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用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380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布线用断路器。针对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以及多个单极切断单元的布线用断路器,其中,上述单极切断单元分别包括安置于上述外壳内部并相互结合而形成外观的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的实施例的一种形态包括:挂接部,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的某一者上;以及挂接凸起,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其余一者上,如果上述护罩安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则插入上述挂接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布线用断路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布线用断路器是当处于电气过载状态时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路,以便保护电路及负载设备的电气设备。这种布线用断路器包括移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按R、S、T极的交流3极(3poleS)或交流3相(3phases)配备;多个单极切断单元,把能旋转驱动地支撑移动触头的轴及电弧(arc)的灭弧机构内置于绝缘材料护罩内构成;一对轴销,为了同时开闭驱动多个单极切断单元,在多个单极切断单元内,贯通地对轴进行连接;开闭机构,包括提供用于对上述 轴销进行开闭驱动的驱动力的分闸弹簧和锁扣及联杆。如果如此按各个极构成单极切断单元,则将各个极的切断单元内置于绝缘护罩内,保障各极间的电气绝缘,通过减小各极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能够在相同容量下,实现布线用断路器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如果断路器短路,则在切断上述单极切断单元内部的短路电流时发生的压力下,由左右护罩组装的单极切断单元可能发生分离的现象。而且,随着上述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短路时发生的粉尘物可能进入上述单极切断单元内部。另外,由于上述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及粉尘物的进入,可能发生绝缘护罩破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如上问题而研发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线用断路器,能够防止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切断短路时发生的碳粉尘进入内部,提高耐电压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布线用断路器,能够防止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确保强度及绝缘性能。针对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以及多个单极切断单元的布线用断路器,其中,上述单极切断单元分别包括安置于上述外壳内部并相互结合而形成外观的护罩,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的实施例的一种形态包括挂接部,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的某一者上;以及挂接凸起,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其余一者上,如果上述护罩安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则插入上述挂接部。根据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的实施例,能够获得如下效果。首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防止断路器短路时发生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防止断路器壳体破损的效果。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防止单极切断单元的分离现象,从而防止短路时发生的粉尘进入断路器内部的现象。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提高绝缘性能及改善断路器的耐电压性。附图说明图I是显示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极切断单元的前面立体图。图4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极切断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图5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盖的后视图。图6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前面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对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显示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极切断单元的前面立体图,图4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极切断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图5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盖的后视图,图6是显示构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前面立体图。首先,如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布线用断路器10包括外壳,形成外观;手柄14,人为地把开闭机构操作至0N/0FF位置;以及多个单极切断单元20,容纳于上述壳体11内。上述外壳包括壳体11及遮挡上述壳体11的上盖12。另外,上述外壳还可以包括对上述上盖12上形成的开口部进行遮挡的辅助上盖13。当然,在上述上盖12上未形成另外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实质上可以说,上述辅助上盖13与上述上盖12 —体成型。另一方面,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按与极数对应的个数提供。例如,在3极的布线用断路器中,分别配备对应于R相15、S相16及T相17的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也可以命名为密闭结构。因此,对应于上述R相15、S相16及T相17的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可以分别命名为R相密闭结构、S相密闭结构及T相密闭结构。而且,当接入短路电流时,在接入导线一侧的R相、S相及T相的电流作用下,各相之间产生斥力。而且,就3相的上述布线用断路器10的情形而言,通常在对应于S相的单极切断单元20上配备上述手柄14。而且,分别带有能旋转地对分别配备于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内部的移动触头(图中未示出)进行支撑的轴,为了同时驱动上述轴,配备有贯通上述轴进行安装的一对轴销(图中未示出)。如图3及图4所示,护罩定义了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的外观。而且,在上述护罩的内部,配备固定触头(图中未示出)及随着接入短路电流而有选择地与上述移动触头分离的移动触头(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上述护罩包括第一护罩21以及结合于上述第一护罩21的第二护罩22。而且,在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的前面,分别形成第一挂接部201。上述第一挂接部201由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的一面的一部分凹陷形成。但是,上述第一挂接部201也可以由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中的某一者的一面的一部分凹陷形成。另夕卜,上述第一挂接部201也可以由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中的至少某一者的一面的一部分切开形成。而且,上述第一挂接部201的形状并非限定于图3所示的三角形,可以以多种形状形成,例如,以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某一种形状形成。另外,在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的另一面上,即,在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的与上述第一挂接部201所在一面相反的一面上,形成第二挂接部202。上述第二挂接部202可以是与上述第一挂接部201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此,上述第二挂接部202由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中的某一者的一面的一部分凹陷形成,或可以由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中的至少某一者的一面的一部分切开形成。另外,上述第二挂接部202可以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护罩21及第二护罩22的另一面上,由相互分离的2个构成,或与上述第一挂接部201相同地由I个构成。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上述上盖12的内侧中央,形成有手柄孔12。上述手柄孔12为操作上述手柄14而由上述上盖12的一部分切开形成。而且,在上述上盖12的背面配备有第一挂接凸起121。上述第一挂接凸起121在上述上盖12结合于上述壳体11后,插入于上述第一挂接部201。而且,如图6所示,在上述壳体11上配备有划分壁113。上述划分壁113把上述壳体11的内部空间,即,把容纳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的空间划分成多个。实质而言,借助于上述划分壁113,上述壳体11的内部空间被划分成供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分别安置的多个单兀安置部112。另一方面,在上述壳体11的一面上,配备有第二挂接凸起111。上述第二挂接凸起111在各个上述单元安置部112上形成,实质而言,以与上述第二挂接部202个数对应的个数构成。上述第二挂接凸起111在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分别安置于上述单元安置部112后,插入于上述第二挂接部202。下面对本技术的布线用断路器的作用进行更详细说明。在本技术中,上述单极切断单元20安置于上述单元安置部112后,上述第二挂接凸起111分别插入于上述第二挂接部202。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上盖12结合于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线用断路器,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以及多个单极切断单元,其中,上述单极切断单元分别包括安置于上述外壳内部并相互结合而形成外观的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接部,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的某一者上;以及挂接凸起,配备于上述外壳及护罩中的其余一者上,如果上述护罩安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则插入上述挂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旻奎
申请(专利权)人:LS产电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