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中注管的铸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500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加筋中注管的铸造方法,铸造所用的砂箱经预热干燥后,采用三开箱式,即先将下砂箱与底平面箱固紧,再分别将转笼式钢筋框架、排气孔芯子和中心孔芯子下入型腔内,最后将上砂箱与底平面箱拧紧合箱,倾斜浇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只需经铸造就能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中注管,不仅省去了底平面和排气孔的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在中注管管壁内加有钢筋,从而改善了中注管的机械性能,增加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减少了因碰撞而产生断裂,故大大延长了中注管的实际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注管的铸造方法,特别适用于冶金工业中炼钢厂使用的。目前,中注管的生产一般是首先铸造出毛坯,然后在机床上加工底平面,在钻床上钻出带有45°倾斜角、φ15~20mm的排气孔,即需经过铸造、再加工工序,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中注管产品。这对重达5吨,长达3米多的大铸件,进行底平面再加工,钻带有一定倾斜角的排气孔,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制作周期长。包钢综合企业公司第三铸造厂提交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注管的铸造方法”(申请号90107435.7),铸造所用的砂箱经予热干燥后,采用三开箱、放置帽口、倾斜浇注的方法。三箱造型分上砂箱、下砂箱和底平面箱,其中上砂箱与下砂箱是铸造中注管的实体,与中注管中心孔用的芯子,均采用一般型砂制作。排气孔的芯子是采用内径为φ15~20mm的无缝钢管内灌焦碳粉捣实制作,从而解决了大型铸件不易下小芯的难题。底平面箱是专为制作高平面度中注管的底平面而该计的,故采用耐火材料与水玻璃(或磷酸加热水混合)的混合料压制成型。这种新的铸造方法可直接铸造出底平面度达 0.3~0.6,光洁度达 3,倾斜角为45°排气孔的中注管。此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只通过铸造就可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中注管产品,省去了底平面和排气孔的加工工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但也有不足之处。即此种中注管材质为灰口铸铁,长期在高温、急冷急热、机械碰撞的恶劣环境中使用,由于形状细长,,抗拉强度低,很容易断裂损坏。因此,大大影响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此,该项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铸造工艺又进行了技术改进,采用了中注管管壁内放置钢筋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即在原不加工中注管的管壁内放置钢筋,以提高中注管的机械性能,增加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延长中注管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即在铸造不加工中注管的浇注过程中,将3根以上φ8~20mm的钢筋,在靠近钢筋的两端头用固定圈焊接成均匀的转笼式钢筋框架,其框架周围外侧钢筋上垂直焊有若干个支撑柱,支撑着钢筋框架于砂型的型腔内,浇注后使钢筋正好界于中注管管壁内而铸造出加筋中注管产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 加筋中注管工艺示意图。图2 转笼式钢筋框架示意图。图面说明1.加筋中注管、2.上砂箱、3.帽口、4.底平面箱、5.中心孔芯子、6.中注管底平面、7.排气孔芯子、8.下砂箱、9.浇注口、10.中注管加筋、11.转笼式钢筋框架、12.钢筋框架周围外侧的支撑柱、13.上固定圈、14.下固定圈。三箱造型分上砂箱(2)、下砂箱(8)和底平面箱(4),上砂箱(2)与下砂箱(8)是铸造中注管实体(1),中心孔芯子(5)是铸造中心孔,排气孔芯子(7)是铸造排气孔,底平面箱(4)是专门为制作高平面度中注管底平面(6)而设计的,(3)是帽口,(9)是浇注口,(10)是中注管加筋,转笼式钢筋框架(11)是将3根以上φ8~20mm的钢筋用上固定圈(13)和下固定圈(14)焊接而成,其框架周围外侧钢筋上垂直焊有若干个支撑栓(12),是专为支撑钢筋框架(11)定位于中注管管壁内而设计的。铸造的工艺过程是首先将下砂箱(8)和底平面箱(4)合在一起,并用螺栓拧紧定位,然后将转笼式钢筋框架(11)下入型腔内,由垂直于钢筋框架的支撑柱(12)支撑于下砂箱(8)上,支撑柱的长度最好是使钢筋框架(11)与加筋中注管(1)同轴心,且使钢筋定位于中注管管壁中间位置。将排气孔芯子(7)与中心轴成45°角放入型腔内后,再将中心孔芯子(5)插入转笼式钢筋框架(11)内中心位置,最后将上砂箱(2)与底平面箱(4)用螺栓拧紧合箱。将砂型浇注口(9)的一端向上,使铸锭的中心轴与地平面的夹角为8°~12°倾斜浇注。这样可使中注管铸件的下端致密,以保证中注管底平面(6)的平面度和表面光洁度的要求。这种,除具备不加工中注管原有的三个主要特点外,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提高了中注管的机械性能,增加了危险断面(如排气孔处)的抗拉强度,减少了因碰撞而产生断裂,从而大大延长了中注管的实际使用寿命,为使用厂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冶金工业中使用的中注管的铸造方法,铸造所用的砂箱经予热干燥后,采用三开箱式组合、倾斜浇注,其中底平面箱是用耐火材料作主料,水玻璃或磷酸加热水混合为粘结剂压制成型,中注管排气孔的芯子是用钢管内灌焦碳粉捣实制作,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中注管管壁内均匀地放置3根以上Φ8~20mm的钢筋(10),靠近钢筋的两端头分别由上固定圈(13)和下固定圈(14)焊接固定,构成一个转笼式钢筋框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转笼式钢筋框架(11)周围外侧钢筋上垂直焊有若干个支撑柱(12)。全文摘要一种,铸造所用的砂箱经预热干燥后,采用三开箱式,即先将下砂箱与底平面箱固紧,再分别将转笼式钢筋框架、排气孔芯子和中心孔芯子下入型腔内,最后将上砂箱与底平面箱拧紧合箱,倾斜浇注。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只需经铸造就能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中注管,不仅省去了底平面和排气孔的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在中注管管壁内加有钢筋,从而改善了中注管的机械性能,增加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减少了因碰撞而产生断裂,故大大延长了中注管的实际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文档编号B22C9/24GK1075439SQ9210100公开日1993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贾振福 申请人:包钢综合企业公司第三铸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冶金工业中使用的中注管的铸造方法,铸造所用的砂箱经予热干燥后,采用三开箱式组合、倾斜浇注,其中底平面箱是用耐火材料作主料,水玻璃或磷酸加热水混合为粘结剂压制成型,中注管排气孔的芯子是用钢管内灌焦碳粉捣实制作,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中注管管壁内均匀地放置3根以上Φ8~20mm的钢筋(10),靠近钢筋的两端头分别由上固定圈(13)和下固定圈(14)焊接固定,构成一个转笼式钢筋框架(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福
申请(专利权)人:包钢综合企业公司第三铸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