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末端固定件以及光缆末端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404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末端固定件,其可以通过简单的作业将光缆的末端部分固定,并且使抗拉力纤维的固定不易松弛。光缆末端固定件(1)具有连结部件(3)、铆接部件(4)、紧固部件(5),连结部件(3)为形成有可将光纤部(6)插入的贯穿孔(10)的圆筒形状,具有与对方部件连结的连结部(11)、外螺纹部(12)、以及与外螺纹部相比直径较小且由外皮(7)和抗拉力纤维覆盖的筒状部(13),铆接部件(4)为环带形状,在覆盖有外皮(7)的状态下与筒状部(13)嵌合,紧固部件(5)为圆筒形状,在内周面的一侧形成内螺纹部(16),在内周面的另一侧形成锥面部(17),该内螺纹部(16)与敷设有抗拉力纤维(8)的末端部分(8a)的外螺纹部(12)螺合,对于该锥面部(17),如果使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部(12)与紧固部件(5)的内螺纹部(16)螺合,则将铆接部件(4)铆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光缆固定在光设备框体等上的。
技术介绍
作为光缆的末端固定件,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光缆101的末端固定件104,其如图7所示,将光缆101的抗拉力纤维102和外皮103利用同一部件同时固定。具体地说,在止动环105的引导部106上配置有光缆101的外皮103及其下层的抗拉力纤维102 的状态下,使铆接环107的铆接部108围绕外皮103和抗拉力纤维102,将两者同时铆接而固定。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末端固定件204,其如图8所示,将光缆201的抗拉力纤维202和外皮203固定。该末端固定件204具有光连接器205 ;圆筒状支撑部件207,其嵌入光连接器205的固定部206中;以及固定用环208。圆筒状支撑部件207由圆筒部210和板片状的折回片211构成。另外,使光缆201的外皮203覆盖固定部206,并且使抗拉力纤维202通过折回片211的窗部212,由圆筒部210的外周面和折回片211夹持。然后,在该状态下,使固定用环208移动至固定部206和圆筒状支撑部件207处,通过铆接而将外皮203和抗拉力纤维202固定。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10 - 2647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技术登录公开实开平3 - 24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I中,构成为将外皮103和抗拉力纤维102利用铆接环107的铆接部108同时重叠并固定,因此,固定作业简单,但抗拉力纤维102可能会相对于外皮103滑动,使固定松弛。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2中,在将光缆201的抗拉力纤维202由圆筒状支撑部件207的圆筒部210的外周面和折回片211夹持的状态下,将固定用环208铆接而固定。因此,抗拉力纤维202的固定松弛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通过手动作业使抗拉力纤维202穿过窗部212,存在固定作业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末端固定件和光缆末端固定方法,其可以通过简单的作业将光缆的末端部分固定,并且使得抗拉力纤维的固定不易松弛。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缆末端固定件,对在光纤部的周围配置抗拉力纤维并覆盖有外皮的光缆的末端部进行固定,具有连结部件、铆接部件、紧固部件。该光缆末端固定件的特征在于,连结部件为形成有可将光纤部插入的贯穿孔的圆筒形状,具有连结部,其与对方部件连结;外螺纹部,在其上敷设被露出的抗拉力纤维的末端部分;以及筒状部,其与外螺纹部相比直径较小,由外皮和抗拉力纤维覆盖,铆接部件为环带形状,以在筒状部上覆盖有外皮和抗拉力纤维的状态与筒状部嵌合,紧固部件为圆筒形状,在内周面的一侧形成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与敷设有抗拉力纤维的末端部分的外螺纹部螺合,在紧固部件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和铆接部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侧,形成有用于将铆接部件铆接的锥面部。另外,优选在铆接部件上形成有铆接用的切口。另外,优选在连结部件的外螺纹部上,形成有用于将抗拉力纤维的末端部分进行敷设的引导槽。并且,优选在铆接部件和连结部件上,形成有彼此卡合的凹凸部,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铆接部件上设置凸片,与形成在连结部件的外螺纹部上的引导槽卡合。除此之外,优选紧固部件由金属形成。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缆末端固定方法中,利用具有连结部件、铆接部件以及紧固部件的光缆末端固定件,将在光纤部的周围配置抗拉力纤维并覆盖有外皮的光缆的末端部向光设备框体上固定。该光缆末端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由下述工序构成针对具有与光设备框体连结的连结部、外螺纹部、以及与外螺纹部相比直径较小的筒状部的圆筒形状的连结部件,向该连结部件的贯穿孔中,插入光缆的光纤部,将抗拉力纤维和外皮覆盖在直径较小的筒状部上的工序;将从外皮的末端露出的抗拉力纤维的末端部分,经由形成在外螺纹部上的引导槽,在外螺纹的螺合面的周向的规定方向上进行敷设的工序;在覆盖于连 结部件的直径较小的筒状部上的外皮部分的外侧,嵌合环带形状的铆接部件的工序;以及对圆筒形状的紧固部件进行螺合紧固的工序,其中,该紧固部件具有与敷设有抗拉力纤维的末端部分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以及将铆接部件铆接的锥面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光缆的抗拉力纤维夹持在连结部件的外螺纹部和紧固部件的内螺纹部之间并固定,从而使得被固定的抗拉力纤维不易松弛,可以利用较强的固定力进行固定。另外,如果使连结部件的外螺纹部与紧固部件的内螺纹部螺合,则锥面将铆接部件铆接,因此,可以通过将紧固部件向连结部件上紧固的一次作业,而简单地将光缆的端部固定。附图说明图I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缆末端固定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在连结部件的螺纹部的周向的规定方向上敷设有抗拉力纤维的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在铆接部件和连结部件上形成的彼此卡合的凹凸的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光缆的末端部由光缆末端固定件固定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将铆接部件铆接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缆末端固定件将光缆固定在光设备框体上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说明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其它例子的图。符号的说明I :光缆末端固定件、2 :光缆、3 :连结部件、4 :铆接部件、5 :紧固部件、6 :光纤部、7 :外皮、8 :抗拉力纤维、8a :末端部分、9 :引导槽、10 :贯穿孔、11 :连结部、12 :外螺纹部、13 :筒状部、14 :台阶部、15 :切口、15a、15b :锐角部、16 :内螺纹部、17 :锥面部、18 :把持部、19a :凸部、19b :凹部、19c :凸片、20 :光设备、21 :壳体、22 :槽部、23 :开口部、24 :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末端固定件。图I (A)是表示将光缆末端固定件的构成部件配置在光缆的末端部的状态的图,图I (B)是表示图I (A)的光缆末端固定件的轴向剖面的图。光缆末端固定件I是将光缆2的末端部卡止固定的部件,具有连结部件3、铆接部件4、以及紧固部件5。光缆2具有光纤部6、包覆光纤部6的外皮7、以及设置在光纤部6和外皮7之间的抗拉力纤维8。另外,光纤部6是多芯的光纤集合体,但并不限定于此。连结部件3与光设备等的框体部连结而被支撑,对光缆进行引导而将其向光设备内导入,具有形成有可将光纤部6插入的贯穿孔10的圆筒形状,例如,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在连结部件3的径向外侧,沿着中心轴线CL,依次一体形成有连结部11、外螺纹部12、以及与该外螺纹部12相比外径较小的筒状部13。 贯穿孔10是以相同直径贯穿连结部件3的孔,可以将光缆2的光纤部6插入。连结部11例如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矩形形状,成为与光通信设备的框体等(对方部件)连结的部分。外螺纹部12与贯穿孔10的中心轴线CL同心,形成于连结部件3的中间部。并且,外螺纹部12成为在固定光缆2的末端部时,敷设从光缆2的外皮7的端部进一步延伸出的抗拉力纤维8所露出的末端部分8a的部分。筒状部13形成为与贯穿孔10的中心轴线CL同心的圆筒形状,与外螺纹部12相比壁薄且其直径与外螺纹部12相比较小。该筒状部13成为在固定光缆2的末端部时,被抗拉力纤维8和外皮7覆盖的部分。另外,对于连结部件3,由于筒状部13成为与外螺纹部12相比外径较小的薄壁,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生肇加藤清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