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板连铸连轧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连铸机单辊道双加热炉系统中的物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连铸连轧车间,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建造两台板坯(或中薄板坯)连铸机,而这两台连铸机的输出辊道要汇合到一起后以单辊道通向两座加热炉,从两条物流汇合成一条物流,在汇合处和汇合后第一台加热炉之间的辊道上就会发生物流冲突。如果物流无序,不进行优化,就会造成两台四流连铸机、两座加热炉和轧制线的相互制约,进一步造成物流混乱,或者连铸坯下线,铸速降低,或者节奏不均衡使抽钢间隔时间过短,造成轧制线超负荷运行。因此必须对这种生产线的物流加以控制,使之达到优化,以实现最优的物流顺序,最合适的连铸拉速,同时满足连铸物流缓冲能力、发挥加热炉能力和轧制线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优先装炉时刻比较,可送料时刻比较、可装炉时刻比较和加热炉抽钢完了时刻比较及串列计算,并校核缓冲能力、加热炉能力和轧制线能力来优化连铸连轧线的物流,充分发挥连铸机、加热炉和轧制线的生产能力。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双连铸机单辊道双加热炉物流控制方法,是通过四种时刻比较,即1)优先装炉时刻比较,即选择当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连铸机单辊道双加热炉物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四种时刻比较,即: 1) 优先装炉时刻比较,即选择当前的A铸机板坯u或B铸机板坯v哪块优先装炉, 2) 可运送B铸机板坯v的可送料时刻比较,确定什么时刻可以运送B铸机板坯v, 3) 可装炉时刻比较,确定非优先装炉的B铸机的v板坯的可装炉时刻, 4) 加热炉抽钢完了时刻比较,计算抽钢完了时刻, 并通过串列迭加计算和缓冲能力、加热能力、轧制线能力校核,求出各种状态时刻值,实现连铸机-加热炉-轧制线的半刚性化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东,曲成惠,沙孝春,于洋,杨旭,吴胜田,邹波,付国利,张海波,董浩然,关菊,史乃安,杨大军,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