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573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0:36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包括LED灯条、导光板、与光学薄膜。LED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其包括LED灯与电路板,LED灯是排列在电路板上。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光学薄膜具有主体层与基底层。主体层主要是由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第一光线是依第一折射率偏折,而第二光线则是依第二折射率偏折,且第一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折射率。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其用以增加光学薄膜之机械强度。光学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且位于LED灯条与导光板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测,亦即靠近LED侧,设置有增亮膜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这几年来,液晶显示器的进步可说是突飞猛进,其已取代了 CRT显示器而成为主要的显示器种类。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其中背光模块是用以提供光源。一般来说,背光模块主要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光式背光模块。请参照图1,图I所绘示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此背光模块100包括一灯罩110、一 LED灯条120、一反射片130、一导光板140、一扩散膜150、一下增亮膜170、与一 上增亮膜180。其中,LED灯条120是设置于灯罩110内,其所发出的光线有部分直接射入至导光板140内,而有部份则被灯罩110反射后再射入至导光板140内。而且,藉由反射片130与导光板140之助,可使光线往扩散膜150的方向射入。扩散膜150除了能均匀光线外,还有聚光的效果,并能遮蔽导光板140底面的反射网点(未绘示)。另外,下增亮膜170与上增亮膜180的出光面上皆有设置菱镜柱状的微结构(未绘示),这些微结构具有聚光的功效,其中下增亮膜170上的微结构与上增亮膜180上的微结构彼此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此外,上增亮膜180的底面还进行雾面化的处理,以使上增亮膜180同时也具有扩散的效果。请参照图2,图2所绘示为图I之背光模块中LED灯条120与导光板140的上视图。其中,LED灯条120包括多个LED灯122与一电路板124,这些LED灯122是分布在电路板124上。当点亮LED灯122后,LED灯122发出的光线I会往导光板140的入光面入射。由图2可知,因为LED灯122所发出的光线较集中,故每一 LED灯122发出的光线主要涵盖的区域并不会和其它LED灯122主要涵盖的区域相重合,从而导致在导光板140上会产生暗区142,这些暗区142会使背光模块100的功效降低。此外,在目前消费性电子装置愈来愈讲求轻薄短小的情况下,LED灯122与导光板140间的距离愈来愈短。而且,在愈来愈讲求节能省碳的趋势下,每一 LED灯条120中所使用的LED灯122也愈来愈少,从而使LED灯122间的间距变大。以上所述的原因皆会导致以上所述之暗区142的现象愈形严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使用LED作为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模块,能减少暗区的产生,是值得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值得去思量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此侧光式背光模块能减少暗区的产生,从而提高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整体功效。根据上述目的与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此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一 LED灯条、一导光板、与一光学薄膜。其中,LED灯条包括多个LED灯与一电路板,该LED灯是排列在电路板上,且LED灯条是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另外,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该主体层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第一光线是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而第二光线则是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且第一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折射率。另外,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该基底层用以增加光学薄膜整体之机械强度。其中,光学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且光学薄膜位于LED灯条与导光板之间。于上述之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第一透明材质为紫外线硬化胶。于上述之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第一折射率之值介于I. 4与I. 6间,第二折射率之值介于I. 4与1.6间。于上述之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第一微结构能使通过其中的光线聚集。例如,第一微结构可制成菱镜柱状。于该主体层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于上述之侧光式背光模块中,光学薄膜还包括一感压胶层,相对于主体层,感压胶层是设置在基底层的另一侧。为让本技术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所绘示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绘示为图I之背光模块中LED灯条与导光板的上视图。图3所绘示为本技术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图4所绘示为图3之背光模块中LED灯条、光学薄膜、与导光板的上视图。图5所绘示为图3之光学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增亮膜的制造流程图。图7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增亮膜的制造设备。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图3所绘示为本技术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此背光模块200包括一灯罩210、一 LED灯条220、一反射片230、一导光板240、丨扩散膜250、一下增亮膜270、一上增亮膜280、与丨光学薄膜290。其中,LED灯条220是设置于灯罩210内,其所发出的光线有部份直接射入至导光板240内,而有部份则被灯罩210反射后再射入至导光板240内。而且,藉由反射片230与导光板240之助,可使光线往扩散膜250的方向射入。在本实施例中,扩散膜250、下增亮膜270、上增亮膜280的结构和功能分别与图I之扩散膜150、下增亮膜170、上增亮膜180相似,故在此便不再赘述。请参照图4与图5,图4所绘示为图3之背光模块中LED灯条220、光学薄膜290、与导光板240的上视图,图5所绘示为图3之光学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光学薄膜290是设置在导光板240的入光面。此光学薄膜290包括一主体层292、一基底层294、与一感压胶层296,此基底层294主要用以增加光学薄膜290整体之机械强度,其材质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另外,感压胶层296是由感压胶所构成,感压胶是指只需轻压即可将被黏着物黏着于其上的接着剂。藉由感压胶层296,可将光学薄膜290稳固地黏附在导光板240的入光面。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利用其它的方式来固定光学薄膜290,例如用器具将光学薄膜290的两侧边做抵押。请继续参照图5,主体层292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I分解成一第一光线I1与一第二光线I2,其中第一光线I1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第二光线I2则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其中,第一折射率之值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之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为I. 6,第二折射率则为1.4。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需要来调整第一折射率或第二折射率之值,第一折射率与第二折射率较佳是介于I. 4与I. 6间。而且,上述之第一透明材质例如为紫外线硬化胶。在本实施例中,光线I是分解成二束光线(即第一光线I1与第二光线12),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依情况调整第一透明材质的材料组成,以使光线I分解成更多束的光线,即三束以上的光线。另外,主体层292的上方则设有多个第一微结构292a,此第一微结构292a呈菱镜柱状,故能使通过其中的光线产生偏折。 另外,在图5中,第一微结构292a呈菱镜柱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将第一微结构改设计成其它形状,只要能达到可将光线进一步扩散的效果便可,例如金字塔状、凹槽状、或半圆球状。此外,第一折射率与第二折射率的值也可依需求而进行调整。由于光线I在通过主体层292后会分成多束光线,且第一微结构292a还会进一步使光线产生偏折,故光学薄膜290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LED灯条,该LED灯条包括多个LED灯与一电路板,该LED灯排列在该电路板上;  一导光板,该LED灯条是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侧;及  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该光学薄膜包括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该主体层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该第一光线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该第二光线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该第一折射率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而该基底层位于该主体层的下方;  其中,该光学薄膜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侧,且该光学薄膜位于该LED灯条与该导光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恒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