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淳荣专利>正文

一种由光学膜层压形成的复合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343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光学膜层压形成的复合膜的制造方法,具体的,将构成背光源的下扩散膜、棱镜膜及上扩散膜层压结合出一张复合膜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由光学膜层压形成的复合膜的制造方法,减少了层压构成背光源的各个光学膜所需的费用和时间消耗,并且防止了产生静电等引起的异物的附着或者划痕等表面缺陷,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由组成背光源的下扩散膜、棱镜膜、上扩散膜层压结合形成一张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膜通常有赋予功能予薄膜自身使其发挥特定功能,或者在薄膜或薄膜支撑体上层压涂覆功能层压膜赋予了功能性的薄膜等。上述光学膜包括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背光源(back light unit:BLU)等的扩散膜及棱镜膜等。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具有液体与固体中间特性的液晶的电气光学特性显示映象的平板显示装置,比起其他显示装置具有薄而轻、驱动电压低及电力消耗低的优点,因 此广泛应用于整个产业上。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其显示映象的液晶显示面板是不能自己发光的非发光性部件,因此需要提供光的背光源。由冷阴极突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发出的光通过背光源到达显示画面,并且上述背光源包括使上述光均匀地传达到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个面上的扩散膜及聚集由扩散膜射出的光传达到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棱镜膜。上述扩散膜需要扩散由光源发出的光使不能看出光源的痕迹的功能及不损伤光源的亮度维持画面整个亮度的功能。扩散膜散乱由导光板射出入射到显不画面的光,使均勻分布光的亮度,上述扩散膜具有在透明聚酯膜表面分散透明填料的透明膜、层压有银薄膜的正反射型膜及像纸一样扩散反射成白色状的乳白色扩散反射型膜。已知扩散膜是使用由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等透明基材膜表面加工成棱镜形状或者添加有无机微粒子或透明树脂粒子的透明膜。并且,有的是在透明膜的表面上涂覆添加有上述粒子的树脂制造。另外,使用棱镜膜是以提高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背面的背光源的亮度为目的,并且为了提高背光源的正面亮度设置于普通光扩散板或者扩散膜上部,利用棱镜结构体的全反射与折射功能将均匀扩散射出的多方向光源由正面射出使其提高亮度的膜。通常棱镜膜是在其表面重复形成具有三角形截面形状的棱镜,执行将由上述扩散膜扩散的光聚集到垂直于画面的方向进行发光的作用。现有的背光源是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层压由上述扩散膜及棱镜膜组成的各个光学膜形成的,并且通过上述背光源将由冷阴极荧光灯发出的光传达到显示画面上,其中存在层压上述背光源消耗费用和时间及生产率下降的问题。S卩,为了组合每个光学膜组成背光源,需要首先去除保护光学膜的两面保护衬垫(liner),因此有去除保护衬垫所需的时间消耗及去除衬垫时有可能发生膜损伤。尤其,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越来越薄,各个光学膜的厚度也变小,因此各个光学膜的强度也随之降低,在层压上述光学膜的工艺中存在膜损伤发生率增加的问题,上述光学膜需要具有精密的光学功能,因此异物等表面缺陷将对整体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产生致命的影响。并且,在上述组装作业过程中,由于静电很有可能引起膜表面毛刺(lint)或者其他异物的附着,成为增加费用和时间的消耗、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升高的原因。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光学膜的层压方法目前正在进行试图要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属于试图提供扩散膜及棱镜膜一体化的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源的各个光学膜层压形成一张复合膜的制造方法,防止层压上述各个光学膜所需的费用和时间的消耗及生产率的降低。(二 )、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 制造由丙烯酸酯低聚物为8(Γ90重量%、低粘度丙烯酸酯单体为3 11重量%及光聚合引发剂为3 7重量%组成的树脂组成物的步骤;将所述树脂组成物涂敷于形成在棱镜膜表面的图形先端部之后,将所述先端部挤压在扩散膜或者棱镜膜背面的步骤;及将挤压的所述树脂组成物紫外线或者热硬化的步骤为较佳。其中,所述将树脂组成物涂敷并挤压于图形先端部的步骤包括盛于存储容器11上的树脂组成物与上部的第一粘贴滚轮12外表面接触并且涂敷于旋转的所述第一粘贴滚轮12外表面上,通过第一调节板13调节涂敷厚度之后,涂敷在第二粘贴滚轮14的外表面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粘贴滚轮14与涂敷在所述第一粘贴滚轮12外表面的树脂组成物接触并且旋转;涂敷在所述第二粘贴滚轮14外表面上的树脂组成物通过第二调节板15调节涂敷厚度之后,涂敷在第三粘贴滚轮16的外表面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三粘贴滚轮16与涂敷在所述第二粘贴滚轮14外表面的树脂组成物接触并且旋转;由图形滚轮18与紫外线灯19制造的棱镜膜10投入到涂敷有树脂组成物的第三粘贴滚轮16的外表面的步骤;形成在所述棱镜膜10表面上的图形先端部与所述第三粘贴滚轮16外表面的树脂组成物接触,并且通过接触于所述棱镜膜10背面的鼓轮17挤压,树脂组成物附着在所述图形先端部的步骤;附着在所述树脂组成物上的图形先端部接触于通过图形滚轮20与紫外线灯21制造的另一个棱镜膜30的图形形成面的背面的步骤;及附着在所述图形先端部上的树脂组成物通过第一合纸轮滚22及第二合纸滚轮23挤压,并且热硬化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合纸轮滚22及第二合纸滚轮23相对设置,其中间设有棱镜膜为较佳。并且,涂敷于所述图形先端部的树脂组成物的厚度较佳位为3飞μπι。(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减少了层压构成背光源的各个光学膜所需的费用和时间消耗,并且防止了产生静电等引起的异物的附着或者划痕等表面缺陷,从而提闻了生广率。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压光学膜的复合膜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较佳实施例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另一较佳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首先制造具有粘贴特性的紫外线及热硬化树脂组成物的步骤,当冷阴极荧光灯所发出的光通过背光源到达显示器画面期间,该树脂组成物使上述光不发生歪曲;然后,将上述树脂组成物涂覆于图形先端部上的步骤,该先端部形成在用于构成复合膜的光学膜的棱镜膜表面上;将上述先端部挤压到扩散膜或者棱镜膜背面并对其进行硬化完成层压的步骤。上述树脂组成物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低粘度丙烯酸酯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成物的主要成份,上述低聚物通常叫做预聚物,并且引入了光反应性官能团,由此被赋予了光聚合性。引入具有双键的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形成的丙烯酸酯类光敏预聚物最适合于上述光聚合性低聚物。丙烯酸酯树脂通常叫做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具有可透光约85%的透明度、耐候性、可以进行颜色组合、一定程度的刚性、可以在较宽范围内染色、及能容易制造多种领域的模压件的有点的材料。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可以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螺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及有机硅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甲基)丙烯酸酯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如同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通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低聚物意味着平均分子量为小于10000的聚合体,小于5000的聚合体为较佳。含有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官能丙烯酸酯较佳为乙基羟胺(甲基)丙烯酸酯、羟炳基(甲基)丙烯酸酯、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羟茂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O-苯基乙基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较佳为甲基醇质子烯丙基醚、季茂四醇三烯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淳荣
申请(专利权)人:洪淳荣人山地基康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