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抽式放线机,属于放线机技术领域。包括上支架、第一滑轮座、第一滑轮轴、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座、第二滑轮轴、第二滑轮、前支架、后支架、连接杆、配重箱支架、上导轮支架、上导轮轴、上导轮、保护架、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连接环、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连接环、平衡铁、盖板、配重箱、下导轮轴和下导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放线速度快,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不容易发生乱线现象,避免造成损失。(*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抽式放线机,属于放线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金属拉丝生产过程中,金属拉丝机的放线机构采用工字轮放线,工字轮因自重具有较大阻力,从工字轮放线开始时的满轴到空轴,该阻力不断变小,使得金属丝在放线过程中产生由大到小的动态张力,从而使金属丝的伸长不均匀;同时高速放线时金属丝容易断线,由于惯性作用造成大量金属丝放出形成混线,既浪费了原料又造成生产的停滞。 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上抽式放线机,放线速度得到提高,不容易发生乱线现象。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上抽式放线机包括上支架、第一滑轮座、第一滑轮轴、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座、第二滑轮轴、第二滑轮、前支架、后支架、连接杆、配重箱支架、上导轮支架、上导轮轴、上导轮、保护架、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连接环、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连接环、平衡铁、盖板、配重箱、下导轮轴和下导轮,其特征是所述上支架的中心线上固定第一滑轮座和第二滑轮座,第一滑轮座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滑轮轴,第一滑轮轴通过花键连接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座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二滑轮轴,第二滑轮轴通过花键连接第二滑轮。所述上支架下端前后分别连接两个前支架和两个后支架,后支架和前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前支架上滑动连接上导轮支架,上导轮支架上固定上导轮轴。所述上导轮轴通过轴承连接上导轮。在上导轮支架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上端焊接第一连接环。所述上导轮支架焊接连接保护架。所述上支架下端连接两个平行的配重箱支架,两个配重箱支架上滑动连接配重箱,配重箱中安装多个平衡铁,配重箱外侧连接盖板。所述配重箱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上端焊接第二连接环。所述两个后支架上焊接下导轮轴,下导轮轴通过轴承连接下导轮。所述两个前支架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两个后支架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两个前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前支架横杆。所述两个后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后支架横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通过第一螺母紧固在上导轮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通过第二螺母紧固在配重箱上。所述配重箱支架上设有行程开关。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放线速度快,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不容易发生乱线现象,避免造成损失。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支架、2-第一滑轮座、3-第一滑轮轴、4-第一滑轮、5-第二滑轮座、6-第二滑轮轴、7-第二滑轮、8-前支架、8-1-前支架横杆、9-后支架、9-1-后支架横杆、10-连接杆、11-配重箱支架、12-上导轮支架、13-上导轮轴、14-上导轮、15-保护·架、16-第一调节螺杆、17-第一连接环、18-第一螺母、19-第二调节螺杆、20-第二连接环、21-第二螺母、22-平衡铁、23-盖板、24-配重箱、25-下导轮轴、26-下导轮、27-行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主要包括上支架I、第一滑轮座2、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座5、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7、前支架8、后支架9、连接杆10、配重箱支架11、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轴13、上导轮14、保护架15、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连接环17、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连接环20、平衡铁22、盖板23、配重箱24、下导轮轴25和下导轮26。所述上支架I的中心线上固定第一滑轮座2和第二滑轮座5,第一滑轮座2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轴3通过花键连接第一滑轮4。所述第二滑轮座5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轴6通过花键连接第二滑轮7。所述上支架I下端前后分别连接两个前支架8和两个后支架9,两个前支架8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后支架9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两个前支架8之间连接有多个前支架横杆8-1,两个后支架9之间连接有多个后支架横杆9-1。所述后支架9和前支架8通过连接杆10连接。所述前支架8上滑动连接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支架12上固定上导轮轴13。所述上导轮轴13通过轴承连接上导轮14。在上导轮支架12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调节螺杆16上端焊接第一连接环17,第一调节螺杆16通过第一螺母18紧固在上导轮支架12上。所述上导轮支架12焊接连接保护架15。所述上支架I下端连接两个平行的配重箱支架11,两个配重箱支架11上滑动连接配重箱24,配重箱24中安装多个平衡铁22,配重箱24外侧连接盖板23。所述配重箱24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调节螺杆19上端焊接第二连接环20。所述第二调节螺杆19通过第二螺母21紧固在配重箱24上。所述配重箱支架11上设有行程开关27,行程开关27能够控制放线停止。所述两个后支架9上焊接下导轮轴25,下导轮轴25通过轴承连接下导轮26。本技术工作时,放线架上的金属丝从保护架15中穿过,经过上导轮14之后进入下导轮26。放线的张力与配重箱24的拉力互相平衡,上导轮支架12保持不动。在放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乱线现象,则收线的张力与配重箱24的拉力的平衡被打破。配重箱24向下运动碰到行程开关27后,放线停止。由于是垂直进行放线,所以放线的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也不容易发生乱线。 一旦发生乱线,通过配重箱24触发行程开关27来停止放线。权利要求1.一种上抽式放线机,包括上支架(I)、第一滑轮座(2)、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座(5)、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7)、前支架(8)、后支架(9)、连接杆(10)、配重箱支架(11)、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轴(13)、上导轮(14)、保护架(15)、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连接环(17)、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连接环(20)、平衡铁(22)、盖板(23)、配重箱(24)、下导轮轴(25)和下导轮(26),其特征是所述上支架(I)的中心线上固定第一滑轮座(2)和第二滑轮座(5),第一滑轮座(2)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轴(3)通过花键连接第一滑轮(4);所述第二滑轮座(5)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轴(6)通过花键连接第二滑轮(7); 所述上支架(I)下端前后分别连接两个前支架(8)和两个后支架(9),后支架(9)和前支架(8)通过连接杆(10)连接;所述前支架(8)上滑动连接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支架(12)上固定上导轮轴(13);所述上导轮轴(13)通过轴承连接上导轮(14);在上导轮支架(12)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调节螺杆(16)上端焊接第一连接环(17);所述上导轮支架(12)焊接连接保护架(15); 所述上支架(I)下端连接两个平行的配重箱支架(11),两个配重箱支架(11)上滑动连接配重箱(24),配重箱(24)中安装多个平衡铁(22),配重箱(24)外侧连接盖板(23);所述配重箱(24)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调节螺杆(19)上端焊接第二连接环(20);所述两个后支架(9)上焊接下导轮轴(25),下导轮轴(25)通过轴承连接下导轮(2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抽式放线机,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前支架(8)左右对称分布。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抽式放线机,包括上支架(1)、第一滑轮座(2)、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座(5)、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7)、前支架(8)、后支架(9)、连接杆(10)、配重箱支架(11)、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轴(13)、上导轮(14)、保护架(15)、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连接环(17)、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连接环(20)、平衡铁(22)、盖板(23)、配重箱(24)、下导轮轴(25)和下导轮(26),其特征是:所述上支架(1)的中心线上固定第一滑轮座(2)和第二滑轮座(5),第一滑轮座(2)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滑轮轴(3),第一滑轮轴(3)通过花键连接第一滑轮(4);所述第二滑轮座(5)上通过轴承连接第二滑轮轴(6),第二滑轮轴(6)通过花键连接第二滑轮(7);所述上支架(1)下端前后分别连接两个前支架(8)和两个后支架(9),后支架(9)和前支架(8)通过连接杆(10)连接;所述前支架(8)上滑动连接上导轮支架(12),?上导轮支架(12)上固定上导轮轴(13);所述上导轮轴(13)通过轴承连接上导轮(14);在上导轮支架(12)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6),第一调节螺杆(16)上端焊接第一连接环(17);所述上导轮支架(12)焊接连接保护架(15);所述上支架(1)下端连接两个平行的配重箱支架(11),两个配重箱支架(11)上滑动连接配重箱(24),配重箱(24)中安装多个平衡铁(22),配重箱(24)外侧连接盖板(23);所述配重箱(24)上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19),第二调节螺杆(19)上端焊接第二连接环(20);所述两个后支架(9)上焊接下导轮轴(25),下导轮轴(25)通过轴承连接下导轮(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