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515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0:12
一种气体减压阀。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导阀座(5)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7),所述的导阀瓣(4)与聚四氟密封套(7)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2)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8),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座(6)接触密封。该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好,能够保持阀后低压腔内的介质压力稳定,不波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减压阀
技术介绍
气体减压阀是用于气体的减压阀门,如空气、氮气、氧气、氢气、液化气、天然气等气体。目前常用一种先导活塞式气体减压阀,这种气体减压阀由主阀和导阀两部分组成,主阀主要由阀体、主阀瓣、活塞、主阀弹簧等组成,导阀主要由上阀盖、导阀瓣、导阀座、导阀弹簧、膜片、调节弹簧、调节螺钉、弹簧罩等零件组成。工作时,通过旋转调节螺钉改变调节弹簧的长度来设定出口压力,利用膜片传感出口压力变化,通过导阀启闭驱动活塞调节主阀中主阀瓣的过流面积的大小,实现减压稳压功能。初次使用时,调节弹簧处于未压缩状态,此时主阀瓣和导阀瓣处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调节螺钉压缩调节弹簧,使膜片下移顶开导阀瓣,介质由高压腔进入活塞上方,活塞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推动主阀瓣离开·主阀座,主阀瓣打开,介质从高压腔流向阀后低压腔,同时由低压腔进入膜片下方。当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超过调定压力时,介质推动膜片上移压缩调节弹簧,导阀瓣随之向关闭方向移动,使流入活塞上方的介质减小,压力也随之下降,此时主阀瓣在主阀弹簧的作用下上移,使主阀瓣与主阀座的间隙减小,介质流量随之减少,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也随之下降,达到新的平衡。反之,当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低于调定压力时,主阀瓣和主阀座间隙增大,介质流量随之增加,使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随之增高达到新的平衡。为了将气源的压力减压并稳定到一个定值,要求导阀瓣与导阀座之间以及主阀瓣与主阀座之间达到较好的密封性能。现有的气体减压阀存在以下缺陷导阀瓣与导阀座之间以及主阀瓣与主阀座之间均采用硬密封,即导阀座和导阀瓣均为金属件,利用锥面密封,密封性能差,易出现泄漏,导致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减压阀,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差的问题,该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好,能够保持阀后低压腔内的介质压力稳定,不波动,在不使用时阀后压力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恒定值,不会自动升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减压阀,包括阀体、主阀瓣、上阀盖、导阀瓣及导阀座,阀体内设有主阀座,主阀瓣穿过主阀座并与其锥面配合,导阀座上设有中心孔,导阀瓣穿过导阀座,导阀座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所述的导阀瓣与聚四氟密封套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与主阀座接触密封。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套与导阀座复合制造为一体,聚四氟密封圈与主阀瓣复合制造为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导阀瓣和导阀座之间以及主阀瓣和主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导阀瓣及主阀瓣关闭时不会产生泄漏,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稳定,不会出现波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导阀座5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I中主阀瓣2的结构剖视图。图中I-阀体,2-主阀瓣,3-上阀盖,4-导阀瓣,5-导阀座,6-主阀座,7-聚四氟密封套,8-聚四氟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结合图2、图3所示,一种气体减压阀,包括阀体I、主阀瓣2、上阀盖3、导阀瓣4及导阀座5,阀体I内设有主阀座6,主阀瓣2穿过主阀座6并与其锥面配合,导阀座5上设有中心孔,导阀瓣4穿过导阀座5,导阀座5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7,所述的导阀瓣4与聚四氟密封套7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2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8,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座6接触密封。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导阀瓣4和导阀座5之间以及主阀瓣2和主阀座6之间的密封性能,导阀瓣4及主阀瓣2关闭时不会产生泄漏,阀后低压腔的介质压力稳定,不会出现波动,在不使用时阀后压力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恒定值,不会自动升高。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套7与导阀座5复合制造为一体,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瓣2复合制造为一体。聚四氟密封套7与导阀座5以及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瓣2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减压阀,包括阀体(I)、主阀瓣(2)、上阀盖(3)、导阀瓣(4)及导阀座(5),阀体⑴内设有主阀座(6),主阀瓣⑵穿过主阀座(6)并与其锥面配合,导阀座(5)上设有中心孔,导阀瓣⑷穿过导阀座(5),其特征在于导阀座(5)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7),所述的导阀瓣(4)与聚四氟密封套(7)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2)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8),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座(6)接触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减压阀,其特征在于聚四氟密封套(7)与导阀座(5)复合制造为一体,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瓣(2)复合制造为一体。专利摘要一种气体减压阀。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导阀座(5)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7),所述的导阀瓣(4)与聚四氟密封套(7)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2)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8),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座(6)接触密封。该气体减压阀密封性能好,能够保持阀后低压腔内的介质压力稳定,不波动。文档编号F16K17/22GK202691198SQ20122035947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季克迪 申请人:温州市中意空分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减压阀,包括阀体(1)、主阀瓣(2)、上阀盖(3)、导阀瓣(4)及导阀座(5),阀体(1)内设有主阀座(6),主阀瓣(2)穿过主阀座(6)并与其锥面配合,导阀座(5)上设有中心孔,导阀瓣(4)穿过导阀座(5),其特征在于:导阀座(5)的中心孔内固定有聚四氟密封套(7),所述的导阀瓣(4)与聚四氟密封套(7)之间锥面接触密封;主阀瓣(2)的圆锥面中部设有聚四氟密封圈(8),所述的聚四氟密封圈(8)与主阀座(6)接触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克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意空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