显示立体视差画面,一般包括具有矩阵排列结构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2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此处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光线导向面板I设置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上,以将显示面板2发出的显示的视差图像光线导向到预定的视场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立体显示。如图I所示,显示面板2发出的光线经过光线导向面板2的调制后,显示面板2显示的左眼图像L的光线被传播到空间中观察者的左眼L中,类似的,右眼图像R的光线被传播到空间中观察者的右眼R中,观察者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到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L和右眼图像R,从而在人脑中形成立体视觉。请参阅图2,图2是图I所示立体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2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类型的显示面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显示面板2包括具有矩阵排列结构的像素单元21和用来分割像素单元21的黑矩阵22。像素单元21用来发光并显示各种颜色,可以根据需要包括红、绿、蓝、白、黄、青等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像素单元21排布也可以设置成条状排布、马赛克状排布等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黑矩阵22设置在任意的相邻的像素单元21之间,以将相邻像素单元21的发光分开,避免光线的串扰。光线导向面板I为电可控液晶透镜光栅,其通过一粘合层3粘合在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光线导向面板I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1、驱动电极12、第一配向层13、液晶层14、第二配向层15、公共电极16以及第二基板17。驱动电极12和公共电极16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7的相对的内表面。驱动电极12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条形驱动电极121。多个条形驱动电极121相互间隔且彼此平行排列,且沿同一方向排列。多个条形驱动电极121的宽度相等,当然,在某些变形设计中,多个条形驱动电极121的宽度亦可以具有一定的变化,或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变化,在此不做限定。任意相邻的条形驱动电极12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特别的,任意相邻的条形驱动电极12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等于条形驱动电极121的宽度。公共电极16为面状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17的内表面。液晶层14设置于驱动电极12和公共电极16之间,第一配向层13设置于液晶层 14与驱动电极12之间,第二配向层15设置于液晶层14与公共电极16之间。一般的,第一配向层13与第二配向层15的配向方向平行,从而可以对液晶层12内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作用。液晶层14被框胶19密封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7之间,其包括有向列型的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第一配向层13和第二配向层15的配向作用下,使其中的向列型液晶分子形成如图2所示的平行排列结构。为了维持液晶层14的厚度,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7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子18,间隔子18可以是球状、柱状等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间隔子18的高度(厚度或直径)经过设计,从而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7之间维持一固定的间隙高度,使其中的液晶层14具有相对稳定的厚度。进一步地,间隔子18的位置对应于显示面板2的黑矩阵22的位置,从而不影响像素单元21的发光。具体的,黑矩阵22可以随机的分布在黑矩阵22的位置,亦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黑矩阵22的对应的位置,无论怎样分布,应遵循间隔子18对应黑矩阵22的关系,避免影响显示单元21的发光。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中显示出了显示面板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光线导向面板I的间隔子18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3中国,间隔子18设置在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光栅,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述液晶透镜光栅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的视差图像光线导向到预定的视场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立体显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子和液晶层,所述间隙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林谢佳张永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