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适用于火电燃烧前的污泥干化工艺。由以下装置组成:用来贮存污泥的贮泥池;将污泥初步浓缩的污泥浓缩机;向污泥浓缩机中加入凝絮剂的加药装置;储存初步浓缩污泥的浓缩污泥槽;初步浓缩污泥与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反应的转化釜;配置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的配置釜;用来脱除转化釜中污泥水分的压滤机;用来粉碎干化污泥的破碎装置;吸收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吸收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脱水效率高、节能环保、干化效果好、节省成本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适用于火电燃烧前的污泥干化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一般是经过干化处理,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80%。然后拉到火电厂,进行二次干化,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50%左右后再入炉燃烧。然而,80%的污泥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运输成本高企。既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也更加消耗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脱水效率高、节能环保、干化效果好、节省成本的污泥干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污泥干化装置,由以下装置组成用来贮存污泥的贮泥池;将污泥初步浓缩的污泥浓缩机;向污泥浓缩机中加入凝絮剂的加药装置;储存初步浓缩污泥的浓缩污泥槽;初步浓缩污泥与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反应的转化釜;配置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的配置釜;用来脱除转化釜中污泥水分的压滤机;用来粉碎干化污泥的破碎装置;吸收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吸收塔;所述贮泥池和加药装置分别与污泥浓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机通过管道与浓缩污泥槽相连,浓缩污泥槽、配置釜分别通过管道与转化釜相连,所述转化釜的出口通过螺杆泵与压滤机相连,压滤机的出口与破碎装置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加药装置与污泥浓缩机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加药栗。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贮泥池和污泥浓缩机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湿污泥栗。作为优选,本技术还设置有干污泥堆库,所述破碎装置与干污泥堆库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还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中装有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所述料仓与配置釜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压滤机为袋式压滤机。本技术同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现有技术将每吨湿污泥由80%含水率干化为50%时,采用蒸汽烘干与机械压滤,其能耗折标煤分别为80kg和3. 5kg。按每天处理500吨,年处理15万吨计,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则可年节标煤11500吨。本技术的生化污泥一步脱水技术的实施为有效解决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出路,解决了以往处理、处置污泥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对富阳市造纸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建设为污泥的焚烧处理创造了条件。焚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区域集中供热和发电,从而可替代区域内分散的小锅炉,这对于区域的环境保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故本项目的建设具有以上双重的积极意义。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标号说明贮泥池I、加药装置2、污泥浓缩机3、浓缩污泥槽4、转化釜5、压滤机6、破碎装置7、干污泥堆库8、湿污泥泵9、配置釜10、料仓11、吸收塔12、药剂泵13、螺杆泵14、管式输送器15、混合药剂泵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泥干化装置由贮泥池I、加药装置2、污泥浓缩机3、浓缩污泥槽4、转化釜5、压滤机6、破碎装置7、干污泥堆库8、湿污泥泵9、配置釜10、料仓11、吸收塔12、药剂泵13、螺杆泵14、管式输送器15、混合药剂泵16组成。贮泥池I用来贮存湿污泥,湿污泥的含水率大约在96%左右。贮泥池I的下游为污泥浓缩机3,贮泥池I和污泥浓缩机3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湿污泥泵9。加药装置2也处与污泥浓缩机3的上游,加药装置2与污泥浓缩机3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药剂泵13。污泥浓缩机3的下游为浓缩污泥槽4。转化釜5位于浓缩污泥槽4的下游,转化釜5的下游为压滤机6,转化釜5和压滤机6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螺杆泵14。压滤机6的下游为破碎装置7,破碎装置7的下游为干污泥堆库8。转化釜5同时通过管道与配置釜10相连,配置釜10和转化釜5相互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混合药剂泵16,配置釜10的上游设置有料仓11,料仓11和配置釜10通过管式输送器15相连。吸收塔12负责收集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分别与贮泥池I、污泥浓缩机3、浓缩污泥槽4、转化釜5、压滤机6、破碎装置7、干污泥堆库8相连。工作过程为在加药装置2中将凝絮剂聚丙烯酰胺配置好后,通过药剂泵13送至污泥浓缩机3。将含水率96%的污泥用湿污泥泵9从贮泥池I中输送至污泥浓缩机3进行浓缩,使得污泥的含水率降至88%至90%,得到初步浓缩污泥。将初步浓缩污泥输送至转化釜5,将转化剂聚合铝铁盐、稳定剂页岩矿粉、除臭剂生石灰分别从料仓11中通过管式输送器15输送至配置釜10,在配置釜10中配置好后也输送至转化釜5,初步浓缩污泥经过转化稳定,得到二次浓缩污泥。将二次浓缩污泥用螺杆泵14输送至压滤机6进行压滤脱水,得到的含水率45%的滤饼。压滤机6产生的滤液,回收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将滤饼破碎后入干污泥堆库8储存,完成污泥的干化。本项目经过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实际应用,为整个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项目建成后,每天可有效处理污泥2035吨、纸渣275吨,增加供热能力215t/h,每年节标煤6万吨,减少SO2排放量160吨、烟尘55吨,同时节约了土地,又解决了污泥填埋带来的二次污染。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配方、工艺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虽然本技术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干化装置,由以下装置组成 用来贮存污泥的贮泥池; 将污泥初步浓缩的污泥浓缩机; 向污泥浓缩机中加入凝絮剂的加药装置; 储存初步浓缩污泥的浓缩污泥槽; 初步浓缩污泥与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反应的转化釜; 配置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的配置釜; 用来脱除转化釜中污泥水分的压滤机; 用来粉碎干化污泥的破碎装置; 吸收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吸收塔; 所述贮泥池和加药装置分别与污泥浓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机通过管道与浓缩污泥槽相连,浓缩污泥槽、配置釜分别通过管道与转化釜相连,所述转化釜的出口通过螺杆泵与压滤机相连,压滤机的出口与破碎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药装置与污泥浓缩机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加药泵。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贮泥池和污泥浓缩机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湿污泥泵。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干污泥堆库,所述破碎装置与干污泥堆库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与配置釜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滤机为袋式压滤机。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干化装置,由以下装置组成:用来贮存污泥的贮泥池;将污泥初步浓缩的污泥浓缩机;向污泥浓缩机中加入凝絮剂的加药装置;储存初步浓缩污泥的浓缩污泥槽;初步浓缩污泥与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反应的转化釜;配置转化剂、稳定剂、除臭剂的配置釜;用来脱除转化釜中污泥水分的压滤机;用来粉碎干化污泥的破碎装置;吸收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吸收塔;所述贮泥池和加药装置分别与污泥浓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机通过管道与浓缩污泥槽相连,浓缩污泥槽、配置釜分别通过管道与转化釜相连,所述转化釜的出口通过螺杆泵与压滤机相连,压滤机的出口与破碎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华,施啸奇,叶依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