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5652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媒循环系统是利用冷媒循环方式,对一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该冷媒循环系统是包含一冷凝器、一压缩机、一蒸发器以及一流量调节装置组。该流量调节装置组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与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一第一毛细管以及一第二毛细管。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一第三毛细管。根据该工具机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以控制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的导通或关闭,并配合该第一毛细管、该第二毛细管以及该第三毛细管不同的摩擦阻力,以达成对该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尤指一种根据工具机所产生的热量大小,控制流量调节开关的导通或关闭并配合不同毛细管的摩擦阻力,以达成对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及其冷媒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1,为先前技术一冷媒循环系统的方块示意图。该冷媒循环系统是利用冷媒循环方式,对一工具机60A提供冷却控制。该冷媒循环系统包含一冷凝器10A、一压缩机20A、一蒸发器30A以及一膨胀装置40A,其中该膨胀装置40A可为毛细管、膨胀阀或其功能相同的元件。该压缩机20A送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该冷凝器IOA移除热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再经由该膨胀装置40A降压膨胀后产生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最后经由该蒸发器30A吸入空气中的热量后产生低温低压气态冷媒。此外,该冷媒循环系统是通 过一泵浦50A对该工具机60A提供冷却循环。但是,由于该膨胀装置40A对于冷媒无法提供调节功能,亦即无法仅通过该膨胀装置40A就能对该工具机60A达到冷却调节能力,换言之,无法精确地控制该工具机60A的操作温度。一旦该工具机60A所产生的热量太大时,则该冷媒循环系统就开启,以对该工具机60A提供冷却;反之,一旦该工具机60A所产生的热量太少时,则该冷媒循环系统就关闭,不对该工具机60A进行冷却。故此,将导致该压缩机20A开启与关闭频繁,将导致造成耗能增加的外,更降低该压缩机20A的使用寿命。请参见图2,为先前技术一蒸气缩压系统的方块示意图。该技术是于美国公告专利US 7, 178, 362所揭不。该蒸气缩压系统包含一压缩机12、一第一热交换器14、一膨胀装置组16以及一第二热交换器18。该膨胀装置组16是于邻近该第一热交换器14处设有一入口 ;邻近该第二热交换器18处设有一出口。该膨胀装置组16包含至少三个膨胀装置,即为一第一膨胀装置26、一第二膨胀装置28以及一第三膨胀装置30,其中该第三膨胀装置30是为一可调节的膨胀装置,另外该第一膨胀装置26与该第二膨胀装置28是为不可调节的膨胀装置。再者,该第一膨胀装置26或该第二膨胀装置28其中一者是与该第三膨胀装置30并联连接,而另一者是再与该并联架构串联连接。该蒸气缩压系统更包含一控制器32,是以接收温度或压力感测器所传送的数据,以控制该第三膨胀装置30。其中,该些膨胀装置26,28,30的设置在于减小该第三膨胀装置30的磨损,并使得该第三膨胀装置30的压力差可以小于该膨胀装置组16的总压力差。再者,一旦该第三膨胀装置30损坏,可通过该第一膨胀装置26与该第二膨胀装置28形成流动路径。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能够根据该工具机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以控制不同流量调节开关的导通或关闭,并配合多个毛细管不同的摩擦阻力,以达成对该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使该工具机维持恒温操作,乃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行克服并加以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用以对一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该冷媒循环系统是包含一冷凝器、一压缩机、一蒸发器以及一流量调节装置组。该压缩机是连接该冷凝器。该蒸发器是连接该压缩机。该流量调节装置组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与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一第一毛细管以及一第二毛细管。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一第三毛细管。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一毛细管是并联连接而形成一并联回路,且该并联回路再与该第二毛细管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一串联回路,且该第一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一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三毛细管是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二串联回路,且该第二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二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压缩机。实施时,该第一毛细管的摩擦阻力是大于该第二毛细管的摩擦阻力;该第二毛细·管的摩擦阻力是大于该第三毛细管的摩擦阻力。实施时,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是分别为一电子阀或一电磁阀。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用以对一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该具冷媒流量控制的冷媒循环系统是包含一冷凝器、一压缩机、一蒸发器、一流量调节装置组以及一调控装置。该压缩机是连接该冷凝器。该蒸发器是连接该压缩机。该流量调节装置组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与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一第二毛细管以及一第二毛细管。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一第三毛细管。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一毛细管是并联连接而形成一并联回路,且该并联回路再与该第二毛细管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一串联回路,且该第一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一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三毛细管是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二串联回路,且该第二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二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压缩机。该调控装置是包含一温度感测单元、一第一比较单元以及一第二比较单元。该温度感测单元是感测该工具机所产生的热量,以产生一感测温度。该第一比较单元是接收该感测温度与一第一温度比较。该第二比较单元是接收该感测温度与一第二温度比较。其中,当该感测温度大于该第一温度时,该第一比较单元是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以导通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当该感测温度小于该第二温度时,该第二比较单元是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以导通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当该感测温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温度,并且该感测温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温度时,该第一比较单元是产生该第一控制信号,以关闭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并且该第二比较单元是产生该第二控制信号,以关闭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实施时,该第一毛细管的摩擦阻力是大于该第二毛细管的摩擦阻力;该第二毛细管的摩擦阻力是大于该第三毛细管的摩擦阻力。实施时,该温度感测单元为一热敏电阻。实施时,该第一比较单元与该第二比较单元分别为一运算放大器。实施时,当该第一控制信号导通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时,在该流量调节装置组内冷媒流动方向是流经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二毛细管,以提供高度冷却能力。实施时,当该第一控制信号关闭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并且该第二控制信号关闭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时,在该流量调节装置组内冷媒流动方向是流经该第一毛细管与该第二毛细管,以提供中度冷却能力。实施时,当该第二控制信号导通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时,在该流量调节装置组内冷媒流动方向是流经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三毛细管,并且流经该第一毛细管与该第二毛细管,以提供低度冷却能力。本技术是具有以下的优点I、根据该工具机所产生的不同热量大小,提供不同的冷却能力,使得该工具机维·持恒温操作 '及2、根据感测该工具机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以控制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的导通或关闭,使得该压缩机能持续运转,无须频繁地开启或关闭该压缩机,能够减少耗能的外,更增加该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以对一工具机提供冷却控制,该冷媒循环系统是包含:一冷凝器;一压缩机,是连接该冷凝器;一蒸发器,是连接该压缩机;及一流量调节装置组,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一第一毛细管以及一第二毛细管;该第一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一毛细管是并联连接而形成一并联回路,且该并联回路再与该第二毛细管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一串联回路,且该第一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一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及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是包含一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一第三毛细管;该第二流量调节开关与该第三毛细管是串联连接而形成一第二串联回路,且该第二串联回路一端是连接该蒸发器,而该第二串联回路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压缩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宏王耀骏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