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392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32
一种背光装置(2),其具备:光源部(3),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9)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10)构成;收纳该光源部(3)的框体(4);扩散板(5),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和反射片(6),其使得从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扩散板(5)侧,所述光源部(3)通过在中央部配置多个透镜(10)而构成,且所述光源部的透镜(10)被配置为所述多个透镜被排列为多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大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中,冷阴极管多数配置在液晶面板正下方,这些冷阴极管与扩散板、反射板等构件一起被使用。又,近年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装置的光源。发光二极管近年来效率提高,作为代替荧光灯的消耗功率少的光源而被期待。而且,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光源,能够通过根据映像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明暗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消耗功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装置的话,配置了许多发 光二极管来代替冷阴极管。通过使用许多发光二极管,可以在背光装置表面得到均匀的亮度,但存在着由于需要许多发光二极管而无法实现廉价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增大I个发光二极管的输出、且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个数的配合的透镜,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能够以较少个数的发光二极管得到均匀的面光源的透镜。又,还已知有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光源,该光源具有一维地并列配置的多个点光源和设置在该多个点光源上的长形的柱面透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公报“专利第38752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 286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对于采用了发光二极管的背光装置,提供一种能确保充分的亮度但结构简单且廉价的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背光装置,其具备光源部,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构成;收纳该光源部的框体;扩散板,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的开口部;和反射片,其使得从所述光源部出射的光反射至所述扩散板侧,所述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的透镜具有来自于发光二极管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和对所入射的光进行扩散并使其出射的出射面,所述光源部通过在中央部配置多个透镜而构成,且所述光源部被配置为所述多个透镜被排列为多列。又,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大小与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具备光源部,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构成;收纳该光源部的框体;被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光源之间的扩散板;和反射片,其使得从所述光源部出射的光反射至所述扩散板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的透镜具有来自于发光二极管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和对所入射的光进行扩散并使其出射的出射面,所述光源部通过在中央部配置多个透镜而构成,且所述光源部被配置为所述多个透镜被排列为多列。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采用了发光二极管的背光装置,通过以与液晶显示面板的中央部相对的形态直线状地排列多个透镜而构成光源部,能够提供一种能确保充分的亮度但结构简单且低价的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又,通过将构成光源部的多个透镜排列为多列而构成,可以使各个透镜列所产生的亮度分布相互重叠,能够减少亮度分布的不均。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以图I的Al — Al线截断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背光装置的光源部的俯视图。图4是以图3的A2—A2线截断的截面图。图5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的背光装置中的光源部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从透镜的排列方向的侧面观察透镜的截面图。图7是用于对透镜的光路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示出透镜的具体的实施例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透镜的具体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有关图8所示的透镜的Θ与sagX以及sagY的关系的图。图11是示出有关图9所示的透镜的Θ与sagX以及sagY的关系的图。图12是示出透镜的排列的一个实例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扩散板的一个实例的俯视图。图14的(a)是示出该扩散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b)是X方向的截面图、(C)是Y方向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背光装置以及采用该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I是示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以图I的Al — Al线截断的截面图。如图I、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长方形的平板形状的、透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I ;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I的背面侧的、大小与液晶显示面板I相对应的长方体形状的背光装置2。背光装置2具有沿着液晶显示面板I的长边方向以与液晶显示面板I的中央部相对的形态配置为直线状的光源部3 ;容纳该光源部3的长方体形状的框体4 ;扩散板5,该扩散板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且被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I和光源部3之间;使从所述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I侧、即扩散板5侧的反射片6。扩散板5在其与液晶显示面板I之间的前面侧具有大小与液晶显示面板I对应的光学片层叠体7。该光学片层叠体7例如由使得来自扩散板5的入射光向前方的液晶显不面板I侧聚光的棱镜片、使来自扩散板5的入射光进一步扩散的扩散片、使得具有特定的偏振面的光透过以使入射光的偏振面与液晶显示面板I的偏振面相对应的偏振片等构成。又,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直线状地配置光源部3以使其与液晶显示面板I的中央部对置,则成为仅配置在背光装置2的大致中央部。图3是示出背光装置的光源部的俯视图,图4是以图3的A2-A2线截断的截面图。光源部3是这样构成的在背面侧形成有规定的配线图案的长条形状的绝缘性的基板8的表面上,以规定的间隔安装多个发光二极管9,与该各个发光二极管9对应地配置将圆柱沿其长轴方向截掉一半而形成的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多个透镜10以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9。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为了使得发光二极管9不与空气接触,发光二极管9由环氧树脂或者硅橡胶等封装用的树脂包覆。透镜10将来自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9的光扩散并使其照射到被照射体上,例如由具有I. 4至2. O左右的折射率的透明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透镜10的透明材料,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树脂、玻璃、或者硅橡胶等橡胶。其中尤以采用作为封装发光二极管用的树脂的环氧树脂或者硅橡胶等为佳。接着,进一步对光源部3的透镜1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图5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背光装置中的光源部3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从透镜的排列方向的侧面观察透镜的截面图。首先,如图5所示,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9和透镜10被配置成相互的光轴Z —致。透镜10将来自发光二极管9的光扩散并使其照射至被照射面G,被照射面G的照度分布为,在作为透镜10的设计上的中心线的光轴Z上为最大,越向周围则越大致单调地减少。透镜10具有来自发光二极管9的光入射的入射面11、和使所入射的光出射的出射面12。又,透镜10在入射面11的周围具有朝着与出射面12相反一侧的底面13。进一步地,在出射面12和底面13之间,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外缘部14,出射面12的周缘和底面13通过该外缘部14的外表面而连接。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外缘部14,而以直线状或者圆弧状的端面来连接出射面12的周缘和底面13。来自发光二极管9的光在从入射面11入射至透镜10内之后,从出射面12出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木大三郎林克彦长谷川贤治山口博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