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及随身无线电子装置。该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包含一装置壳体、与该装置壳体结合的一天线接地结构、连接至该装置壳体的一载体、以及与该载体结合的一天线辐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天线结构能整合至一随身电子装置原有的结构中,使得随身电子装置整体体积得以缩小,解决公知无线通信装置因有天线设置的需要而造成装置体积难以缩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具有该天线结构,故相对于公知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同样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电子装置,尤指一种结合于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部分便携式电子装置均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由于无线通信通常需要实体天线作为信号传送、接收的媒介,且基于天线运作原理,目前天线仍需相当的独立运作空间,因此纵使其他电子组件的体积能缩小,整个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体积仍难以缩小。换句话说,目前天线结构配置多不适于体积小的通信电子装置。此外,由于天线的独立运作空间多为独立且固定,故目前天线结构配置多为静态且不易与电子装置其他组件进行结构整合,尤其是当电子装置体积较小时,例如手腕穿载的电子装置,前述 结构整合问题将更加严重。大体而言,欲保有良好的天线效能,天线配置所需的空间将造成装置体积居高不小;反之,欲呈现小巧的装置外观,则对天线效能需有所牺牲。因此,目前小型无线通信电子装置的设计往往需在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之间选择,而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其能与随身电子装置的结构结合,并兼顾天线效能及整体装置外观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包含一装置壳体、一天线接地结构、一载体及一天线辐射结构,该天线接地结构与该装置壳体结合,该载体连接至该装置壳体,该天线辐射结构与该载体结合。其中,该载体可以为一带状载体。藉此,该天线结构能直接结合于随身电子装置原有的结构中,使得随身电子装置整体外观得以维持且能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故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结构能兼顾天线效能及整体装置外观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结构,故能兼顾天线效能及整体装置外观的要求,解决公知技术中小型电子装置难以兼顾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壳体、一天线接地结构、一载体、一天线辐射结构及一处理模块,该天线接地结构与该装置壳体结合,该载体连接至该装置壳体,该天线辐射结构与该载体结合,该处理模块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中并与该天线接地结构及该天线辐射结构电连接,以能经由该天线接地结构及该天线辐射结构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载体可以为一带状载体。藉此,该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利用原有的结构构件配置天线,故能在结构不变或改变轻微的情形下具有良好的无线通信功能。简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结构及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利用装置现有结构整合天线结构,故能兼顾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解决先前技术中随身无线通信电子装置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难以两全的难题。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I中随身无线电子装置局部展开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随身无线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3、5、7随身无线电子装置12、32、52、72装置壳体14、34、54、74带状载体16、36、56、76天线接地结构18、38、58、78天线辐射结构20处理模块 122背盖182,184,582,584辐射体186馈入端口 162接地端口542、544带体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为一腕表。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包含一装置壳体12、一带状载体14、一天线接地结构16、一天线福射结构18及一处理模块20,其中天线接地结构16、天线辐射结构18及处理模块20在图I中以虚线表示。带状载体14连接至装置壳体12,天线接地结构16 (以虚线表示于图I中)与装置壳体12结合,天线辐射结构18 (以虚线表示于图I中)与带状载体14结合,处理模块20设置于装置壳体12中并与天线接地结构16及天线辐射结构18电连接(以粗虚线表示于图I中),以能经由天线接地结构16及天线辐射结构18进行无线通信。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根据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局部展开剖面示意图,其视角方向如图I中箭头X所示;图3为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的局部剖面侧视示意图,其剖面位置大致如图2中线Y-Y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壳体12包含一背盖122,天线接地结构16结合在此背盖122中;在实践上,若背盖122为金属制成时,天线接地结构16即可直接与金属背盖122整合,亦即得由金属背盖122形成天线接地结构16 ;又,当整个装置壳体12均由金属制成时,整个装置壳体12亦得作为天线结构的接地面。带状载体14为腕带,以使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能穿戴于使用者的手腕上;在本实施例中即为表带,结构上为两可相互扣合的带体的组合。天线辐射结构18包含二辐射体182、184,分别为四分之一波长开槽金属辐射体及四分之一波长金属辐射体,并分别共振出低频段涵盖CDMA BCO-CELL 824 894MHz及高频段涵盖二个系统应用CDMABC1-PCS1850 1990MHz 及 GPS 1575. 42MHz±l. 024MHz。辐射体 182、184 共用同一馈入端口 186,当使用同轴传输线时,其外导体则焊接至天线接地结构16的接地端口 16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天线辐射结构18埋入带状载体14中,例如将铜板切割出所需尺寸再埋入射出,其使用射出的材质可使用一般工程塑料、橡胶、硅胶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例如先在一挠性载体上形成辐射体182、184,再实施前述埋入射出;又或以两带体对黏而将天线辐射结构18夹置其中亦可。以埋入方式设置天线辐射结构18可达到隐藏的效果,便于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外观的设计,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实践上,天线辐射结构18与装置壳体12的结合方式不以前述埋入为限,例如仅将天线辐射结构18贴附或镶嵌于带状载体14亦可,此时天线辐射结构18的形状亦能同时作为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外观设计的一部分。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天线辐射结构18虽仅包含两个辐射体182、184,并·产生两个共振频段,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实践上,天线辐射结构18可配合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实际通信需求而进行尺寸设计以涵盖更多的频段,其中带状载体14的材质亦需一并考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辐射体182、184均位于天线接地结构16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且走向相同并列设置;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例如辐射体182、184分别设置于天线接地结构16的两侧,甚至在实践上,在天线接地结构16两侧均设置多个辐射体(另一侧辐射体如图2中虚线所示),以加强天线效能。因此,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基本上外观上与一般手表无异,但却具有无线通信功能。进一步来说,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的天线结构利用了装置壳体12外的结构,天线结构不受装置壳体12体积的限制而能具有较大的辐射面,故能具有良好的天线效能。简言之,随身无线电子装置I兼顾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解决先前技术中随身无线通信电子装置天线效能及装置外观难以两全的难题。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随身无线电子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身电子装置的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装置壳体;一天线接地结构,该天线接地结构与该装置壳体结合;一载体,该载体连接至该装置壳体;以及一天线辐射结构,该天线辐射结构与该载体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宏,周瑞祥,陈毅山,
申请(专利权)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