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装置以及用于该引入装置的引入主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3181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引入装置,其具备引入主体(6)及突出部(9),该引入主体(6)具有配置于壳体(1)的钩(2)、施力部件(5)以及制动机构(3),该突出部(9)附设于移动体侧,引入主体(6)能够在以钩(2)与突出部(9)的卡合状态使移动体(8)能够移动的引入姿势与以卡合解除的状态使移动体(8)无法移动的待机姿势之间切换,制动机构(3)由以缸体(30)以及活塞杆(32)构成的活塞式阻尼器构成,缸体(30)以及活塞杆(32)中的一方固定于壳体(1),另一方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钩(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前端侧。钩(2)设为,在活塞杆(32)没入而减小突出尺寸的状态下成为与突出部(9)的卡合被解除的待机姿势,当增大活塞杆(32)的突出尺寸时从待机姿势切换为引入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作用力来辅助移动体相对于框体的移动操作的引入装置中的、尤其能够利用制动机构来制动以使移动体不进行迅速移动的引入装置以及用于该引入装置的引入主体
技术介绍
图11 (a)至图11 (C)表示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该抽斗引导件具备固定于收纳抽斗的框体等上的导轨10、以及与抽斗连结并以沿导轨10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可动导轨20,当向打开方向拉出抽斗时,可动导轨20向打开方向滑动移动,当向关闭方向推压抽斗时,可动导轨20向关闭方向滑动移动。并且,在可动导轨20上设有突出部(突出片)21。并且,该抽斗引导件具有外壳40、配置于外壳40的钩(托架)50、施力弹簧60、以及 冲击吸收器30。冲击吸收器30是制动机构,其由固定于外壳40的缸体31以及活塞杆33构成。外壳40形成有导向槽41,该导向槽41由直线槽41a以及将直线槽41a的端部弯曲而得到的卡定槽41b构成。钩50具有与导向槽41嵌合的突起51a、51b、与突出部21卡合脱离的凹部52、以及结合部53。而且,在钩50的结合部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冲击吸收器30的活塞杆33的前端部。施力弹簧60是拉伸弹簧,一端卡定于钩50的对应部,另一端以不动状态进行卡定。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构成为,因作为移动体的抽斗的关闭操作,而如图11 (b)所示,使突出部21朝向抽斗引导件的钩50移动。这样,突出部21与凹部52的后侧抵接、随着钩50的绕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而与凹部52卡合。就钩50而言,由于其转动,突起51b解除与卡定槽41b的卡合而与直线槽41a嵌合,从而从待机姿势切换为引入姿势。该构造中,若钩50成为引入姿势,则在与抽斗侧的突出部21卡合的状态下,如图11 (c)所示,利用施力弹簧60的作用力而向外壳40的后侧引入抽斗,即、移动体向关闭方向滑动。并且,从该状态开始,利用抽斗的打开操作,突出部21与钩50 —起向外壳40的前侧滑动,从而在施力弹簧60上积蓄作用力。若进一步进行抽斗的打开操作,则钩50的突起51b从直线槽41a向卡定槽41b移动而卡合,从而切换为图11 (b)的待机姿势。此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抽屉用停止装置与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不同,装置主体安装于抽屉,并且在框体的收纳空间侧附设有在抽屉的移动中途与装置主体的钩(枢轴转动动控制杆)卡合脱离的突出部(突起)2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第2005-230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339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抽屉用停止装置中,例如,当对移动体(抽屉、抽斗)进行关闭操作时,从中途利用施力弹簧的作用力而移动至最终的关闭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消除移动体没有完全成为关闭状态的状况的产生。并且,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中,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抽屉用停止装置相比,通过具备制动机构,能够抑制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急剧上升,从而能够具有高档感。另外,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中,引导件主体附设在框体的收纳空间内,从而即使在拉出了移动体的状态下,也不会有损美观度,并且,引导件主体难以破损。即,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抽屉用停止装置中,作为施力弹簧使用压缩弹簧,但由于装置本身附设于移动体的侧面,所以美观度差。并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抽屉用停止装置中,为了制动移动体的移动速度而必须另外组装活塞式阻尼器等,突出部(突起)设置在框体内的与出入口相近的位置上,所以在拆下移动体进行打扫等情况下,成为妨碍。然而,这种引导件寻求在维持由作用力引起的引入量的同时,更加轻薄短小,另夕卜,优选极力缩小框体的收纳空间。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抽斗引导件中,如图Il(C)所示,在冲击吸收器30的活塞杆33从缸体31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变短的状态下,钩50维持引入姿势并结束引入,如图11 (b)所示,通过活塞杆33向移动体的打开方向移动,而在施力弹簧60上积蓄作用力,钩50解除与突出部21的卡合而切换为待机姿势。因此,该引导·件中,如以突出部21附设于移动体的背面的例子进行说明,则移动体如图11 (c)所示,在通过钩50以及施力弹簧60而被引入最终位置的状态下,作为框体的收纳空间,需要在钩50的后方、即图11 (c)的左侧具有钩50与外壳的后端(图11 (c)的左侧)之间具有相应的尺寸量,而牺牲了框体的小型化。并且,若突出部21设于抽屉的框体,则钩50从作为移动体的抽屉的侧面突出,所以存在有损外观、并且物品被钩50钩住的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引入装置,S卩,作为从移动的中途利用作用力来引入移动体的引入装置,尤其,即使在具备施力部件与制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由作用力带来的移动体的引入量,并且能够通过使装置本身更加轻薄短小来使框体侧的收纳空间更小。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以下的(I) (6)的各特征的引入装置。(I)具备引入主体、以及附设于移动体侧而在移动体相对于框体的移动中途与上述钩卡合或脱离的突出部,上述引入主体具有在附设于框体侧的壳体上配置的钩、施力部件以及制动机构,上述引入装置能够在以上述钩与上述突出部的卡合状态使移动体能够移动的引入姿势、以及以卡合解除状态使上述移动体无法移动的待机姿势之间进行切换,上述引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制动机构由活塞式阻尼器构成,该活塞式阻尼器由缸体以及活塞杆构成,上述缸体以及活塞杆中的一方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侧,另一方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且上述钩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前端侧,上述钩设定为,在上述活塞杆没入上述缸体而减小突出尺寸的状态下成为与上述突出部卡合被解除的上述待机姿势,在增大上述活塞杆相对于上述缸体的突出尺寸时,从上述待机姿势切换为上述引入姿势。以上的本专利技术中,活塞式阻尼器指的是,具有缸体、以及能够通过利用液压或空压等来相对于缸体突出或者没入从而使从缸体露出的部分的尺寸变化的活塞杆即可,例如被称作冲击吸收器或者液压装置等。并且,“上述缸体以及活塞杆中的一方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侧,另一方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指的是,例如,不仅包括缸体固定于壳体、活塞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也包括活塞杆的前端部固定于壳体、缸体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此外,作为框体,例如可以举出能够收纳一个或者多个抽屉(抽斗)的框体等,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包括滑动门用框主体等。作为移动体,是抽屉(抽斗)以及滑动门等,相对于框体的收纳空间而向关闭方向与打开方向移动的部件即可,不做特别限定。引入主体以及突出部对应地安装于框体以及移动体。即,在引入主体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对应的突出部安装于移动体,在突出部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对应的引入主体安装于移动体。而且,当移动体相对于框体而移动至规定的移动位置(例如,若移动体为抽屉,则规定的移动位置是向框体压入该抽屉的中途的特定位置)后,引入主体以及突出部相互卡合。而且,移动体由于施力弹簧所积蓄的作用力而被引入框体的最终收纳位置。(2) 并且,根据上述(1),引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件由压缩弹簧构成,其沿上述活塞式阻尼器配置,并且,一端卡定于上述缸体以及活塞杆中的、上述以能够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元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