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电源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近二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商用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由于它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至今已逐步替代传统的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等,广泛地用作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的配套电源。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组成,现有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之所以具有突出的能量优势,主要得益 于其负极材料(LiC6/C)低电位和高容量的优点,负极的低电位使正极材料的高电压得到完全发挥,同时,负极远高于正极的容量也使正极材料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在现有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CoO2已在小型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过充限制,其比能量远没达到理论容量,且受到钴资源的制约;层状LiMnO2有很高的嵌锂容量,但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易发生塌陷,导致容量下降,循环性能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烯和Li(NixCoyMnz)O2,其中,0.3≤x≤0.95,0.05≤y≤0.6,z=1?x?y。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强强,段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