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微型电脑装置、泵装置、报警装置、输入及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型电脑装置连接的检测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在提高输液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给人们就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具有明显的现实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装置,具体来说就是一种新型智能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临床输液的治疗中,由于某些特殊的药物,特殊病患,特殊的人群如年老,小儿患者等,必须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液管出现气泡,输液管堵塞,病人生理特征出现突然变化等突发事件,往往会因处理不及时而发生严重的后果,对于目前中国医疗市场上出现的输液泵,多数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技术相对来说比较陈旧。难免出现输液控制精度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输液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无线传输网络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得到的输液过程中病人生理参数的变化,来调整输液量或输液速度,准确无误的对病人进行输液。同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本技术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微型电脑装置、泵装置、报警装置、输入及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型电脑装置连接的检测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脑装置是可重复编程存储器89C52单片机。进一步的,所述泵装置由泵片、步进电机和传动系统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扬声器和蜂鸣器。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滴数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在大多医院中,输液泵目前仅仅是作为输液设备使用。而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会随时发生改变,如不及时地获得这些生理特征参数,并对输液过程加以适当的调整,就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或者副作用。尤其是在麻醉过程中,虽然在手术之前,医生根据病人的生理状况施加适当的剂量,但仍然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这对于重症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把输液泵/注射泵纳入输液管理系统,再将输液管理系统融入到医院信息系统,合理利用医院现有的一些设备,并把从这些设备得到的生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输液泵,输液泵根据得到的生理信息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药液浓度等,就会取得更佳的预期效果。该装置在提高输液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给人们就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具有明显的现实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新型智能输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阻塞检测电路图;图3为输液控制程序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智能输液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如下结构微型电脑装置I、泵装置2、报警装置3、输入及显示装置4、检测装置5和无线通信装置6。微型电脑装置I是整个输液系统的”大脑“,对整个输液系统进行有效而且智能化的管理,对检测装置5中的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选用采用功能强,性价比高,内存8 k可重复编程存储器89C52单片机。微型电脑装置I与泵装置2连接,控制泵装置2进行输液;与检测装置5连接,来采集整个输液系统的实时参数;报警装置3连接,对输液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报警。与输入和显示装置4连接,能够将需要的一些输液数据输入到微 电脑装置1,并将输液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显示出来;与医院的信息系统7连接,能够将其他医疗装置8采集的生理信息反馈给微型电脑装置I来对输液的一些参数进行调整。另外微电脑装置I有一个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6,该装置将从微电脑装置I中采集实时的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将数据传送给监控设备。泵装置2是整个输液系统的“心脏”,给整个输液过程提供动力源。一般是在微型电脑装置I控制下的步进电机来提供动力的,其主要由泵片、步进电机和传动系统组成。步进电机驱动电路采用达林顿电路,该电路能够驱动高灵敏度继电器的电路,89C52单片机通过驱动电路来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转速与输液速度成正比。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即可改变输液的速度。输液容量与步进电机运行的步数以及输液泵系统的脉冲当量(即步进电机每运行一步输液泵输出药液的体积)成正比。不同的输液管对应的脉冲当量不同。控制步进电机运行的步数即可制输液量。报警装置3通过安装的传感器将感应到的信号经微型电脑装置I处理后,得出一些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输入及显示装置4,其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显示器采用HD61830图形液晶显示控制器,它可以显示图形、英文、汉字等繁杂符号。它具有专用指令集,可完成文本显示或图形显示的功能设置,以及实现画面卷动、位操作等功能,它可直接与CPU相接。检测装置5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电脑装置I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无线通信装置6主要是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输液过程中的一些实时参数等信息传输给医院的信息系统,同时医院根据其他的一些装置的实时信息将反馈指令发送给泵装置2的微电脑装置I对输液进行调整。检测装置5的各个传感器通过以下方式工作(I)液滴的滴速检测发射管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接受管采用红外接受放大一体接受管。当液滴通过滴管遮住光路时,输出比较弱的光电流信号;而当光路中没有液滴时,输出比较强的光电流信号。通过使用鉴幅电路来判断是否有液滴在光路上,通过鉴频电路来判断鉴幅电路输出的脉冲电压是否是同一滴液滴所给出的,最后单片机运用中断程序计算出连续5个液滴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换算成液滴滴速,并且完成及时更新计算结果和滴速异常报警等功能。(2)液体的空液检测将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接受放大一体接受管固定在输液瓶架的两端。当输液瓶液面高于警戒线时,液体对光线有吸收和散射作用,照射到光电三极管的光信号比较弱,它的发射极和接收极将阻断,输出高电平;当输液瓶液面低于警戒线时,光线衰减比较小,管发射极和接收极将导通,输出低电平。输出电压通过放大,再经过液面信号电压与输入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入信号电压低于基准电压时,输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电压高于基准电压时,输出低电平。信号经过消抖后送往单片机。(3)如图2,输液泵阻塞检测使用了霍尔传感技术,通过机械变换,将阻塞产生的位移转变成霍尔器件与磁性元高精度长寿命直线位移传感器技术在注射泵的控制电路中,注射精度的控制和输液残量的检测是关键电路之一。在以往的注射泵中,这些参数的控制检测一般采用光电器件,带来的问题是器件的成本较高,或控制精度不够。高精度长寿命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微型电脑装置(I)、泵装置(2)、报警装置(3)、输入及显示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微型电脑装置(I)连接的检测装置(5)和无线通信装置(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脑装置(I)是可重复编程存储器89C52单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微型电脑装置(1)、泵装置(2)、报警装置(3)、输入及显示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微型电脑装置(1)连接的检测装置(5)和无线通信装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东平,彭怀亮,陈非予,肖丙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楠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