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明祥专利>正文

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464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机体、一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和一电磁元件;该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是设置于该机体内,该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包含有一供电模块、一与该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以及一与该控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的发收电路模块,该控制电路模块是设有一可变换电流方向的磁极控制电路,该磁极控制电路是电性连接于该供电模块;该电磁元件设置于该机体的一侧,该电磁元件是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且该电磁元件是具有可变换极性的相异两磁极,又该电磁元件与该发收电路模块之间是相距一间隔距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通过控制变换磁极极性以让彼此相互定位的两电子装置,除了能够进行单向无线充电,还能进行双向无线充电。
技术介绍
一般两电子装置(如手机与充电器)之间在进行电力的无线输送(如单向无线充电)时,为了使两电子装置的发收电路模块能够相互对应,以减少前述电力在无线发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即在第一电子装置的一侧固定设有一磁铁(或凸部),而在第二电子装置的相对侧固定配设有一对应磁铁(或凹部),以在两电子装置相互对接时,使该对应磁铁是与该磁铁相互磁吸(或相互卡合)而定位,进而让两发收电路模块相互对应,方便两电子装置能够配对使用。 然而上述磁铁和对应磁铁均具有固定的磁极,仅能适用于两电子装置之间的单向无线充电,若当第二电子装置的电力欲通过其发收电路模块无线发送给第一电子装置的发收电路模块接收时,会遭到第一电子装置的磁铁排斥影响而不易进行反向无线充电,同时也会使两电子装置之间不易相互定位,导致第一电子装置仅能与第二电子装置配对使用,而无法适用于两电子装置之间的双向无线充电,即会限制了使用的便利性。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期能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是能适用于单向无线充电或双向无线充放电,由此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通过电磁元件是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再加上具有可变换磁极极性以及吸附定位的功效,能增加适用类型,以能应用于单向无线充电以及双向无线充放电,且欲充电时无需上下颠倒任一电子装置,使用上相当方便。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机体;一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是设置于该机体内,该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是包含有一供电模块、一与该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以及一与该控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的发收电路模块,该控制电路模块是设有一可变换电流方向的磁极控制电路,该磁极控制电路是电性连接于该供电模块;以及一电磁元件,是设置于该机体的一侧,该电磁元件是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且该电磁元件是具有可变换极性的相异两磁极,又该电磁元件与该发收电路模块之间是相距一间隔距离。其中该供电模块具有二电极,该两电极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该磁极控制电路包含有至少四晶体管元件,该四晶体管元件两两串连,且两彼此串连的晶体管元件并连另两彼此串连的晶体管元件,又各该晶体管元件还各自电性连接有一并连的二极管元件,而该电磁元件电性连接于该四晶体管元件之间。其中该四晶体管元件为一第一晶体管元件、一串连该第一晶体管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元件、一并连该第一晶体管元件的第三晶体管元件、以及一串连该第三晶体管元件的第四晶体管元件,该第四晶体管元件还与该第二晶体管元件并连;该电磁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元件和第二晶体管元件之间,该电磁元件的另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三晶体管元件和第四晶体管元件之间;该供电模块的一电极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晶体管元件和第三晶体管元件之间,而该供电模块的另一电极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晶体管元件和第四晶体管元件之间。其中该电磁元件包含有一固定设置于该机体的该侧的导磁体、以及一缠绕该导磁体的导电线圈,该导电线圈的两线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而该导磁体的两端为该电磁元件的相异两磁极。其中该导磁体的形状为棒状以及环状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电磁元件垂直设置于该机体的该侧。·其中,该电磁元件平行设置于该机体的该侧。其中该发收电路模块具有一容置该电磁元件的容置部,该电磁元件的外缘与该发收电路模块的内缘之间相距一间隔距离。其中,该机体的该侧进一步设置有一定位元件,该定位元件与该电磁元件是彼此相对应设置。其中,该定位元件为磁铁、电磁铁、凸块以及凹槽的其中之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可变换磁极极性以及吸附定位的功效,以增加适用类型,从而能应用于单向无线充电以及双向无线充放电,且欲充电时不须上下颠倒任一电子装置,使用上相当方便。附图说明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其中图I是为本技术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为本技术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的供电模块、具磁极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模块、发收电路模块和电磁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为图2的磁极控制电路的简单电路示意图。图4是为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采以电磁元件设于该发收电路模块中实施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为图4的电子装置与另一相同的电子装置对应实施的示意图。图6是为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采以电磁元件搭配一定位元件实施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为图6的电子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是为彼此上下颠倒定位实施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为本技术电子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是为彼此并排定位实施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如图1-5所示是在揭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设置有一可被变换磁性的电磁元件的实施例,其中图I所示是在揭示本技术的电磁元件是设置于该发收电路模块之外的实施例,其中图2所示是在揭示本技术的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是包含有供电模块、具磁极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模块和发收电路模块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是在揭示本技术磁极控制电路,是采以四个晶体管元件和四个二极管元件各别配对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图4、图5所示是在揭示本技术的电磁元件是设置于该发收电路模块的内的实施例,另如图6-8所示则在揭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是以一电磁元件搭配另一定位元件的实施例。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00,是包含一机体10、一设置于该机体10内的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20、以及一设置于该机体10的一侧的电磁元件30,该电磁元件30是能设置于该机体10的该侧的任一处,并依其设置方式,具有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00的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20,是包含有一供电模块21、一与该供电模块21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22、以及一与该控制电路模块22电性连接的发收电路模块23,该控制电路模块22是设有一可控制切换电流路径的磁极控制电路220,该磁极控制电路220是电性连接于该供电模块21 ;前述供电模块21是为电池(如蓄电池、锂电池或其它供应直流电源的供电器),用以提供该电子装置100所须的使用电力;前述控制电路模块22是为具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用以处理该电子装置的运作;前述发收电路模块23是为一传输线圏,是能设置于该控制电路模块22处,亦能与该控制电路模块22间隔设置,据以做为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之用。又如图2、图3所示,该电磁元件30是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220,以让该电磁元件30产生磁性吸附力,且该电磁元件30是具有可变换极性的相异两磁极,是通过该磁极控制电路220控制以变换该电磁元件30的相异两磁极的极性(即磁场方向),而变换的方式是通过该控制电路模块22控制电流流过该磁极控制电路220中的路径实现,另该电磁元件30与该发收电路模块23之间是相距一间隔距离D(可见图I所示),以防止彼此之间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Short circui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磁式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一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设置于该机体内,该双向无线充放电单元包含有一供电模块、一与该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以及一与该控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的发收电路模块,该控制电路模块设有一可变换电流方向的磁极控制电路,该磁极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该供电模块;以及一电磁元件,设置于该机体的一侧,该电磁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磁极控制电路,且该电磁元件具有可变换极性的相异两磁极,又该电磁元件与该发收电路模块之间相距一间隔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叶明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