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120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1:38
提供在使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反射显示区域中确实地限制液晶分子的倒伏方向并在反射模式时也可以得到与透过模式时相同的高辉度、宽视场角的显示的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一方的基板(25)设置滤色器(22R)。在滤色器(22R)中,为了在反射显示和透过显示中不产生颜色的深浅,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设置开口区域(HR)。并且,在该滤色器(22R)的上面叠层液晶层厚度调整用的绝缘膜(液晶层厚度调整层)(40)和取向限制用的突起(取向限制单元)(18)。在绝缘膜(40)的表面,形成有由滤色器(22R)的凹凸引起的段差(凹部P)。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突起(18)配置在该凹部(P)内,实质上降低了突起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更详细地说,涉及在使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反射模式时也可以得到与透过模式时相同的高辉度、宽视场角的显示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已知有兼备反射模式和透过模式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这样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提出了在将液晶层夹持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 间的同时,在下基板的内面具备在例如铝等的金属膜上形成光透过用的窗口部的反射膜并使该反射膜作为半透过反射板起作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情况下,在反射模式下,从上基板侧入射的外光,在通过液晶层后在下基板的内面的反射膜上被反射,再次通过液晶层并从上基板侧射出,参与显示。另一方面,在透过模式下,从下基板侧入射的来自背光的光在从反射膜的窗口部通过液晶层后,从上基板侧向外部射出,参与显示。因此,在反射膜的形成区域内,形成窗口部的区域成为透过显示区域,除此之外的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域。然而,在以往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装置中,存在在透过显示下的视角狭窄的课题。这是因为出于以不产生视差的方式将半透过反射板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内面的关系,存在必须用在观察者侧具备的仅仅I个偏振片进行反射显示的制约,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小。于是,为了解决该课题,Jisaki等人在下述的非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使用垂直取向液晶的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以下的3个。(I)采用使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对基板垂直地取向并通过电压施加使之倒伏的“VA (垂直取向)模式”这一点。(2)采用透过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单元间隙)不同的“多间隙构造”这一点(关于这一点,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3)使透过显示区域呈正八角形并以液晶在该区域内向8个方向倒伏的方式将突起设置在对置基板上的透过显示区域的中央这一点。即,采用“取向分割构造”这一点。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特开2000-47217号公报特开平11-223808号公报特开2000-267079号公报特开2003-195296号公报 “Development of transflective LCD for high contrast andwide viewing angle by using homeotropic alignment”(使用垂直取向的高对比度和宽视角的半透过反射型LCD的发展),M. Jisaki等人,Asia Display/IDW’ 01,133-136页(2001)在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如专利文献I那样的多间隙构造,在使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电光特性(透过率-电压特性,反射率-电压特性)一致上是非常有效的。这是因为在透过显示区域中,光仅仅I次通过液晶层,但是在反射显示区域中,光2次通过液晶层。然而,在先前的非专利文献I中,虽然使用设置在透过显示区域的中央的突起控制在透过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倒伏的方向,但是,对于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倒伏的方向,如何控制完全没有谈及。当液晶倒伏的方向不受控制而液晶向无秩序的方向倒伏时,在不同的液晶取向区域的边界出现被称作向错的不连续线,成为残像等的原因。此外,由于液晶的各个取向区域具有不同的视角特性,故在从斜向方向看液晶装置时,产生看见不光滑的污斑状的斑驳的问题。于是,虽然考虑在反射显示区域设置突起等的取向限制单元,但是,由于反射显示区域比透过显示区域的间隙薄,故如果在这样狭窄的间隙内形成取向限制单元,贝U存在由于取向限制单元自身的存在引起的液晶的取向很大地紊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反射显示区域中确实地限制液晶分子的倒伏方向并在反射模式时也可以得到与透过模式时相同的高辉度、宽视场角的显示的结构,进而提供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性好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构成为将液晶层夹持于一对基板之间并在I个点区域内具备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用于使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小的液晶层厚度调整层;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基板上,设置有包含与各个点区域对应的颜色彼此不同的多种着色层的滤色器层;在上述着色层中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部分上,设置有形成该着色层的着色区域和未形成该着色层的非着色区域;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基板的内面,还设置有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限制上述液晶的取向的取向限制单元,上述取向限制单元被配置为与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的上述滤色器层的上述非着色区域平面看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上述一对基板的内面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液晶的电极,上述取向限制单元可以由切缺上述电极的一部分形成的电极缝隙(例如,缝隙状的开口部)或设置在上述电极上的电介质的突起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组合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并进一步附加用于使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延迟与透过显示区域中的延迟大致相等的液晶层厚度调整层(即,附加多间隙结构),具备用于合适地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结构。进一步地,通过具备具有与各个点区域对应的多个着色层的滤色器层,可以进行彩色显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光在反射模式时2次、在透过模式时I次通过着色层进行彩色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在重视反射模式时的显示并在着色层使用浅色的色材的情况下,难于在透过模式时得到成色好的显示,反之,在重视透过模式时的显示并使用深色的色材的情况下,变成反射色深且暗的显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使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中的着色层的色材不同的结构,或者通过在反射显示区域的着色层形成非着色区域(开口部等)进行反射显示中的颜色调整的结构等。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后者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该着色层的非着色区域上配置有突起等的取向限制单元,故可以将形成该取向限制单元的部分的液晶层厚度实质上增加仅仅该着色层的层厚部分。即,在将突起等配置在着色层的形成区域上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在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用同一加工处理过程形成突起,则在以适合于透过显示区域的高度形成突起的情况下,在反射显示区域中由于突起的高度过于高,故来自突起周边的光泄漏增多,对比度降低。反之,在以适合于反射显示区域的高度形成突起的情况下,在透过显示区域中由于突起过于低,故不能进行充分的取向控制,看见由向错引起的污斑状的斑驳。相对于此,在将突起等配置在着色层的非形成区域上并使突起等埋没在该着色层中的情况下,由于该部分突起等的高度降低,故从突起等的顶端到对置基板的表面的间隔实质上加宽。因此,即便在间隙变得相对狭窄的反射显示区域中也可以进行与透过显示区域同样良好的取向控制。 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地,将上述多种着色层中的特定颜色的着色层配置成其着色区域与上述取向限制单元平面看重叠,将除此以外的颜色的着色层配置成其非着色区域与上述取向限制单元平面看重叠。在垂直取向模式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已知在高电压侧白色显示向黄色偏移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在一对基板之间具备包含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的液晶层,并在点区域内具备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具有:着色层;液晶层厚度调整层,其覆盖上述着色层的至少一部分,使液晶层厚度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小;以及电介质突起,其以不与上述着色层重叠的方式在上述液晶层厚度调整层的上述液晶层一侧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嘉政胜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