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及无磷脱氧方法。其熔化炉与保温炉之间设有一流槽,使两者相通,保温炉的熔沟及感应器设置在保温炉的底部,且与水平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向熔化炉加料后,当铜液液面达到250mm至350mm,向液面加入高纯度石墨粉脱氧剂;对保温炉加热后,同时向保温炉液面加盖脱氧剂,并不断向熔化炉和保温炉冲入氮气。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使残留在铜液中的余氧随翻动被带到液面挥发。同时在铜液表面加入新型脱氧剂高纯石墨粉,以及在炉膛上口加冲氮气,彻底消除了熔化过程中的吸氧、温差大等缺陷,达到免加磷脱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平铸炉主要有熔化炉和保温炉两部分组成,如图1中所示,两个炉均设有独立的感应加热器,其中保温炉9的熔沟5是以水平角度设计的,后部分连接熔化炉1,前部连接保温炉炉膛。工作时当熔化炉加料,熔化炉与保温炉的铜液面产生落差,铜液自然通过熔沟流入到保温炉。当熔化炉与保温炉在连续加料达到液面高度时,保温炉加热补充热量,在此过程中加入含量14%的磷进行脱氧,以达到无氧铜的要求。到达引铸温度时,再通过结晶器牵引铸坯锭。以上所述,采用该技术生产时,由于熔化炉与保温炉的铜液在加料时产生液面落差,熔化铜液快速通过熔沟流入到保温炉,故在熔化炉内停留时间很短,加料时带入的部分氧气以及阴极铜液表面残留物产生的化学反应氧得不到充分的排泄,最重要的是保温炉熔沟的角度成水平形的,在加温时铜液在炉底锅流流动,铜液中的氧气受铜液的压迫无法向上排放,再者由于保温炉熔沟沟距出坯结晶器位置远,炉口温度均匀度差,故在引铸时坯锭极易产生钻头状气孔及内气孔裂纹、含氧量超标。同时,该产品要求磷含量要小于0.003以下,采取加磷脱氧的方法,达不到无氧铜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在不加磷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两部分;熔化炉与保温炉分别设有感应器和熔沟;保温炉上还设有结晶器;本专利技术的熔化炉与保温炉之间设有一流槽,使两者相通;保温炉的熔沟及感应器设置在保温炉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炉熔沟与炉体底面成80-100°角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无磷脱氧方法,包括对熔化炉加温,向熔化炉加料,让铜液流入保温炉,对保温炉加热,最后引铸;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向熔化炉加料后,当铜液液面达到250mm至350mm,向液面加入脱氧剂;对保温炉加热后,同时向保温炉液面加盖脱氧剂。本专利技术的脱氧剂为高纯石墨粉,并且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不断向熔化炉和保温炉冲入氮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炉熔沟时与炉体底面成90°左右的角度设置,在感应加热器电磁场产生涡流旋转,促使铜液形成上下翻动,而残留在铜液中的余氧随翻动被带到液面挥发。同时由于在铜液表面加入新型脱氧剂高纯石墨粉,以及在炉膛上口加冲氮气保护,从而彻底消除了熔化过程中的吸氧、温差大等缺陷,达到免加磷脱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水平连铸炉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平连铸炉的结构图;图3位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平连铸炉有熔化1和保温炉9,熔化炉1上设置有感应器3和熔沟2,保温炉上也设置有感应器3,保温炉的感应器与熔沟5一起设置在炉体底部,并且熔沟5是与炉体底面成80-100°角设置,其优选角度为90°。熔化炉与保温炉的底部之间有一流槽4,使两者连通。保温炉上还设有结晶器8。本专利技术无磷脱氧方法的工艺流程为1.对熔化炉加热根据工艺要求对炉体进行低压加温烘烤,按时间分段逐步加高压直至熔化炉熔沟化通;2.然后把炉体向后倾斜约65°;3.向熔化炉加料开始时适量加部分角料铜,在液面达到250mm-350mm,其中最佳高度为300mm时,向液面加脱氧剂,即高纯度石墨粉10,加盖的厚度为20-80mm,然后再用固定式旋臂吊将阴极铜吊至熔化炉上口,在炉上口停留约几分钟,待阴极铜表面水份经炉口高温烘烤干后,再缓慢放入熔化炉中。在本步骤中,加盖高纯度石墨粉的厚度为30-60mm,如40mm、50mm等;4.当熔化炉铜液高度达到750mm左右的高度时缓慢放平炉体,让铜液经底部的流槽流入到保温炉;5.当保温炉熔沟已浸在铜液中后,起动保温炉的加热器加热,同时加盖高纯度石墨粉,其厚度与熔化炉中加盖的一样;6.在熔化炉及保温炉炉口不断注入氮气,流量为20-40立方米/小时,其优选值为30立方米/小时,保持炉膛长期在氮气保护中;7.当炉内铜液达到引铸液位时,熔化炉与保温炉保持恒温1小时左右,然后开始引铸,熔化炉根据引铸速度及时补充阴极铜。权利要求1.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两部分;所述熔化炉与保温炉分别设有感应器和熔沟;所述保温炉上还设有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化炉与保温炉之间设有一流槽,使两者相通;所述保温炉的熔沟及感应器设置在保温炉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熔沟与炉体底面成80-100°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熔沟与炉体底面成90°角设置。4.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包括对熔化炉加温,向熔化炉加料,让铜液流入保温炉,对保温炉加热,最后引铸;其特征在于向熔化炉加料后,当铜液液面达到250mm至350mm时,向液面加入脱氧剂;对保温炉加热后,同时向保温炉液面加盖脱氧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炉及保温炉中不断冲入氮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氮气的流量为20-40立方米/小时。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为高纯石墨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盖石墨粉的厚度为20-80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无磷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粉厚度的优选范围为30-60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熔化炉与保温炉之间设有一流槽,使两者相通,保温炉的熔沟及感应器设置在保温炉的底部,且与水平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向熔化炉加料后,当铜液液面达到250mm至350mm,向液面加入高纯度石墨粉脱氧剂;对保温炉加热后,同时向保温炉液面加盖脱氧剂,并不断向熔化炉和保温炉冲入氮气。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使残留在铜液中的余氧随翻动被带到液面挥发。同时在铜液表面加入新型脱氧剂高纯石墨粉,以及在炉膛上口加冲氮气,彻底消除了熔化过程中的吸氧、温差大等缺陷,达到免加磷脱氧的目的。文档编号B22D41/00GK1666832SQ20051003395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羊林章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氧铜管水平连铸炉,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两部分;所述熔化炉与保温炉分别设有感应器和熔沟;所述保温炉上还设有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化炉与保温炉之间设有一流槽,使两者相通;所述保温炉的熔沟及感应器设置在保温炉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林章,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