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泽元专利>正文

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048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1),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2),烟道管(Y),一号风管(F1),二号风管(F2),其中,超导液热交换炉(1)上的一号风机排烟口接头(122)与烟道管(Y)连通并伸出室外;超导液热交换炉(1)上的换气热交换室进气口接头(17311)与一号风管(F1)连通并伸出室外,超导液热交换炉上的换气热交换室出气口接头(17312)通过二号风管(F2)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2)上的二号风机进气口接头(241)连通,超导液热交换炉(1)上的超导液热交换接头(161)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2)上的接头式超导液热交换装置(223)连接;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2)上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热风出口接头(2211),通过送风管与数个散流器连通。它解决了目前室内独立采暖所采用的燃气热水炉采暖系统存在的不足:一、因翅叶管热交换器管壁内因结露产生的白化和腐蚀现象导致传热效率低;二、因翅叶管热交换器的翅叶片上积碳造成传热效率低,甚至会因翅叶片上积碳造成排烟热交换通道大面积堵塞发生炉体爆炸事故;三、运行成本高;四、安装较复杂等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烟道管,一号风管,二号风管。
技术介绍
目前冬季室内独立采暖,一般都采用燃气采暖热水炉与暖气片组成的采暖系统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与地热管组成的地热采暖系统。上述两种采暖系统都是以水作为传热介质。它们都存在如下不足一、由于采暖热水炉的翅叶管热交换器采用瞬间加热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翅叶管热交换器的管壁内因结露水产生白化和腐蚀现象导致传热效率降低;二、运行时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必须从翅叶管热交换器上的若干片翅叶片之间的间隙内排出,所有翅叶片之间的间隙便形成排烟热交换通道,时间一长就会在翅叶片表面上产生无法清除的积碳现象,这种积碳现象会使热交换器传热效率降低,会造成排烟热交换通 道堵塞,甚至会因排烟热交换通道大面积堵塞造成采暖热水炉发生大爆炸事故;三、由于上述采暖系统需存储大量的传热介质水,运行时燃气消耗量较大,因而造成运行成居高不下;四、安装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超导液热交换炉和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组成的室内独立采暖系统,其解决了目前采用的由燃气采暖热水炉组成的室内独立采暖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烟道管,一号风管,二号风管;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炉,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一号风机,自控装置,燃气比例阀,燃气燃烧装置,超导液热交换装置,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其中一号风机,自控装置,燃气比例阀,燃气燃烧装置,超导液热交换装置,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它们都置于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内,并分别与之连接,所述的一号风机,其出烟口接头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之外,与烟管道连通,并伸出室外,其电源线和所述的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燃气进气口接头与室内燃气供应管道连通,其电源线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它包括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外壳体,燃烧室,燃烧器装置,所述的燃烧器装置,其置于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壳体内下部,并与其连接固定,燃烧器装置燃气进气口接头与燃气比例阀燃气出口接头连通;燃烧器装置点火器电源线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燃烧室,其位于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壳体内的上部,即燃烧器装置上方空间;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接头,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超导液热交换室,若干根螺旋式翅叶管芯,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超导液温控感应器,一号抽真空阀,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室,它是由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超导液热交换室下封底相互连接成的封闭体壳,其置于燃气燃烧室上端,其下封底与燃烧室上接口连接;所述的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其置于超导液热交换室内,其下端头分别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下封底连成一体,其上端分别伸出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之外,并分别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连成一体,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分别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的螺旋式翅叶管芯,其分别插入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内,且与之固定,并可自由抽出;所述的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其置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之上,其一端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连通,另一端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之外;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接头,其下端小口接头与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连通,其上端大口接头端头封死,所述的超导液温控感应器,其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上部连成一体;其信号传输线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一号抽真空阀,其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上端连成一体;所述的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它包括下腔室,上腔室,换气热交换装置,所述的下腔室位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端,下腔室侧壁壳体和超导液热交换室上端侧壁壳体为一体,并由超导液交换室上封盖将二者隔开,二者之间互不相通,串过下腔室侧壁壳体的超导液出、回流接头管它们之间连成一体,下腔室与伸入其内的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连通;所述的上腔室,其排烟口接头与一号风机进风口接头连通,上腔室下接口与下腔室上接口连接固定;所述的换气热交换装置,其置于上腔室内,并与之连接固定 ,它包括换气热交换室,数根排烟热交换管,所述的换气热交换室,其进气口接头和出气口接头分别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之外,其中换气热交换室进气口接头与一号风管连通,并伸出室外;所述的数根排烟热交换管其置于换气热交换室内,其下端头分别与换气热交换室的下封底连成一体,其上端头分别与换气热交换室的上封盖连成一体,数根排烟热交换管分别与下腔室和上腔室连通;所述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外罩,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器,热风温控感应器,二号风机,二号抽真空阀,所述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器,它包括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数根超导液热交换翅叶管,接头式超导液热交换装置,所述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其置于所述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外罩内,并与之连接固定,其热风出口接头,一端头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侧壁连成一体,且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连通,另一端伸出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外罩之外,通过送风管与数个散流器连通,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进风口接头,置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热风出口接头相对应的另一侧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封底的下面,且与之连成一体,并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连通;所述的数根超导液热交换翅叶管,其置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内,其上端头分别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上封盖连成一体,且上端头被封死,其下端头分别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封底连成一体,所述的接头式超导液热交换装置,其上端大口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封底连成一体,且与数根超导液热交换翅叶管相互连通,接头式超导液热交换装置,其下端口接头端头被封死,且伸出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外罩之外,并与超导液热交换接头上端接头连接,所述的热风温控感应器,其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热风出口接头同侧的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封底下面,并与之连接,热风温控感应器的信号传输线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二号风机,其置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进风口接头下方,其出风口接头与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室进风口接头连通,其进风口接头通过二号风管与换气热交换室出风口接头连通,所述的二号抽真空阀,其与任意一根超导液热交换翅叶管上端头连通,并连成一体。综上所述,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其优点如下一、由于采用了超导液做传热介质,系统内需存储的超导液数量仅为目前采用的系统存储水量相对较少的采暖热水炉与地热管组成的地热采暖系统存储水量的10%以下;二、由于超导液在38°C以上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始终处于气态,因而其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其可传递的温度远远大于100°C ;三、超导液对炉体及管件无腐蚀,使用寿命长,运行时超导液无消耗,注入一次可长期使用;四、由于超导液热交换室内的螺旋式烟道排烟管内装入螺旋式翅叶管芯,便使排烟道由直式变为螺旋式,(一)延长了高温烟气在螺旋式烟道排烟管内运行时间,从而延长了高温烟气与超导液热交换室内的超导液热交换时间,可大大提高热交换率并减少燃气用量;(二)可定期将螺旋式翅叶管芯抽出,清除叶片上的积碳,或更换螺旋式翅叶管芯,便使螺旋式烟道换排烟管通道始终保持畅通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暖用超导液热交换炉及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1),超导液与空气热交换装置(2),烟道管(Y),一号风管(F1),二号风管(F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炉(1),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11),一号风机(12),自控装置(13),燃气比例阀(14),燃气燃烧装置(15),超导液热交换装置(16),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17);其中一号风机(12),自控装置(13),燃气比例阀(14),燃气燃烧装置(15),超导液热交换装置(16),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17),它们都置于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11)内,并分别与之连接,所述的一号风机(12),其出烟口接头(122)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11)之外,与烟管道(Y)连通,并伸出室外,其电源线(L1)和所述的自控装置(13)连接;所述的燃气比例阀(14),其燃气进气口接头(142)与室内燃气供应管道连通,其电源线(L2)与自控装置(13)连接;所述的燃气燃烧装置(15),它包括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壳体(151),燃烧室(152),燃烧器装置(153),所述的燃烧器装置(153),其置于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壳体(151)内下部,并与其连接固定,燃烧器装置燃气进气口接头(1531)与燃气比例阀燃气出口接头(141)连通;燃烧器装置点火器电源线(L3)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的燃烧室(152),其位于燃气燃烧装置侧壁壳体(151)内的上部,即燃烧器装置(153)上方空间;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装置(16),它包括超导液热交换接头(161),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162),超导液热交换室(163),若干根螺旋式翅叶管芯(164),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165),超导液温控感应器(166),一号抽真空阀(167),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室(163),它是由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1631),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1632),超导液热交换室下封底(1633)相互连接成的封闭体壳,其置于燃烧室(151)上端,其下封底(1633)与燃烧室上接口(1511)连接; 所述的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165),其置于超导液热交换室(163)内,其下端头分别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下封底(1633)连成一体,其上端分别伸出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1631)之外,并分别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1631)连成一体,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165)分别与燃烧室(151)连通;所述的螺旋式翅叶管芯(164),其分别插入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165)内,且与之固定,并可自由抽出;所述的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162),其置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1631)之上,其一端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上封盖(1631)连通,另一端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21)之外;所述的超导液热交换接头(161),其下端小口接头与超导液出、回流口接头管(162)连通,其上端大口接头端头封死,所述的超导液温控感应器(166),其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1632)上部连成一体;其信号传输线(X1)与自控装置(13)连接;所述的一号抽真空阀(167),其与超导液热交换室侧壁壳体(1632)上端连成一体;所述的集烟及换气热交换装置室(17),它包括下腔室(171),上腔室(172),换气热交换装置(173),所述的下腔室(171)位于超导液热交换室(163)上端,下腔室侧壁壳体(1712)和超导液热交换室(163)上端侧壁壳体(1632)为一体,并由超导液交换室上封盖(1631)将二者隔开,二者之间互不相通,串过下腔室侧壁壳体(1712)的超导液出、回流接头管(162)它们之间连成一体,下腔室(171)与伸入其内的若干根螺旋式烟道排烟管(165)连通;所述的上腔室(172),其排烟口接头(1722)与一号风机进风口接头(121)连通,上腔室下接口(1721)与下腔室上接口(1711)连接固定;所述的换气热交换装置(173),其置于上腔室(172)内,并与之连接固定,它包括换气热交换室(1731),数根排烟热交换管(1732),所述的换气热交换室(1731),其进气口接头(17311)和出气口接头(17312)分别伸出超导液热交换炉外罩(11)之外,其中换气热 交换室进气口接头(17311)与一号风管(F1)连通,并伸出室外;所述的数根排烟热交换管(1732)其置于换气热交换室(1731)内,其下端头分别与换气热交换室(1731)的下封底连成一体,其上端头分别与换气热交换室(1731)的上封盖连成一体,数根排烟热交换管(17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元方健毛春昱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王泽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