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包括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S支撑柱、上PI膜、下PI膜、液晶及边框胶,上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依次设置,下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依次设置,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及边框胶贴合密封形成密闭内腔,液晶填充于密闭内腔中,下PS支撑柱及液晶设置于上柔性导电基材与下柔性导电基材之间,下PS支撑柱连接于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I膜覆盖于所述下PS支撑柱及下柔性导电基材,所述上PI膜覆盖于上柔性导电基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液晶显示器(IXD)是以玻璃为基材制作而成。是在玻璃基板上先制作ITO图形,再经过定向处理、丝网印刷、喷粉、成盒、玻璃切割、灌注液晶、封口、偏光片贴附、检验等过程完成液晶显示器的制作。主要制作设备有清洗设备、曝光设备、显影刻蚀设备、PI涂覆设备、定向摩擦设备、丝印成盒设备、灌注液晶设备、玻璃切割设备等等。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器制作工艺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采用玻璃基板,制成的成品无法弯曲,且透光度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包括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S支撑柱、上PI膜、下PI膜、液晶及边框胶,上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依次设置,下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依次设置,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及边框胶贴合密封形成密闭内腔,液晶填充于密闭内腔中,下PS支撑柱及液晶设置于上柔性导电基材与下柔性导电基材之间,下PS支撑柱连接于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I膜覆盖于所述下PS支撑柱及下柔性导电基材,所述上PI膜覆盖于上柔性导电基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PS支撑柱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PS支撑柱由环氧树脂液固化形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PS支撑柱的高度小于4微米。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晶盒内液晶分子的螺距P相对于光的波长入,满足下式的关系p>4d, ρ>λ/Δη, Δη= ne_n0d为液晶层盒厚度,η。为寻常光折射率,ne为非寻常光折射率,An为折射率各向异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PI膜及下PI膜由PI液高温固化形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PI液的固化温度小于或等于100°C。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包括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S支撑柱、上PI膜、下PI膜、液晶及边框胶,上柔性导电基材包括TAC膜、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TAC膜、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依次设置,下柔性导电基材包括TAC膜、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TAC膜、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依次设置,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及边框胶贴合密封形成密闭内腔,液晶填充于密闭内腔中,下PS支撑柱及液晶设置于上柔性导电基材与下柔性导电基材之间,下PS支撑柱连接于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I膜覆盖于所述下PS支撑柱及下柔性导电基材,所述上PI膜覆盖于所述上柔性导电基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PS支撑柱为直径8微米至15微米的圆柱。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PS支撑柱的高度小于4微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采用设置于下PS支撑柱取代原有液晶盒中的树脂粉球,起到盒厚的支撑作用。在薄盒厚的情况下又足够与基材表面粘接牢固,不会与基材分离产生振动,结果则不会产生液晶屏的噪声。去除玻璃基材,直接使用偏光片材料作为柔性基材制作液晶显示器。在原液晶显示器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曲面显示,总厚度< O. 4_、重量更轻,屏幕抗冲击。用柔性基材支撑的柔性液晶显示器,图像清晰、屏幕可任意弯曲、整体厚度可控制在O. 4_以下。由于去除原有液晶显示器中两 层玻璃基板,柔性显示器的光学透过率至少比玻璃基板液晶显示器提高1%以上,保证图形对比度的进一步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成盒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下PS支撑柱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成盒方法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成盒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10,包括上柔性导电基材11、下柔性导电基材12、下PS (photoresist spacer,感光性间隙材料)支撑柱15、上PI膜16 (polyimide,聚酰亚胺)、下PI膜17、液晶19及边框胶20。上柔性导电基材11包括上偏光片111、上二氧化硅层113及上ITO膜115,上偏光片111、上二氧化硅层113及上ITO膜115依次设置。下柔性导电基材12包括下偏光片121、下二氧化硅层123及下ITO膜125,下偏光片121、下二氧化硅层123及下ITO膜125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偏光片111及下偏光片121米用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上偏光片111及下偏光片121均设有两个TAC膜300 (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及设置于两个TAC膜300之间的PVA膜310 (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上柔性导电基材11、液晶19、下柔性导电基材12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上柔性导电基材11、下柔性导电基材12采用边框胶20相互接合。上柔性导电基材11、下柔性导电基材12及边框胶20贴合密封形成密闭内腔,液晶19填充于密闭内腔中。下PS支撑柱15及液晶19设置于上柔性导电基材11与下柔性导电基材12之间。下PS支撑柱15连接于下柔性导电基材12。在本实施例中,下PS支撑柱15采用环氧树脂材料。下PS支撑柱15由环氧树脂液固化形成。下柔性导电基材12的下PS支撑柱15为直径8微米至15微米的圆柱。下PI膜17覆盖于所述下PS支撑柱15及下柔性导电基材12,所述上PI膜16覆盖于上柔性导电基材11。上PI膜16及下PI膜17由PI液高温固化形成。液晶19充入后,液晶分子在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10内呈现连续90度扭曲构形,柔性液晶显示器可为扭曲向列相液晶型显示器(Twisted 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Super Twisted Nematic, STN)0所述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10内的液晶分子的螺距P相对于光的波长λ,满足下式的关系p>4d, ρ>λ/Δη, Δη= ne_n0d为液晶层厚度,η。为寻常光折射率,ne为非寻常光折射率,△ η为折射率各向异性。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10成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TO图形制作,分别取上偏光片111、下偏光片121作为基材,分别在上偏光片111、下偏光片121表面上派射二氧化娃层(SiO2),再镀一层ITO膜(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以做成上柔性导电基材11及下柔性导电基材12。上柔性导电基材11包括上偏光片111、上二氧化硅层113及上ITO膜115,下柔性导电基材12包括下偏光片121、下二氧化 硅层123及下ITO膜125。上柔性导电基材11及下柔性导电基材12既可以替代原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材,又能起到偏振片的作用。在上柔性导电基材11及下柔性导电基材12上,通过曝光技术在上柔性导电基材11的ITO膜做出上ITO图形、在下柔性导电基材12的下ITO膜125做出下ITO图形。采用的曝光技术与现有曝光技术相同,包括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器液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S支撑柱、上PI膜、下PI膜、液晶及边框胶,上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上偏光片、上二氧化硅层及上ITO膜依次设置,下柔性导电基材包括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下偏光片、下二氧化硅层及下ITO膜依次设置,上柔性导电基材、下柔性导电基材及边框胶贴合密封形成密闭内腔,液晶填充于密闭内腔中,下PS支撑柱及液晶设置于上柔性导电基材与下柔性导电基材之间,下PS支撑柱连接于下柔性导电基材,下PI膜覆盖于所述下PS支撑柱及下柔性导电基材,所述上PI膜覆盖于上柔性导电基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中,胡家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福达液晶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