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注油孔、上盖和导向板,所述盖板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设于盖板的顶部;所述上盖盖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的四周,位于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距离注油孔孔口20~30mm;所述回油孔为四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通过注油孔与上盖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全部留到导向板内,然后通过回油孔又全部流入减速箱内,实现润滑油的再次利用,避免了润滑油不必要的浪费;且导向板与注油孔之间没有死角,清洁起来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设备的配件,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减速箱上的新型油箱盖,属于机械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很多大型的设备上,都设有减速箱。使用中,经常需要向减速箱内添加润滑油,以使减速箱内的齿轮或涡轮涡杆润滑和冷却,一般都是通过减速箱顶部油箱盖上的注油孔添加的。减速箱内部齿轮或涡轮涡杆高速运转时,时常会将润滑油甩到注油孔上,润滑油很容易从注油孔与注油孔上盖板之间的间隙漏出来,进而流淌到减速箱的箱体上,如不及时清理,还会流淌到机器设备的床身上,甚至滴漏在地面上,很容易使车间工作人员滑倒。既不 能有效地利用润滑油,也将会影响车间的地面清洁,严重地还将引发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避免因减速箱内部齿轮或涡轮涡杆高速运转,而使得润滑油从注油孔和上盖板的间隙中漏出的新型油箱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注油孔、上盖和导向板,所述盖板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设于盖板的顶部;所述上盖盖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的四周,位于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距离注油孔孔口 20 30mm。优选的,所述回油孔为四个。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能够有效地避免润滑油的外漏,通过导向板使得流出的润滑油重新回到减速箱中,实现润滑油的再次利用,避免润滑油不必要的浪费;且导向板与注油孔之间没有死角,清洁起来很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的立体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的分解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未加上盖时的剖视 其中1、盖板;2、注油孔;3、上盖;4、导向板;5、回油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1、2、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I、注油孔2、上盖3和导向板4,所述盖板I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2设于盖板I的顶部;所述上盖3盖在注油孔2上;所述导向板4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2上;所述导向板4与注油孔2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2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2的四周,位于导向板4与注油孔2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5 ;所述回油孔5为四个。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通过注油孔与上盖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全部留到导向板内,然后通过回油孔又全部流入减速箱内,实现润滑油的再次利用,避免了润滑油不必要的浪费;且导向板与注油孔之间没有死角,清洁起来很方便。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注油孔和上盖,所述盖板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设于盖板的顶部,所述上盖盖在注油孔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的四周,位于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距离注油孔孔口 20 30mm。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为四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注油孔、上盖和导向板,所述盖板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设于盖板的顶部;所述上盖盖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的四周,位于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距离注油孔孔口20~30mm;所述回油孔为四个。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油箱盖,通过注油孔与上盖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全部留到导向板内,然后通过回油孔又全部流入减速箱内,实现润滑油的再次利用,避免了润滑油不必要的浪费;且导向板与注油孔之间没有死角,清洁起来很方便。文档编号F16H57/031GK102889371SQ20111020378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唐剑峰 申请人:苏州唐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箱盖,包括盖板、注油孔和上盖,所述盖板设于减速箱顶部,所述注油孔设于盖板的顶部,所述上盖盖在注油孔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漏斗状,口径小的一端焊接在注油孔上;所述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位于注油孔孔口下方;所述注油孔的四周,位于导向板与注油孔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回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唐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