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4300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数据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T为构造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时,确定的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是信道的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能够估计有效速度的上限;根据实际应用因素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根据所述移动终端速度等级进行自适应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适应传输系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速度类型的误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3GPP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技术作为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演化,要为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接入服务。LTE系统中下行采用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上行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然而OFDMA技术,对高速移动产生的多谱勒扩展非常敏感,因为多谱勒扩展能够导致子载波之间的干扰,使得系统性能退化。因此为消除多谱勒扩展的影响,就要对多谱勒扩展或者说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进行有效的估计。移动速度的有效估计,同时也能够为上层提供较好的信道变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用到越区切换、动态信道资源分配、功率控制等一系列自适应传输决策中。目前基于Rayleigh信道的测速技术是根据如下模型(1),来进行移动终端速度估计。其中h是信道响应,J0是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如图1所示,fd是最大多谱勒频率,τ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t为初始时刻。基于该模型的具体技术是:求出信道自相关函数E{h(t)h*(t)}和互相关函数E{h(t)h*(t+τ)},通过查找表方法求出最大多谱勒频率fd从而确定移动速度。研究发现,往上层传递速度信息时,通常不需要传递速度的精确值;而是对移动终端做一个高速、中速、低速的判断即可。目前做法是以函数值,反解出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的第一个单调区间中的自变量的值,求出最大多谱勒频率fd,然后由fd求出移动终端的速度,最后根据设定的高、中、低速度的阈值来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类型,采用该方法,高速误判低时,低速就误判高,反之低速误判低时,高速就误判高,不能有效的对移动终端的速度进行估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移动终端速度估计精确度低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传输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数据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T为构造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时,确定的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是信道的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能够估计有效速度的上限;根据实际应用因素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根据所述移动终端速度等级进行自适应传输。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符号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具体为,获取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同时根据接收数据的帧结构获取导频数据时间间隔,所述导频数据时间间隔作为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根据获取的下变频频率,得到所述各种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随速度变化的曲线;确定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T;把最大函数值T作为判决门限与各个曲线在第一个单调区间相交,组成一个三元实数组(Ω,T,τ)的集合,即为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Ω为交点的横坐标,τ为交点所在曲线对应的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实际应用因素包括,传输模式切换和频选规定的低速上限和中速上限。上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为2个时,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具体为,选取两个三元实数组(Ω1,T,τ1)和(Ω2,T,τ2),其中Ω1为低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Ω2为中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其中τ1>τ2;在接收数据中选取导频符号相隔为τ1和τ2的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冲击响应值分别进行存储;根据存储的信道冲击响应值,计算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1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1;以及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2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2;判断R1/A1是否大于T,若是,就判断被测移动终端的速度为低速;否则,判断R2/A2是否大于T,若是,移动终端的速度为中速,否则为高速。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具体为,所述互相关值的均值Ri为,自相关值的均值Ai为其中h*表示复数h的共轭;为第i个ofdm符号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频域响应,N为ofdm符号长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传输系统,包括,自适应参数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数据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T为构造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时,确定的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是信道的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能够估计有效速度的上限;自适应测速模块,用于根据实际应用因素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自适应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速度等级进行自适应传输。上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自适应参数构造模块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符号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具体为,获取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同时根据接收数据的帧结构获取导频数据时间间隔,所述导频数据时间间隔作为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根据获取的下变频频率,得到所述各种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随速度变化的曲线;确定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T;把最大函数值T作为判决门限与各个曲线在第一个单调区间相交,组成一个三元实数组(Ω,T,τ)的集合,即为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Ω为交点的横坐标,τ为交点所在曲线对应的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上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自适应测速模块用于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为2个时,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具体为,选取两个三元实数组(Ω1,T,τ1)和(Ω2,T,τ2),其中Ω1为低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Ω2为中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其中τ1>τ2;在接收数据中选取导频符号相隔为τ1和τ2的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冲击响应值分别进行存储;根据存储的信道冲击响应值,计算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1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1;以及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信道互相关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数据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T为构造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时,确定的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是信道的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能够估计有效速度的上限;根据实际应用因素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根据所述移动终端速度等级进行自适应传输。FDA0000076842730000011.tif,FDA0000076842730000012.ti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数据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T为构造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时,确定的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是信道的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能够估计有效速度的上限;根据实际应用因素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根据所述移动终端速度等级进行自适应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和导频符号间隔时间构造自适应测速参数具体为,获取接收系统的下变频频率,同时根据接收数据的帧结构获取导频数据时间间隔,所述导频数据时间间隔作为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根据获取的下变频频率,得到所述各个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下对应的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随速度变化的曲线;确定各个曲线第一个单调区间外,所对应的最大函数值Τ;把最大函数值T作为判决门限与各个曲线在第一个单调区间相交,组成一个三元实数组(Ω,T,τ)的集合,即为自适应测速参数其中Ω为交点的横坐标,τ为交点所在曲线对应的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应用因素包括,传输模式切换和频选规定的低速上限和中速上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自适应测速参数中选择m个三元实数组为2个时,根据所选择的三元实数组,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根据Ri/Ai是否大于T判断移动终端的速度等级具体为,选取两个三元实数组(Ω1,T,τ1)和(Ω2,T,τ2),其中Ω1为低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Ω2为中速的上限,也是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的有效估计速度的上限,其中τ1>τ2;在接收数据中选取导频符号相隔为τ1和τ2的导频符号对应的信道冲击响应值分别进行存储;根据存储的信道冲击响应值,计算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1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1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1;以及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2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2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2;判断R1/A1是否大于T,若是,就判断被测移动终端的速度为低速;否则,判断R2/A2是否大于T,若是,移动终端的速度为中速,否则为高速。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信道互相关时间间隔为τi时信道互相关值的均值Ri,和自相关值的均值Ai具体为,所述互相关值的均值Ri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秦洪峰刘巧艳孙岩王雯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