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透镜天线,包括具有汇聚功能的各向异性的超材料面板和位于超材料面板的焦点上的辐射单元,超材料面板沿电磁波的入射方向看过去包括具有相同中心轴的圆柱形区域和至少一个圆筒形区域,各区域内的折射率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径向对称且随着半径的增加逐渐变小同时变化率逐渐增大,各区域交界处的折射率非连续变化,不同区域的折射率变化范围相交非空,超材料面板由超材料片层堆叠而成,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基板和附着在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入射电磁波的方向。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磁透镜天线,可以实现定向接收或者发射电磁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透镜天线,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波汇聚功能的电磁透镜天线。
技术介绍
在常规的光学器件中,利用透镜能使放在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辐射出的球面波经过透镜折射后变为平面波。透镜天线是由透镜和放在透镜焦点上的辐射器组成,利用透镜汇聚的特性,将辐射器发出的电磁波经过透镜汇聚后再发射出去,这种天线方向性比较强。目前透镜的汇聚是依靠凸透镜的曲面形状的折射来实现,如图I所示,辐射器I发出的球面波经过凸透镜2汇聚后以平面波射出,凸透镜2的体积大而且笨重,不利于小型化的使用;而且凸透镜对于形状有很大的依赖性,需要比较精准才能实现天线的定向传播,所·以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凸透镜电磁损耗很大,容易老化,成本较高。超材料作为一种材料设计理念以及研究前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理结构进行有序设计,可突破某些天然材料的限制,从而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材料的超常材料功能。超材料包括由金属线构成的具有一定图案形状的的人造微结构和人造微结构所附着的基材,多个人造微结构在基材上阵列排布,基材对人造微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为任何与人造微结构不同的材料。这两种材料的叠加会在空间中产生一个等效介电常数与磁导率,这两个物理参数分别对应了材料整体的电场响应与磁场响应。超材料对电磁响应的特征是由人造微结构的特征所决定,而人造微结构的电磁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属线的拓扑特征和超材料单元尺寸。超材料单元尺寸取决于人造微结构需要响应的电磁波,通常人造微结构的尺寸为所需响应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否则空间中由人造微结构所组成的排列在空间中不能被视为连续。超材料单元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或等效介电常数和波阻抗)随着人造微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而变化,可人为设计和控制。由于人造微结构可以具有人为设计的电磁参数,从而超材料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现象,为实现电磁波的汇聚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超材料中每一个人造微结构的介电常数与磁导率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控制超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大小呈连续的变化,当超材料的中间位置介电常数最大、以中间位置为圆心随着半径的增大介电常数连续地减小时,可以使该超材料具有对电磁波的汇聚作用,其原理图沿中心轴的剖面图参看附图2,A表示各向异性的超材料,当超材料A的介电常数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变化时,电磁波入射并经过超材料后可形成图2所示的汇聚电磁波。但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要使电磁波得到汇聚,介电常数需要在超材料的尺度范围内连续变化,介电常数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要求人造微结构的尺寸也要变化很大,进行超材料的人造微结构设计时,由于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受电磁波波长的限制,使得超材料的尺寸变化范围受限,所以很难制造大面积的超材料。各向异性的超材料中的每个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即绕微结构上任一轴旋转90度后与微结构旋转之前不重合,如“I”形或者“I”形的衍生形如“ ”形,每个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入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各向异性的超材料单元尺寸取决于人造微结构需要响应的电磁波,通常人造微结构的尺寸为所需响应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否则空间中由人造微结构所组成的排列在空间中不能被视为连续。因此用各向异性的超材料替代凸透镜的电磁透镜天线实现汇聚时超材料的尺寸受限,只能制作出较小尺寸的超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制造凸透镜天线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以及加工普通各向异性的平面超材料透镜天线时为了制造大面积的平面超材料面 板,人造微结构的尺寸跨度要求比较大,但是人造微结构本身的尺寸受其原理所限其尺寸跨度有限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各向异性超材料面板的电磁透镜天线,其中具有各向异性的超材料面板的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只需在较小范围内变化。该电磁透镜天线通过将超材料面板按照折射率的变化范围划分为折射率非连续的不同区域,不同区域中折射率变化范围相交非空、折射率的大小与人造微结构尺寸成正比,因此不同区域内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变化范围相交非空,使得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只需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就可以实现汇聚的效果,且该各向异性超材料面板可以具有较大的面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磁透镜天线,包括具有汇聚功能的各向异性的超材料面板和位于所述超材料面板的焦点上的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发出的球面电磁波经过超材料面板后平行射出,所述超材料面板沿电磁波的入射方向看过去包括具有相同中心轴的圆柱形区域和至少一个圆筒形区域,所述各区域内的折射率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径向对称(即相同半径上的折射率相同)且随着半径的增加折射率逐渐变小同时折射率的变化率逐渐增大,所述各区域交界处的折射率非连续变化,不同区域的折射率变化范围相交非空,所述超材料面板由超材料片层堆叠而成,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每个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每个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入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材料面板的人造微结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径向对称排布(即相同半径上的人造微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垂直与所述中心轴的平面内的相同半径上的任意两个人造微结构可以通过旋转一定的角度彼此重合),相对于中心轴径向对称排布的所述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轴延长后相交于所述中心轴上的一点,且所述非寻常光轴延长线相交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的开口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区域的折射率变化范围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造微结构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造微结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径向对称分布,所述人造微结构的尺寸随折射率的减小而减小,所述各区域内的人造微结构随着半径的增大所述人造微结构的尺寸逐渐减小,且不同区域内的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变化范围相交非空。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相同半径且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平行的一行人造微结构其对应的各个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轴相互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相同半径且沿轴向平行的一行人造微结构其尺寸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材料面板的入射面和出射面设置有阻抗匹配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造微结构为“ I ”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造微结构为“ I ”形的衍生形。 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透镜天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透镜天线通过将各向异性的超材料面板划分为折射率非连续的不同区域,使得超材料面板中的人造微结构的尺寸只需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就可以实现汇聚的效果,可以实现电磁透镜天线定向接收或者发射电磁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制造凸透镜天线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以及加工普通平面各向异性超材料透镜天线时要求人造微结构的尺寸跨度比较大的缺陷,同时,由于人造微结构尺寸受电磁波波长限制,导致人造微结构尺寸受限,所以普通平面各向异性超材料透镜的尺寸受限,本专利技术进而克服了普通平面各向异性超材料透镜不能制造大面积超材料面板的缺陷。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凸透镜天线汇聚电磁波的示意图;图2是使用普通各向异性超材料面板的透镜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汇聚功能的各向异性的超材料面板和位于所述超材料面板的焦点上的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发出的球面电磁波经过所述超材料面板后平行射出,所述超材料面板沿电磁波的入射方向看过去包括具有相同中心轴的圆柱形区域和至少一个圆筒形区域,所述各区域内的折射率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径向对称且随着半径的增加折射率逐渐变小同时折射率的变化率逐渐增大,所述各区域交界处的折射率非连续变化,不同区域的折射率变化范围相交非空,所述超材料面板由超材料片层堆叠而成,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每个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每个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入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王今金,季春霖,岳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