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409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根据从操作面到传感器部的距离调整各第一电极部及各第二电极部的电极面积,从而简单且可靠地提高操作面整体上的传感器灵敏度均匀性的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具有:传感器部,其通过多条下部电极图案和多条上部电极图案在高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表面构件,其与传感器部在高度方向上对置配置且在表面具有操作面。各下部电极图案形成为多个第一电极部经由细的连结部连接设置。各上部电极图案形成为多个第二电极部经由细的连结部连接设置。第一电极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配置成在俯视下不重叠。操作面形成为具有曲面。第一电极部及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各电极面积形成为操作面与所述传感器部间的距离越大则该电极面积越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检测输入坐标位置的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尤其涉及操作面形成为曲面状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的局部纵剖视图,图9是设置在以往的输入装置的传感器部的下部电极图案和上部电极图案的局部俯视图。如图8所示,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I具备图9所示的多条下部电极图案6和多条上部电极图案7在高度方向上对置配置而成的传感器部5 ;在表面上具备操作面4a的表面构件4。·如图8所不,表面构件4设置在传感器部5的上表面侧,表面构件4与传感器部5间经由粘结层8接合。在图8所示的形态中,例如,表面构件4的操作面4a形成为凸曲面。另一方面,传感器部5形成为平面状(平板状)。因此,手指F在操作面4a上接触时,手指F与传感器部5间的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LI因所述手指F在操作面4a上的接触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图8所示的手指F在距离LI最大的位置的操作面4a上接触。如图9所不,下部电极图案6及上部电极图案7分别设置有多条。如图9所不,多条下部电极图案6在Y方向上空开间隔配置。另外,各下部电极图案6的多个第一电极部6a在X方向上分别经由比第一电极部6a细的连结部6b连接设置。各第一电极部6a的电极面积全部为相同大小。另外,如图9所示,多条上部电极图案7在X方向上空开间隔配置。此外,各上部电极图案7的多个第二电极部7a在Y方向上分别经由比第二电极部7a细的连结部7b连接设置。各第二电极部7a的电极面积全部为相同大小。如图9所示,各第一电极部6a与各第二电极部7a配置成相互不重叠。在图8所示的输入装置I中,各下部电极图案6及各上部电极图案7均为检测电极。当手指F在操作面4a上接触时,在手指F与接近手指F的下部电极图案6的第一电极部6a之间、以及在手指F与接近手指F的上部电极图案7的第二电极部7a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并且,通过基于手指F在操作面4a上接触时与未接触时的电容变化而产生了电特性变化的下部电极图案6及上部电极图案7,能够检测手指F的接触位置。然而,如图8所示,在手指F在曲面的操作面4a上接触时,根据手指F在操作面4a上的接触位置的不同,手指F与传感器部5间的距离LI也不同,但由于各电极部6a、7a的电极面积为相同大小,因此在手指F抵接在操作面4a上时产生的电容变化根据手指F的接触位置不同而产生偏差,从而存在无法得到均匀的传感器灵敏度的问题。为了抑制上述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偏差,如图10所示,考虑仿照表面构件4的操作面4a的曲面形状而将传感器部5也形成为曲面状。由此,可以想到的是,与图8所示的以往结构相比容易使操作面4a整体的传感器灵敏度均匀化。然而,如图10所示,非常难以适当且稳定地形成曲面状的传感器部5。根据表面构件4的操作面4a相对于在平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任一个都形成为曲面的3D形状的情况或曲率的不同,无法如图8那样将形成为平面形态的传感器部5平整地(无褶皱地)折弯成曲面形状。或者,即使使用最初成形成曲面状的基材,也难以在该基材的表面上以规定宽度形成电极图案。因此,如图10所示,在传感器部5也与表面构件4 一样形成为曲面状的形态下,无法简单且稳定地制造具有均匀的传感器灵敏度的输入装置。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91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4702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252676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10-20443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8-97283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I 3中记载的输入装置的结构是图10所示的以往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输入装置并非构成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而是构成电阻式的输入装置(专利文献2的栏,专利文献3的栏)。在专利文献4、5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在表面构件的操作面为曲面的形态下用于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均匀性的结构没有任何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尤其通过根据从操作面到传感器部的距离来调整各第一电极部及各第二电极部的电极面积,从而简单且可靠地提高操作面整体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均匀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传感器部,其通过多条下部电极图案和多条上部电极图案在高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所述多条下部电极图案在平面内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所述多条上部电极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表面构件,其与所述传感器部在高度方向上对置配置,且在表面上具有操作面,各下部电极图案分别形成为多个第一电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经由比所述第一电极部细的连结部连接设置,各上部电极图案分别形成为多个第二电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经由比所述第二电极部细的连结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配置成在俯视下不重叠,所述操作面以如下方式形成为具有曲面,S卩,使操作体在操作面上接触时的所述操作体与所述传感器部间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因所述操作体在所述操作面上的接触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所述第一电极部及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各电极面积形成为所述操作面与所述传感器部间的距离越大则该电极面积越大。当手指等操作体在操作面上接触时,在操作体与接近操作体的各电极图案的电极部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操作体的操作面上的接触位置的不同而操作体与各电极图案之间的距离不同,但如本专利技术这样,通过使操作面与传感器部间的距离越大则电极面积越大,从而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在操作体在操作面上的不同部位接触时的电容变化的偏差,能够简单且适当地提高操作面整体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均匀性。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如上述那样调整各电极图案的电极面积,从而能够以平面形状(平板状)形成传感器部,因此,与图10所示那样将传感器部形成为曲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形成传感器部,由此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制造操作面整体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均匀性。在本专利技术中,各第一电极部中电极面积的比率及各第二电极部中的电极面积的比率优选分别与各电极部和所述操作面间的距离的比率成正比例。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 得到均匀的传感器灵敏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优选地适用于所述表面构件的操作面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为凸曲面状或凹曲面状的形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操作面整体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触控面板)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表面构件、下部电极图案及上部电极图案的图,(a)是表面构件的局部俯视图及将表面构件沿A-A线及B-B线切断时的局部剖视图,(b)是下部电极图案的局部俯视图,(c)是上部电极图案的局部俯视图,(d)是使(b)的下部电极图案和(c)的上部电极图案重叠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与图2不同的实施方式的表面构件、下部电极图案及上部电极图案的图((a)是局部俯视图及局部剖视图,(b) (d)是局部俯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与图2、图3不同的实施方式的表面构件、下部电极图案及上部电极图案的图((a)是局部俯视图及局部剖视图,(b) (d)是局部俯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与图2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本幸治松田厚志小林洁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