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冲击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40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间包冲击垫(10),其包括一个由能够承受与钢水接触的耐火材料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个有钢水冲击表面(16)的底板(15),一个自冲击表面(16)向上延伸的外侧壁(17),该外侧壁(17)围绕该底板(15)延伸将其完全闭合,一个与该侧壁(17)相连的环形本体部分(18),它提供一与冲击表面(16)大体平行的顶表面(19)并确定一个钢水能注入其中的开口(20),环形本体部分(18)的下表面和侧壁(17)的内表面构成一个带有一凹进部分(22)的凹槽(21),在冲击表面(16)之上环绕其连续延伸,其中,顶面(19)的第一部分(19A)的高度低于顶面(19)的其余部分,而且在顶面(19)的第一部分(19A)下面的凹槽(21)的横截面比凹槽(21)的其余部分的小。冲击垫(10)特别适用于钢水入口区朝向与出口区相对一端的纵向延伸的中间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冲击垫,即一种设置在中间包底板上由耐腐蚀材料制成的缓冲垫,用于承接自钢包浇注到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入流。近来已有许多改进冲击垫设计的建议,特别是持有以下观点,即消除或至少是减弱连铸中间包内的表面紊流,以减少渣子混入中间包的钢水熔池内,防止中间包上覆盖的熔剂断开和防止钢水熔池的二次氧化,且保证合适的流动通道。这些设计基本上已经包括了垫的一个底板和沿底板外周边向上延伸的壁,该壁构成一个接受熔融金属流的开口。这样,例如在美国专利No.5169591中,公开了一种冲击垫,其具有一个承接钢包钢水入流的底板和沿该底板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侧壁。各侧壁均有一内表面,内表面上有面向钢包钢水入流且沿该内表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进部分,从而提供了一个成型的表面,用以承接钢包钢水入流且改变由其所产生的液体流的流动方向。美国专利No.5358551公开了一种冲击垫,它具有一底部冲击表面和一自底部冲击表面向上延伸的无端侧壁,该侧壁构成熔融金属注入的开口。该无端侧壁的内表面包括一朝向该开口向内向上延伸的环形部分。该侧壁的内表面自底部冲击表面至构成开口的立壁最好是连续弯曲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冲击垫。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垫,它能改善注入中间包的钢水的流动特性,特别是对于钢水输入区和钢水输出区是朝向中间包的相对两端的纵向延伸中间包。因此,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一个由能够承受与钢水接触的耐火材料制成的本体的中间包冲击垫,该本体包括一个有钢水冲击表面的底板,一个自冲击表面向上延伸的外侧壁,该外侧壁围绕该底板延伸将其完全闭合,一个与侧壁相连的环形本体部分,它提供一与冲击表面大体平行的顶表面并确定一个钢水能注入其中的开口,环形本体部分的下表面和侧壁的内表面构成一个带有一凹进部分的凹槽,在冲击表面之上环绕冲击表面连续延伸,其特征在于顶面的一部分的高度低于顶面的其余部分,而且在顶面的该部分下面的凹槽的横截面比凹槽的其余部分的小。环形本体部分的下表面和侧壁的内表面最好提供一连续弯曲表面,在其下端与底板的冲击表面融合,从而提供一个环绕底板的凹槽,该凹槽有两个不连续部位或台肩,即每个处在较小凹槽部分的各端部。该冲击垫在平面图最好是有四个侧边的,在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它有一对平行的侧边(由侧壁的外表面构成),即它是楔形的。在此后一个实施例中,较长的平行侧边最好包括顶面的第一部分,即包括较低的顶面部分和较小的凹槽。或者,该垫在平面图上可以是例如矩形的。较小的凹槽和较低的顶面部分最好不是邻接(coterminous)的,且较小的凹槽部分最好是不延伸到较低的顶面部分的端部,即较小的凹槽部分和较低的顶面不一样长。这样,在此优选的楔形垫结构中,该较低的顶面部分截止于该侧壁的各端的一小段部分。以提供一直达与环绕垫的其它侧面延伸的该表面的其余部分的顶面高度的台肩,且该较小的凹槽部分延伸到较低的顶面部分之下,足以使其各个端部在其相应的垫的邻接侧搭接凹槽,但终止于上述台肩的小段部分。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沿垫的四个侧边之一的顶表面实际上有一个凹进部分。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垫特别适用于钢水入口区朝向与出口区相反一端的纵向延伸的中间包。于是,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间包,它具有一靠近其一第一端的入口区和一靠近其另一端的出口区,一冲击垫位于该中间包的入口区的底板上,该冲击垫包括一由能承受与钢水接触的耐火材料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具有钢水冲击表面的底板,自冲击表面向上延伸的外侧壁,该外侧壁环绕底板延伸,将其完全闭合,一环形本体部分与该侧壁相连并提供一与冲击表面大体平行的顶面,且确定一个钢水可从中注入的开口,环形本体部分的下表面和侧壁的内表面构成一个具有一凹进部分的凹槽,环绕冲击表面且在其上方延伸,其特征是顶表面的一部分的高度低于顶表面的其余部分,且在顶表面的该部分下面的凹槽的横截面比凹槽的其余部分的小,以及该垫位于顶表面的第一部分,面向中间包的第一端。因此,在此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冲击垫为楔形,垫的较长的平行侧边位于面向中间包的第一端之处。已经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垫在上述类型的中间包中在减少表面紊流方面特别有用,而且在平面图大体为矩形的中间包和平面图大体是楔形,即有两平行侧边的中间包中也同样有用。再者,熔融金属在中间包内的流动方式较用传统冲击垫的有所改善。该冲击垫可以用其成分能承受与熔融金属,特别是诸如连铸操作中的钢水连续接触的可浇铸耐火材料制成。通常铝含量在重量百分比约55%至85%范围的中铝至高铝耐火材料比较理想。由于钢的化学性,碱性耐火材料较好,最好采用镁质耐火材料,氧化镁在重量百分比约58%至93%的范围。现在仅参考附图以举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冲击垫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Ⅱ-Ⅱ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视图;图4是沿图3中箭头A所示方向垫的端部外形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间包一种形式的平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间包另一种形式的平面图;和图7是沿图6中Ⅶ-Ⅶ线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4中,一中间包冲击垫10具有楔形的平面形状,它具有两平行侧边11和12,其中侧边11较长,和两个等长的不平行侧边13和14。该垫有一底板15和承接钢水流的冲击表面16。外侧壁17自冲击表面16向上延伸且完全围绕该底板延伸,即它提供了垫的四个侧面11、12、13和14。一环形本体部分18与该侧壁相连并提供一大体平行于冲击表面16的顶表面19和构成一钢水可注入其中的开口20。环形本体部分18的下表面和侧壁17的内表面构成一凹槽21,该凹槽具有一环绕冲击表面16并在其上方延伸的凹进部分22。垫的长侧边11有一侧壁17A与带有顶表面19A的环形本体部分18A相联,顶表面19A的高度低于顶表面19的其余部分。环形本体部分18A的下表面和侧壁17A的内表面构成有凹进部分22A的凹槽21A。凹槽21A的横截面比凹槽21的小。最清楚的如图1和图4所示,较低的顶面19A未以垫的侧边11的全长延伸。它终止于该侧边的各端一小段部分处,提供一上至角部顶表面部分19C的台肩23,顶面19C与沿垫的其他侧边延伸的表面19处于同一高度。最清楚的如图1和图3所示,凹槽21A在顶表面19A之下延伸,但于顶表面19A的各端终止于台肩19C的小段部分处。但是,它确实延伸至足以与垫的侧边13和14的侧壁17内的凹槽21搭接之处。图5所示为图1至4的冲击垫10位于中间包30的底板31上。该中间包是纵向延伸的且平面为楔形,有一靠近其窄端30A的入口区32和朝向其宽端30B的两个出口33。冲击垫10位于入口区32,其长侧边11朝向中间包的窄端30A。图6和7所示是一种用于矩形平面中间包34的类似布置形式。此中间包有分别朝向其相对两端34A和34B的入口区35和出口36。冲击垫10同样位于入口区的底板37上,其长边11朝向中间包的端壁34A。图7中所示的中间包有一浇注管35A,将入流钢水导入冲击垫10和挡堰38,后者可提供于所需之处,而且一般是众所周知的。流入冲击垫10的钢水在撞击冲击表面16之后向外朝向侧壁流动,而后在凹槽21和21A处转向,溢过表面19和19A流出冲击垫。如图5和6的箭头所示,分别朝向壁3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包冲击垫(10),其包括一个由能够承受与钢水接触的耐火材料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个有钢水冲击表面(16)的底板(15),一个自冲击表面(16)向上延伸的外侧壁(17),该外侧壁(17)围绕该底板(15)延伸将其完全闭合,一个与该侧壁(17)相连的环形本体部分(18),它提供一与冲击表面(16)大体平行的顶表面(19)并确定一个钢水能注入其中的开口(20),环形本体部分(18)的下表面和侧壁(17)的内表面构成一个带有一凹进部分(22)的凹槽(21),在冲击表面(16)之上环绕冲击表面(16)连续延伸,其特征在于,顶面(19)的一部分(19A)的高度低于顶面(19)的其余部分,而且在顶面(19)的该部分(19A)下面的凹槽(21)的横截面比凹槽(21)的其余部分的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R扎查里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