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渣熔铸导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32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渣熔铸导叶的方法,其技术特点是:结晶器采用上、下分体结构,上结晶器采用铜质,下结晶器采用钢质,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该方法具有工序简单、灵活,生产周期短,能耗低、金属利用率高,导叶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同材质锻件水平,适于批量生产,对水轮机制造向大型化、高功率发展起推动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电渣熔铸导叶用结晶器和随形自耗电极是电渣熔铸导叶工艺和工装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轮关键部件—导叶的制造上采用了多种方法,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水轮机向大型化、高功率发展,大型水轮机的导叶在质量要求上更高,在制造难度上更困难。采用电渣熔铸导叶用结晶器和随型自耗电极来生产导叶,特别是大型导叶的制造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针对导叶这种变曲面形状(见图1所示)和作为水轮机关键部件的高质量要求,国内外采用的一些制造方法及优缺点如下1、普通砂型整体铸造,是国内外制造导叶的主要方法,但导叶内部质量差,铸造过程中易产生缩孔、疏松、裂纹等缺陷;2、瓣体模压成型式砂型铸造成型与轴组焊,该方法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使用范围也受到限制,铸造瓣体易产生铸造缺陷;3、整体锻造导叶,导叶质量较好,但只适用于小型导叶;4、电渣熔铸导叶,经查新得知,日本日立公司曾有关方面专利(日本专利昭57-00542)内容是(1)工艺方法上控制结晶器冷却速度,在60℃/n实现以电渣熔铸工艺来代替淬火工艺的急冷,并且熔铸过程中是整体箱式结构,其上轴部分采用抽锭方法成型,轴与瓣体结合处质量较差,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铸质量好且金属利用率高,工序简单,生产用周期短,能够生产大型导叶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结晶器采用上、下分体结构,上结晶器采用铜质,下结晶器采用钢质,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晶器型腔)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晶器和随形自耗电极生产电渣溶铸导叶,具有工序简单、灵活,生产周期短,能耗低、金属利用率高,导叶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同材质锻件水平,适于批量生产,对水轮机制造向大型化、高功率发展起推动作用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导叶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渣熔铸导叶用结晶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与结晶器配套使用的随形自耗电极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2、图3可知,下结晶器2采用钢质,冷却强度低,利于复杂形状铸件成型;上结晶器1采用铜质,冷却强度大,既能满足铸件成型需求,又提高使用寿命;在溶铸过程中通过上结晶器和下结晶器的动态组合,实现两工位连续熔铸,满足导叶铸件整体熔铸成型的特殊要求。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晶器型腔)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铸件成型质量好;金属溶池温度场分布合理,渣皮均匀;提高填充系数(自耗电极与结晶器的断面积比),降低自耗电极高度,能耗低、金属利用率高。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结晶器采用上、下分体结构,上结晶器采用铜质,下结晶器采用钢质,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技术特点是结晶器采用上、下分体结构,上结晶器采用铜质,下结晶器采用钢质,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该方法具有工序简单、灵活,生产周期短,能耗低、金属利用率高,导叶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同材质锻件水平,适于批量生产,对水轮机制造向大型化、高功率发展起推动作用。文档编号B22D23/10GK1557584SQ0311090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瑞 陈, 陈瑞, 杨军, 杨凤君, 李旭东, 郝学卓 申请人:沈阳铸造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渣熔铸导叶的方法,其特征是:结晶器采用上、下分体结构,上结晶器采用铜质,下结晶器采用钢质,自耗电极为随形结构,结晶器型腔内各部位填充距离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杨军杨凤君李旭东郝学卓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铸造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