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照明灯具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和一种可调光矿灯。该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包括:一连接于弱光挡正极的第一弹性触片;一连接于灯头电源负极且同时与强光挡负极和弱光挡负极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触片;一开关,其包括一开关旋钮和一第一转轮;一连接于强光挡正极的第四弹性触片;第一转轮包括一绝缘部和一金属部,旋动所述开关旋钮时,第一弹性触片和第四弹性触片同时接触绝缘部,或者,分别交替接触绝缘部和金属部;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接。该可调光矿灯具有上述换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及可调光矿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挡调节光线的强弱,达到配光需求或者节省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照明灯具生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及可调光矿灯。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调光灯结构一般为仅有一个灯丝的灯泡、可调限流或者限压器、开关等连接而成,通过改变线路中的电流或者电压来达到是灯泡发光强度改变的效果。但是,这种调光结构由于要使用限流或者调压元器件,结构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这些元器件也会占用灯具内部的较大空间,不利于减小灯具的体积;再者,在灯具欠压或者低电流的情况下发光,能量的利用率很低,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发光质量也较差,容易闪烁,还会使灯丝寿命减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旨在一种灯具中实现强光挡和弱光挡的变换调节,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挡,达到配光需求或者节省能源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包括一连接于弱光挡正极的第一弹性触片;一连接于灯头电源负极且同时与强光挡负极和弱光挡负极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触片;一开关,其包括一开关旋钮和一与所述开关旋钮相连的第一转轮;一连接于强光挡正极的第四弹性触片;所述第一转轮包括一绝缘部和一金属部;旋动所述开关旋钮时,所述第一弹性触片和所述第四弹性触片同时接触所述绝缘部,或者,分别交替接触所述绝缘部和所述金属部;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与灯头电源正极之间的一第二转轮和一第三弹性触片,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与灯头电源正极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转轮通过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触片与所述第二转轮呈滑动配合连接、且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二转轮沿轴线方向上设有两道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第三弹性触片上设有形状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且可以卡合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轮的绝缘部的表面和金属部的表面在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圆柱面上呈180°对称分布。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第一镶件,所述第二弹性触片通过所述第一镶件固定且与灯头电源负极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第二镶件,所述第三弹性触片通过所述第二镶件固定且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第三镶件,所述第四弹性触片通过所述第三镶件固定且与所述强光挡正极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镶件及所述强光挡正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调光结构相比,本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通过在一转轮上设置绝缘部和金属部,使得与光源的弱光挡、强光挡正极分别连接的第一弹性触片和第四弹性触片在转轮转动时交替与金属部相接触,从而交替连通弱光挡发光部件和强光挡发光部件形成回路而发出弱光或者强光,该换挡结构设计简单,生产成本低;各个弹性触片通过镶件连接,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发出强光和弱光的情况下,各发光部件均是在正常的电压下发光,不需限压或者通过限流器限流,因此能源的利用率较高,利于能源的节约,且电压、电流稳定也使得发光部件的发光质量好,也利于保证发光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调光矿灯,包括一灯壳、以及设于所述灯壳内的灯座、一反光杯和一光源,所述灯壳内还设有上述所述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所述反光杯通过一反光杯固定架连接于所述灯座上,在所述反光杯固定架上还设有一反光杯旋转支架,所述开关旋钮设于所述灯壳上,所述光源设有一大功率的强光灯丝和一小功率的弱光灯丝。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固定架外侧同一轴线上反向凸设有一对轴销,所述反光杯旋转支架通过所述轴销连接于所述反光杯固定架上,且所述反光杯旋转支架的一端通过一铰链架铰接于所述灯壳上、另一端设有一叉口,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的连接轴为一偏心轴,所述叉口与所述偏心轴咬合。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与所述反光杯固定架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圆孔和至少一个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圆孔直径的第二圆孔,所述反光杯通过至少一个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直径的钢珠和一钢珠弹性固定环连接于所述反光杯固定架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的调光灯相比,本矿灯不需要在电路中使用调压或者限流器,而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强光挡和弱光挡的调换,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发光质量有及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有保证,还利于能源的节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所采用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所采用开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所采用第三弹性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灯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的反光杯及其固定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矿灯所采用的反光杯旋转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照图I至图6,现对该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包括一连接于弱光挡正极的第一弹性触片11 ;一连接于灯头电源负极且同时与强光挡负极和弱光挡负极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触片12 ;—开关2,其包括一开关旋钮20和一与该开关旋钮20相连的第一转轮21 连接于强光挡正极的第四弹性触片14 ;·所述第一转轮21包括一绝缘部211和一金属部212 (见图5及图6);旋动所述开关旋钮20时,所述第一弹性触片11和所述第四弹性触片14同时接触所述绝缘部211,或者,分别交替接触所述绝缘部211和所述金属部212 ;所述第一转轮21的金属部212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通过在第一转轮21上设置绝缘部211和金属部212,使得与光源的弱光挡、强光挡正极分别连接的第一弹性触片11和第四弹性触片14在第一转轮21转动时交替与金属部212相接触,从而交替连通弱光挡发光部件和强光挡发光部件形成回路而发出弱光或者强光,以满足不同情况的光照需要,并节约能源,该换挡结构设计简单,生产成本低;另外,在发出强光和弱光的情况下,各发光部件均是在正常的电压下发光,不需限压或者通过限流器限流,因此能源的利用率较高,利于能源的节约,且电压、电流稳定也使得发光部件的发光质量好,也利于保证发光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I、图4 7,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结构还包括连接设于所述第一转轮21的金属部212与灯头电源正极之间的一第二转轮22和一第三弹性触片13,所述第一转轮21的金属部212与灯头电源正极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转轮22通过一连接轴23与所述第一转轮21的金属部212连接(见图4或图6),所述第三弹性触片13与所述第二转轮22呈滑动配合连接、且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强弱光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于弱光挡正极的第一弹性触片;一连接于灯头电源负极且同时与强光挡负极和弱光挡负极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触片;一开关,其包括一开关旋钮和一与所述开关旋钮相连的第一转轮;一连接于强光挡正极的第四弹性触片;所述第一转轮包括一绝缘部和一金属部,旋动所述开关旋钮时,所述第一弹性触片和所述第四弹性触片同时接触所述绝缘部,或者,分别交替接触所述绝缘部和所述金属部;所述第一转轮的金属部与灯头电源正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