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洁专利>正文

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31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39
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柱塞1、泵体2、钢球6、吸脂座7、吸脂接头8、弹簧10、弹簧座11、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和吸脂弹簧19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柱塞1的右端由弹簧10、弹簧座11轴向定位,左端与电磁铁的衔铁相接触并定位;或由液压动力油管接头轴向定位;柱塞1和弹簧座11间的弹簧腔与吸脂阀相连,吸脂阀由吸脂接头8、钢球6、吸脂座7和吸脂弹簧19等组成;润滑脂由吸脂接头8经钢球6、吸脂座7吸入;在泵体2上的该容腔中段可设置几个排脂孔;排脂孔与排脂阀相连,排脂阀由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等组成。这种润滑泵,更加适用于大型滚动轴承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这种润滑泵尤其适应于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聚热发电机组上的润滑,也适应于其他配置了较大直径的滚动轴承的机械装备上的润滑。
技术介绍
为提高重型机械装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各类重型机械装备都在推广采用自动润滑。在现有的各类自动润滑装置中,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集中供脂,再由分配器分批或逐点供给各个润滑点。它的主要不足在于分配器的压力损失太大,容易造成堵塞。另一种是点对点自动供脂的方式,即每一个润滑点一个柱塞泵,泵出的润滑脂直接供给单独的润滑点。它去除了分配器,有效地解决了前一润滑方式的缺陷,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润滑点 的有效润滑;但是其每个润滑点一个柱塞泵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尤其是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类装备较大直径的轴承类的设备,由于这类轴承直径较大,设置一个润滑点往往是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所以一般都在其圆周上设置了几个注脂点,分区段供给润滑脂。这种给一个容量空间较大的、润滑区间较长的摩擦副采用分区单独定量供脂的润滑方式并不合理,也给摩擦副的密封带来了难题。其理由很简单对于轴线呈水平线安装的大型滚珠轴承(大部分的安装形式)若采用圆周多点定量供脂,下方的供脂点压力会大大高于上方润滑点,下方供脂点较高的压力会迫使该部润滑脂从轴承内外圈的结合处溢出,给轴承的密封带来麻烦;其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润滑脂会顺着旋转方向流向轴承的下方,倘若该轴承内部没有充满润滑脂,若或在润滑脂膜的寿命周期内没有及时补充润滑脂时,就会导致轴承的上部润滑脂不足,而致使整个轴承的润滑出现局部润滑不充分的问题,而影响到整个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研发出一种简单可靠、能有效地根据较大直径的滚动轴承内各个部位的润滑脂的储油量快速自动调节补充润滑脂,从而保证整个轴承内部均匀地布满润滑脂的润滑泵。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本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主要由柱塞I、泵体2、钢球6、吸脂座7、吸脂接头8、弹簧10、弹簧座11、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和吸脂弹簧19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柱塞I的右端由弹簧10、弹簧座11轴向定位,左端与电磁铁的衔铁相接触并定位;或由液压动力油管接头轴向定位;柱塞I和弹簧座11间的弹簧腔与吸脂阀相连,吸脂阀由吸脂接头8、钢球6、吸脂座7和吸脂弹簧19组成;润滑脂由吸脂接头8经钢球6、吸脂座7吸入;在泵体2上的该容腔中段设置了两个排脂孔;排脂孔与排脂阀相连,排脂阀由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等组成;也可只设一个排脂孔,它排出润滑脂,沿一根管路输送到摩檫副附近再由多通管接头分别并联连接到摩檫副的几个润滑点。也可设置两个以上的排脂孔;它们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断面上。本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可以多个集成为一润滑中心。当电磁铁或液压油推动柱塞I向右移动,原本在吸脂弹簧19的作用下关闭了吸脂通道的钢球6在润滑脂的推动下进一步压紧吸脂座7,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容腔;随着柱塞I的向右移动,由柱塞I占有的该容腔的相等容积的润滑脂经由泵体2上弹簧腔中部的几个排脂孔排出,再经与之连接的管道流向润滑点,哪个润滑点润滑脂少就优先多供给润滑脂;电磁铁断电或液压油接回油通道,排脂结束。随着柱塞I的右移停止,排脂钢球17在排脂弹簧18的作用下与排脂座15的排脂小孔关闭;柱塞I在弹簧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随着柱塞I向左移动,钢球6下移离开吸脂接头8,吸脂阀打开,油脂随着柱塞I的左移被吸入泵体2和柱塞I组成的密闭容腔,为下次排脂做好了准备。本专利技术较原有点对点单独自动润滑结构相比,由于一个柱塞就可以自动给几个并联的脂润滑点供脂,从摩擦副的几个不同部位给大型摩擦副供给润滑脂。以一个柱塞I、一个弹簧10、弹簧座11和一套吸脂阀,取代了几套相同的结构,大大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同时这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式的润滑方式,更加适用于大型滚动轴承的润滑,它 能自动根据同一轴承上每个润滑点润滑脂的多少自动调节给脂量。四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当电磁铁或液压油推动柱塞I向右移动,原本在吸脂弹簧19的作用下关闭了吸脂通道的钢球6在润滑脂的推动下进一步压紧吸脂座7,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容腔;随着柱塞I的向右移动,由柱塞I占有的该容腔的相等容积的润滑脂经由泵体2上弹簧腔中部的几个排脂孔排出,再经与之连接的管道流向润滑点,哪个润滑点润滑脂少就优先多供给润滑脂;电磁铁断电或液压油接回油通道,排脂结束。随着柱塞I的右移停止,排脂钢球17在排脂弹簧18的作用下与排脂座15的排脂小孔关闭;柱塞I在弹簧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随着柱塞I向左移动,钢球6下移离开吸脂接头8,吸脂阀打开,油脂随着柱塞I的左移被吸入泵体2和柱塞I组成的密闭容腔,为下次排脂做好了准备。权利要求1.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柱塞(I)、泵体(2)、钢球(6)、吸脂座(7)、吸脂接头(8)、弹簧(10)、弹簧座(11)、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和吸脂弹簧(19)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柱塞(I)的右端由弹簧(10)、弹簧座(11)轴向定位,左端与电磁铁的衔铁相接触轴向定位;柱塞(I)和弹簧座(11)间的弹簧腔与吸脂阀相连,吸脂阀由吸脂接头(8)、钢球(6)、吸脂座(7)和吸脂弹簧(19)组成;润滑脂由吸脂接头(8)经钢球(6)、吸脂座(7)吸入;在泵体(2)上的该容腔中段设置了两个排脂孔;排脂孔与排脂阀相连,排脂阀由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等组成;当电磁铁推动柱塞(I)向右移动,原本在吸脂弹簧(19)的作用下关闭了吸脂通道的钢球(6)在润滑脂的推动下进一步压紧吸脂座(7),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容腔;随着柱塞(I)的向右移动,由柱塞(I)占有的该容腔的相等容积的润滑脂经由泵体(2)上弹簧腔中部的两个排脂孔排出,再经与之连接的管道流向润滑点,哪个润滑点润滑脂少就优先多供给润滑脂;电磁铁断电,排脂结束,排脂钢球(17)在排脂弹簧(18)的作用下与排脂座(15)的排脂小孔关闭;柱塞(I)在弹簧(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随着柱塞(I)向左移动,钢球(6)下移离开吸脂接头(8),吸脂阀打开,油脂随着柱塞(I)的左移被吸入泵体(2)和柱塞(1)组成的密闭容腔,为下次排脂做好了准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其特征在于在泵体(2)上只设置一个排脂孔与弹簧腔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其特征在于在泵体(2)上设置了多个排脂孔与弹簧腔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本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多个集成为一润滑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本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液压动力油源驱动。全文摘要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柱塞1、泵体2、钢球6、吸脂座7、吸脂接头8、弹簧10、弹簧座11、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和吸脂弹簧19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柱塞1的右端由弹簧10、弹簧座11轴向定位,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由柱塞(1)、泵体(2)、钢球(6)、吸脂座(7)、吸脂接头(8)、弹簧(10)、弹簧座(11)、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和吸脂弹簧(19)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柱塞(1)的右端由弹簧(10)、弹簧座(11)轴向定位,左端与电磁铁的衔铁相接触轴向定位;柱塞(1)和弹簧座(11)间的弹簧腔与吸脂阀相连,吸脂阀由吸脂接头(8)、钢球(6)、吸脂座(7)和吸脂弹簧(19)组成;润滑脂由吸脂接头(8)经钢球(6)、吸脂座(7)吸入;在泵体(2)上的该容腔中段设置了两个排脂孔;排脂孔与排脂阀相连,排脂阀由排脂座(15)、排脂弹簧座(16)、排脂钢球(17)、排脂弹簧(18)等组成;当电磁铁推动柱塞(1)向右移动,原本在吸脂弹簧(19)的作用下关闭了吸脂通道的钢球(6)在润滑脂的推动下进一步压紧吸脂座(7),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容腔;随着柱塞(1)的向右移动,由柱塞(1)占有的该容腔的相等容积的润滑脂经由泵体(2)上弹簧腔中部的两个排脂孔排出,再经与之连接的管道流向润滑点,哪个润滑点润滑脂少就优先多供给润滑脂;电磁铁断电,排脂结束,排脂钢球(17)在排脂弹簧(18)的作用下与排脂座(15)的排脂小孔关闭;柱塞(1)在弹簧(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随着柱塞(1)向左移动,钢球(6)下移离开吸脂接头(8),吸脂阀打开,油脂随着柱塞(1)的左移被吸入泵体(2)和柱塞(1)组成的密闭容腔,为下次排脂做好了准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杨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