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35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护更换结构,尤其是一种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损坏炉顶的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在更换水梁和立柱时以侧壁为基础搭建缆绳索道,然后利用起吊装置和滑轮将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送出,然后再利用起吊装置和滑轮将新的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送入。这样就不必使用行车来起吊水梁和立柱,因此不必拆除炉顶钢结构。缆绳是通过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准确定位的,同时起吊的距离也较短,所以在检修时可以比其它方式更快、更准、效率更高的将水梁及立柱运入或运出加热炉。由于缆绳的位置的固定的,因此吊送水梁和立柱的路径也是固定的,这样在操作中就可以避免水梁和立柱与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维护更换结构,尤其是一种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维护更换方法,尤其是一种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步进式、推钢式加热炉水梁及立柱是布置于加热炉内部,四周和炉顶通过钢结构和砌筑的耐材将其包围至炉内,其水梁及立柱主要是用于接住从加热炉入口进来的钢坯,然后钢坯被水梁横梁及立柱支撑住并不断在加热炉中受热,最后通过水梁横梁及立柱将加热好的钢坯送至加热炉出口并送往轧线进行轧制等深加工处理。当步进式或者推钢式加热炉炉子内部水梁及其立柱需在检修时进行全部更换,摆在施工单位和业主面前的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将加热炉顶部的所有炉顶钢结构全部拆除,即类似于将一个密封的容积其顶部开盖的原理,然后依赖厂房内的行车对其水梁及立 柱进行全部更换,这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严重依赖厂房内的行车作为吊装机具从而导致检修更换水梁及立柱时必须将炉顶所有设备拆除后,即“开盖”才能通过行车将其水梁及立柱进行拆除及安装;2、将炉顶所有设备拆除后进行水梁及立柱的拆除、安装,不仅增加了施工工期,而且增加了检修工程量;3、增加经济投入,在“开盖”后,需要重新订购、更换炉顶设备的构、配件等,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必然增加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损坏炉顶的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包括炉体、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所述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分别设置在炉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入炉悬臂辊在左侧壁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出炉悬臂辊在右侧壁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还包括缆绳、滑轮和起吊装置;所述左侧壁上设置有一排左固定孔,所述左固定孔与入炉悬臂辊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左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入炉悬臂辊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侧壁上设置有一排右固定孔,所述右固定孔与出炉悬臂辊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右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出炉悬臂辊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所述缆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相互对应的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并固定,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缆绳上,所述起吊装置与滑轮相连,所述左侧壁或\和右侧壁上设置有一排梁柱出口,所述梁柱出口位于所述缆绳的竖直方向之下。进一步的是,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排梁柱出口,位于左侧壁的梁柱出口与入炉悬臂辊在同一位置,所述入炉悬臂辊可拆卸安装在左侧壁的梁柱出口上并将其封住;位于右侧壁的梁柱出口与出炉悬臂辊在同一位置,所述出炉悬臂辊可拆卸安装在右侧壁的梁柱出口上并将其封住。进一步的是,所述起吊装置为手拉葫芦,所述缆绳为钢丝绳,所述每条缆绳上至少设置两组滑轮和手拉葫芦的组合。进一步的是,左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入炉悬臂棍竖直方向之上1500mm处;右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出炉悬臂辊竖直方向之上1500mm处。进一步的是,所述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均是可开闭的。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缆绳支撑架,所述缆绳支撑架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炉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且与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缆绳的两端穿过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后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个缆绳支撑架上。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损坏炉顶的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加热炉停机后,拆除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B、将缆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相互对应的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并固定,使得缆绳贯穿于整个炉膛,然后将滑轮安装在缆绳上,将起吊装置安装在滑轮上;C、将起吊装置连接在水梁上,松开水梁与立柱的固定连接,启动起吊装置使得水梁高度与梁柱出口平齐,然后利用滑轮将水梁从梁柱出口送出;D、在立柱上的水梁送出后,将起吊装置连接在立柱上,松开立柱与炉底的固定连接,启动起吊装置使得立柱高度与梁柱出口平齐,然后利用滑轮将水梁从梁柱出口送出;E、在所有旧的水梁和立柱被送出后,将新的立柱从梁柱出口送入加热炉,然后利用起吊装置吊住立柱上,然后利用滑轮运动将立柱运至需安装的位置,利用起吊装置落下立柱,然后将立柱固定连接在炉底上;F、在将新的立柱安装完毕后,将相应位置新的水梁通过梁柱出口送入加热炉,然后利用起吊装置吊住水梁上,然后利用滑轮运动将水梁运至需安装的位置,利用起吊装置落下水梁,然后将水梁固定连接在立柱上。进一步的是,旧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的送出是通过行车实现的;新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的送入是通过行车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更换水梁和立柱时以侧壁为基础搭建缆绳索道,然后利用起吊装置和滑轮将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送出,然后再利用起吊装置和滑轮将新的水梁和立柱从梁柱出口送入。这样就不必使用行车来起吊水梁和立柱,因此不必拆除炉顶钢结构。缆绳是通过入炉悬臂辊和出炉悬臂辊准确定位的,同时起吊的距离也较短,所以在检修时可以比其它方式更快、更准、效率更高的将水梁及立柱运入或运出加热炉。由于缆绳的位置的固定的,因此吊送水梁和立柱的路径也是固定的,这样在操作中就可以避免水梁和立柱与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事故。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送出水梁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送出立柱时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送入立柱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送入水梁时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炉体I、入炉悬臂辊2、出炉悬臂辊3、左侧壁4、右侧壁5、缆绳6、滑轮7、梁柱出口 8、水梁9、立柱10、行车11、缆绳支撑架12、起吊装置13。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炉体I、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所述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分别设置在炉体I的左侧壁4和右侧壁5上,所述入炉悬臂辊2在左侧壁4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出炉悬臂辊3在右侧壁5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还包括·缆绳6、滑轮7和起吊装置13 ;所述左侧壁4上设置有一排左固定孔,所述左固定孔与入炉悬臂辊2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左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入炉悬臂辊2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侧壁5上设置有一排右固定孔,所述右固定孔与出炉悬臂辊3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右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出炉悬臂辊3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所述缆绳6的两端分别穿过相互对应的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并固定,所述滑轮7安装在所述缆绳6上,所述起吊装置13与滑轮7相连,所述左侧壁4或\和右侧壁5上设置有一排梁柱出口 8,所述梁柱出口 8位于所述缆绳6的竖直方向之下。热风炉本身的结构特点是,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是成对设置的,入炉悬臂辊2、出炉悬臂辊3、水梁9和立柱10是一排一排进行设置的,其特点可在图一中看出。在实际的更换工作中,首先在左侧壁4和右侧壁5上分别开设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左固定孔以入炉悬臂辊2为基础参照,有多少入炉悬臂辊2就开设多少左固定孔,同时左固定孔与其对应的入炉悬臂辊2在同一竖直线上;同样,右固定孔也是如此与出炉悬臂辊3进行对应。在这样设置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热炉水梁和立柱的更换结构,包括炉体(1)、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所述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分别设置在炉体(1)的左侧壁(4)和右侧壁(5)上,所述入炉悬臂辊(2)在左侧壁(4)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出炉悬臂辊(3)在右侧壁(5)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一排,所述入炉悬臂辊(2)和出炉悬臂辊(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缆绳(6)、滑轮(7)和起吊装置(13);所述左侧壁(4)上设置有一排左固定孔,所述左固定孔与入炉悬臂辊(2)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左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入炉悬臂辊(2)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侧壁(5)上设置有一排右固定孔,所述右固定孔与出炉悬臂辊(3)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单个右固定孔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出炉悬臂辊(3)竖直方向之上;所述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一一对应;所述缆绳(6)的两端分别穿过相互对应的右固定孔与左固定孔并固定,所述滑轮(7)安装在所述缆绳(6)上,所述起吊装置(13)与滑轮(7)相连,所述左侧壁(4)或\和右侧壁(5)上设置有一排梁柱出口(8),所述梁柱出口(8)位于所述缆绳(6)的竖直方向之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渡彬余伟杨文辉张华文解云程仕亿刘玉海龚元明张令王建军肖建谭为刘显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