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的端部设有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设于外框架内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铺设有陶瓷纤维;相邻炉体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框架包括两根侧梁、焊接于侧梁底端之间的下梁、焊接于侧梁上部之间的上梁;上梁与外框架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与外框架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的顶端与外框架的顶部焊接;内框架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开口向外,其底端与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焊接;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改变炉体内框架的结构,保证使用时不会因而发生炉体移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隧道炉,具体涉及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
技术介绍
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拼接而成,内部形成烘烤隧道,每段炉体2-3米,炉体的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设有陶瓷纤维保温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炉体内部会处于高温状态,炉体会出现走位、爆焊等由于热应力破坏炉体的情况,内框架变形,产生移位,影响上下游设备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使炉体不会在高温下因变形而影响上下游设备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的端部设有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设于外框架内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铺设有陶瓷纤维;相邻炉体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包括两根侧梁、焊接于侧梁底端之间的下梁、焊接于侧梁上部之间的上梁;上梁与外框架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与外框架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的顶端与外框架的顶部焊接;内框架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开口向夕卜,其底端与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焊接;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的内部。内框架在高温时发生形变,由于陶瓷纤维的保温作用,阻隔了热量向外框架的传播,使高温形变只发生在内框架。而由于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内部,使得炉体拼接后相邻的内框架之间存在间隙,为内框架的变形提供了可伸缩的空间,钢板受热时会向外弯曲,使内框架成为一个受热形变时发生移动的可活动框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上梁、下梁、侧梁均为角钢,角钢的直角开口向夕卜。角钢的承重能力和受热变形量适合于食品隧道炉的制作,还可以采用长条形钢材代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侧梁高于上梁的部分设有切角口。所述切角口是指把角钢的一条边进行切角处理,使其形成开口。这样的结构使陶瓷纤维的存放空间连续,进一步提高绝热效果,使形变集中在内框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钢板及保证了内框架安装的稳固性,又不会增大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的传热面积,保证受热形变集中发生在内框架。本技术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改变炉体内框架的结构,使炉体的内框架具有高温区可活动功能,保证使用时不会因而发生炉体移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的炉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的拼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的内框架变形前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区域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的内框架变形后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区域放大图。其中,I、炉体;2、外框架;3、内框架;31、上梁;32、下梁;33、侧梁;34、钢板;35、切角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I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I的端部设有外框架2和内框架3 ;内框架3设于外框架2内部;内框架3与外框架2之间铺设有作为保温材料的陶瓷纤维(图中没有示出);相邻炉体I的外框架2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框架3包括两根侧梁33、焊接于侧梁33底端之间的下梁32、焊接于侧梁33上部之间的上梁31 ;上梁31与外框架2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32与外框架2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33的顶端与外框架2的顶部焊接;内框架3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34,所述钢板34的开口向外,其底端与外框架2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32焊接;内框架3的端面位于炉体I的内部,使得炉体I拼接后相邻的内框架3之间存在间隙,为内框架3的受热形变提供了可伸缩的空间,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上梁31、下梁32、侧梁33均为角钢,角钢的直角开口向外。所述的开口向外是指角钢的直角开口的角平分线指向炉体I的外部。所述侧梁33高于上梁31的部分设有切角口 35。工作状态在使用时,一般为300° C,内框架3会受热发生形变。变形前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内框架3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该间隙用于提供内框架3形变的活动空间。内框架3及钢板34在高温下变形的情况如图5和图6中的实线所示,内框架3向外移位,钢板34向外弯曲变形,原本距离较大的两个内框架3几乎发生接触,但由于常温状态下已预留供活动形变使用的间隙,内框架3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外框架2也不会发生移位,保证上下游设备不受影响。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的端部设有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设于外框架内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铺设有陶瓷纤维;相邻炉体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包括两根侧梁、焊接于侧梁底端之间的下梁、焊接于侧梁上部之间的上梁;上梁与外框架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与外框架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的顶端与外框架的顶部焊接;内框架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开口向外,其底端与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焊接;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下梁、侧梁均为角钢,角钢的直角开口向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高于上梁的部分设有切角口。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数量为两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的端部设有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设于外框架内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铺设有陶瓷纤维;相邻炉体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框架包括两根侧梁、焊接于侧梁底端之间的下梁、焊接于侧梁上部之间的上梁;上梁与外框架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与外框架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的顶端与外框架的顶部焊接;内框架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开口向外,其底端与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焊接;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的内部。本技术的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改变炉体内框架的结构,保证使用时不会因而发生炉体移位的问题。文档编号A21B1/00GK202680341SQ2012202940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付文兵 申请人:广州浩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热胀冷缩的食品隧道炉,由多段炉体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炉体的端部设有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设于外框架内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铺设有陶瓷纤维;相邻炉体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包括两根侧梁、焊接于侧梁底端之间的下梁、焊接于侧梁上部之间的上梁;上梁与外框架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下梁与外框架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两根侧梁的顶端与外框架的顶部焊接;内框架还设有若干截面形状为“匚”字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开口向外,其底端与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顶端与下梁焊接;内框架的端面位于炉体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浩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