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721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膜、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水处理装置。分离膜可包括支撑层和聚合物基质层。所述支撑层可包括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且所述聚合物基质层是半渗透膜并具有比所述支撑层高的对于待分离的目标材料的排除率。化学式1可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文中的实例实施方式涉及分离膜、其制造方法和包括所述分离膜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于具有更低能量消耗和更高效率的膜的技术的开发的日益增加的需求,已经存在对于正渗透(FO)方面的增长的兴趣。正渗透如反渗透一样需要能够通过引起渗透压而过滤溶质的分离膜。但是,与反渗透不同,正渗透使用浓度差而不是压力差以分离材料。因此,正渗透方法可在非常低的压力下或甚至没有压力下操作。根据最近的研究,在海水淡化中通过反渗透产生的每吨水的能量消耗为约3-5kWh,而使用正渗透的每吨的能量消耗可降低到约I kWh。膜的内部浓差极化是影响正渗透系统的性能的重要因素。浓差极化指的是其中在从溶液中分离水的过程期间分离膜表面周围和内部的材料的浓度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现象。因此,分离膜的操作性能远低于理论计算值。在分离膜表面周围发生的浓差极化称为外部浓差极化,这可通过控制分离膜的操作条件相对简单地解决。但是,发生在分离膜内部的浓差极化无法解决,且存在开发能够降低或最小化内部浓差极化的分离膜的需求。如果将通常用于反渗透方法的分离膜用于正渗透方法,可发生显著的浓差极化。在正渗透方法中,分离膜的化学性质以及分离膜的结构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离膜,包括:包括包含由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支撑层;和聚合物基质层:[化学式1]其中,在上面的化学式1中,R1?R6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30杂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30杂芳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7?C30烷芳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7?C30芳烷基或?COR7,R7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30杂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30杂芳基、取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珵任孔惠英韩圣洙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